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奶爸布丁飙泰国:新奇亲子旅行

奶爸布丁飙泰国:新奇亲子旅行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看过就忘了,带他们去不就是白花钱么,还耽误自己放松心情,晚上出去看点少儿不宜的节目都不方便。这不只是担心而已,名胜古迹对于低龄孩子来说确实就如过眼云烟,记不得去过什么地方的孩子排起队来,都要排到大街拐角了。虽然几年后你问起来这座寺庙那座教堂,孩子们全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然而他们在旅行中关注到的事情会在不知不觉中蹦了出来。

这个曾流行了很长很长时间的观点可谓历史最悠久的问题了,本以为只有我老爸老妈这一代才这么想,发现却不尽然,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年轻爸妈也是这么想的。孩子看过就忘了,带他们去不就是白花钱么,还耽误自己放松心情,晚上出去看点少儿不宜的节目都不方便。

这不只是担心而已,名胜古迹对于低龄孩子来说确实就如过眼云烟,记不得去过什么地方的孩子排起队来,都要排到大街拐角了。大人带着孩子玩一趟后,心情舒畅了,留下了一大摞照片,若干年后和孩子翻一翻仍然很有满足感:“你看,这是咱们当年去过的泰国大皇宫,那里面有一尊很值钱的玉佛呢!”孩子对着照片一片茫然:“我还去过这里?啥时候?”大人十分失望:当时为了带上小娃,在曼谷的艳阳暴晒下,自己累得都要死掉了,他居然不记得了。

大人们为啥会失望?

我觉得根源在于他们给旅游的定义是:“在有钱有闲的时候,出去看看风景,放松放松心情。”既然只是看风景,一两岁前的小小娃儿根本不知道眼前的风景是什么,学龄前的小娃儿站在壮观的大山大河面前都不知道要“啊——啊——”两声,对着一千年前皇帝“嘘嘘”过的纯金夜壶也不知道“啧啧”称赞,感叹皇帝怎么这么有钱。

但是,如果大人们能把自己的“旅游”观念提升一些,从名胜古迹到此一游的“旅游”变成体验这个世界的“旅行”,这个“记不住”的困惑就很容易解决了。(www.xing528.com)

我喜欢“旅行”,不喜欢“旅游”。旅行的意义不只是看风景,更重于在路上的体验,对一个新鲜地方和新鲜文化的了解过程,和当地人交流的感触。传统赶景点的旅游方式,虽然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到了更多的“著名景点”,但去过了,也真的就只是记住了一个印象:“埃菲尔铁塔和明信片上的一样,白宫就是个白色的半圆顶房子。”

如果你接受旅行中体验的意义,那即使是摇篮中的婴儿一样也是可以体验到的。摇篮中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在不同的地方旅行,他们能观察陌生环境下全然不同的色彩、声音、气味和人们友善的笑容。常常被父母带出去旅行的婴儿,比起常年只是跟着爷爷奶奶在小区内转圈的婴儿,学习更多不同的元素,身体和大脑机能发育更快,性格也更乐观开朗些。再大些的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就更加直观了,他们会去观察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这些元素潜移默化地进入了他们的大脑中,成为孩子们将来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

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孩子体验到的和我们体验到的可能很不一样。虽然几年后你问起来这座寺庙那座教堂,孩子们全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然而他们在旅行中关注到的事情会在不知不觉中蹦了出来。孩子和大人关注的地方不一样,上面那个例子,大人们记得曼谷大皇宫的金碧辉煌、玉佛的价值连城,孩子说不定记得的却是玉佛寺长廊壁画中那幅猴子开会的场景,前面的猴子将军认真听毗湿奴神下凡的罗摩宣传“革命思想”,后面一只小猴百无聊赖,撩起将军的尾巴,用小棍子朝尾巴下方那个眼,毅然决然地戳了进去。多年后,也许这个孩子成了个作家,还会在书里写到这么个有趣的画面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