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受制于两方面的因素,即人的自然素质和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但这两个因素都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互相联结、互相作用,构成人们心理的矛盾运动、发展,促进人才的成长。
青少年要成为国家、民族、社会的有用人才,首先必须由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去探究未来知识的世界,那么怎样才能认识人类尚未知晓的知识呢?回答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人只有在实践中与客观世界相接触,才有可能获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经一事,长一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民间谚语很形象地道出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实践活动是人的各种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同的实践过程能产生不同的能力。包起帆通过大量搬运木料的实践,发明了抓斗,成了有名的“抓斗大王”;歌唱家只有通过大量的练声,才能够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在现实生活中,凡一技之长,无不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练就出来的本领。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活动是磨炼意志的重要手段。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的目的,并支配与调节自己行为,克服苦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优良的意志品质会使人成为生活的强者,但这种优良的意志品质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努力实践,才能培养出来。
实践活动对于个体心理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个性优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又是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当代追求人格完善,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更强烈,只要努力实践,一定会成功,路就在你的脚下。
【事例】
孩子需要理解与尊重
被调查的儿童中有40%认为“得不到尊重”;23%认为“来自父母的压力太大”;约30%的受调儿童家长“很少和孩子一起聊天”。
提起少年儿童,大人们都会觉得他们是小孩子,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行为需要规范和指导。但是,现在的小孩子,已具有一定的见解,他们在被规范与引导的同时,也需要理解与尊重。在上海市少工委,上海市少先队工作学会对本市五个市区、五个郊县的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千名少年儿童进行的一次调查中表明,希望“被理解、被尊重”是广大少年儿童的呼声。
调查中,在回答“少年儿童最大的苦恼是什么”时,有40%的少儿认为是“得不到理解与尊重”,23%的少儿觉得是“作业负担太重”,“来自父母的压力太大”;也有21%的少儿把“孤单寂寞”视为最大苦恼。
据统计,有近30%的家长“只关心学习,其他很少过问”、“很少和孩子一起聊天”,对此,儿童专家认为,老师家长应定期与孩子交流,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轻松的谈心代替严厉的斥责,用商量探讨代替说教命令,用引导启发代替压制灌输,这不仅能深入儿童内心世界、疏导他们的情绪,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教育而言,也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学业负担重,娱乐时间和娱乐场所少,也使不少孩子觉得苦恼。调查显示,65%的少儿每天自由玩乐的时间少于1.5小时。12%的少儿甚至几乎没有玩乐的时间。同时,27%的少儿期望有玩乐的天地;16%的少儿表现出对少儿读物、影视的需求。专家们认为,有些学校跟着升学的指挥棒转,搞题海战术,提高密度的作业和测试,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致使他们长期在高压环境中生存。“表面上看,这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这不仅压抑了孩子个性,阻碍其发挥创造力,能动性,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家长应给孩子适当的休息、娱乐时间,一张一弛,才是长远之计。
另外,调查也发现,少儿崇拜“老师长辈”的比例最大,占37%,而“追星族”仅占19%,2%的儿童则对自己充满自信,崇拜自我。在择友上,“乐于助人”、“幽默”、“成绩好”的学生最受欢迎。
这次千名少儿的调查,反映了当代儿童渴望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要求解除束缚、减轻学习负担的呼声;同时也表明了当代少儿是有思想、有主见、强调自我与个性发展的一代人。因此,如何同孩子们平等相处,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就成为家长和教育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
【操练】(www.xing528.com)
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操作目的:通过对各种认识自我和认识他人的途径的熟悉和使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进一步认识自己。
操作步骤:
(一)熟悉各种方法并使用:
1.自我认识:
(1)写20个“我是谁?”
(2)写出5条别人对你的评价。
(3)从5个方面与同寝室(同班)的人比较。
(4)写出5条自己的人格特征。
2.认识他人:
(1)对寝室(班级)的同学选择5位各写5条评价。
(2)对以上同学都写5条其言语特点,如最爱谈论谁;叙述事实是重过程还是重概括的描述;言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多谈生活烦恼还是国家大事;用词是否高雅。
(3)对以上每位同学都写5条体态语言特点,如服饰、发型、手势、表情、姿态等。
(二)将自我认识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对照,进行总结,并交流体会。必要时可进一步质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