物体在阳光或灯光下,会在地面或者墙面上产生影子,这就是投影的现象。人们从物体和影子的对应关系中,总结出了用投影原理在平面上表达物体形状的正投影法,如图4-2所示,平面V放置在拨块后面,若用一束与平面V垂直的平行光线照射拨块,在平面V上就会出现拨块的影子。该平面称为投影面,光线称为投射线。在图中,投射线条相互平行而且垂直投影面,我们称这样的方法为正投影法。在正投影法中,物体的投影称为正投影。
在正投影中,只用一个视图是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如图4-3所示,两个形状不同的压板,当按图示位置把它们向投影面V或投影面H进行投影时,所得到的视图完全相同。为了准确地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就需从几个方向来进行观察,即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投影得到几个视图,互相补充。在实际绘图中常用的是三视图,也就是将物体同时向3个投影面同时投影。
三投影面体系如图4-4所示。采用了相互垂直的3个投影面,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用V表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H表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用W表示。投影面的交线分别称为X,Y,Z轴,分别代表物体的长、宽、高方向;3个面的交点为原点O。
图4-2 正投影法
图4-3 物体不同,单个视图相同
图4-4 三投影面体系
建立好投影体系后,将物体分别投射,即可获得视图。如图4-5a所示,将螺栓毛坯放置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按图中箭头的方向,用正投影的方法得到螺栓毛坯在V面、H面、W面上的3个投影,分别称为正面投影、水平投影、侧面投影。此3个投影即为螺栓毛坯的三视图。
为便于画图,需将相互垂直的3个投影面展开为一个平面(即图纸平面),展开时,规定:V面保持不动;
H面向下向后绕OX轴旋转90°;
W面向右向后绕OZ轴旋转90°。
便得到同一个平面上的三视图,如图4-5b所示。其中Y轴随H面旋转后以YH表示,随W面旋转后以YW表示。在三视图中,正面投影是前向后投射得到的图形,通常表达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称为主视图;水平投影是从上向下投射而得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侧面投影是从左向右投射而得到的,称为左视图,如图4-5c所示。
实际绘图时无须画出投影面的边框和投影轴,即得到螺栓毛坯的三视图,如图4-5d所示。
图4-5 三视图的形成过程(www.xing528.com)
从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中可以归纳出三视图的对应关系:位置关系、投影关系、方位关系。
(1)位置关系
在三视图中,主视图在上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2)投影关系
从图4-5d中可以看出,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与宽度,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度与高度。换言之,物体的长度由主视图和俯视图同时反映;高度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同时反映。因此,可以归纳出三视图的投影关系为:
主、左视图高平齐(等高);
主、俯视图长对正(等长);
俯、左视图宽相等(等宽)。
在实际绘图过程中,某些轮廓线的位置,比如肋板与主体部分的交线或者是相贯线的位置往往是间接获得的,此时可以利用投影关系,根据其在某个视图中的已知交点来求其在另外视图中的位置。
(3)方位关系
三视图能反映物体各部分之间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关系。当支架在三面体系中的位置确定后,其各部分之间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关系就能通过支架的三视图反映出来。如图4-6所示,即:
主视图反映上下、左右方位;
俯视图反映前后、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映上下、前后方位。
图4-6 三视图反映物体的方位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