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田园诗般生活:老子的智慧与人民生产力

田园诗般生活:老子的智慧与人民生产力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描绘了一幅今天不少人正在追求的田园诗般的生活情景。不少人据此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保守,甚至认为老子的思想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这种看法严重误解了老子。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

田园诗般生活:老子的智慧与人民生产力

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短暂的人生到底要过什么样的日子?

不少人用强取巧夺获得了巨额财富,而与此相交换的竟然是自己的生命与前程。大部分人,没有悟道,不懂规律,要么使用蛮力,虽辛苦难有大成就,要么干脆放弃,过着一种半睡半醒的日子。人类几十年的生命光景,应该追求什么呢?古希腊哲学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理想国》,也许有些朋友听说过。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现实的世界,另一个就是理想的世界。

在现实中我们忙来忙去,无非是想过一种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日子。我们所做的一切,也无非是在找自己理想的日子。贫穷的时候,吃山珍海味是我们的理想;等到吃腻了,吃素食又成了我们新的理想。贫穷的时候,住高楼大厦是我们的理想;住高楼久了,乡间田园里的小屋又成了我们新的理想。贫穷的时候,我们步行;富裕起来了我们开汽车,可又渐渐地开始使用计步器计算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

几十年前,我们感觉穿西装才有范儿;现在穿唐装汉服中山装又成了一种高品位的标志。过去,我们以会讲英语或者其他外语作为前卫的一种标志;如今,学国学又成了一种新的时尚。好像转来转去,又转回去了。这样的变化,似乎在告诉我们:我们一直想在现实中活出我们的理想,我们又在现实中一直寻找着新的理想。

经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释意】

小国家,人口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百姓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

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百姓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

人民吃得香甜,穿得得体,住得安适,过得快乐。

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彼此尊重,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百姓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核心要义】

复归田园。

在这一章中,老子讲述的就是一条主线,描绘了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之所以熟悉,是因为很多人是从这种生活中走出来的;之所以陌生,是因为很多人沉迷于现实生活或者纠结于现实生活,却渐渐忘记了这种生活。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描绘了一幅今天不少人正在追求的田园诗般的生活情景。概括起来,这就是老子道家思想所集中展现的一幅图景:小规模,少工具,安居乐业,备而不战,回归质朴,简单乐生,安分守己。

从古至今,大部分人都追求先进的、奢华的、热闹的生活,可老子却追求质朴宁静的生活。如果说今天的人们因为厌倦了都市的喧嚣,转而追求质朴宁静的生活,还算容易理解,可在两千多年前,生产力的水平还很低,人们的生活甚至可称得上是简陋,老子就教导人们要去追求简单宁静的生活,这到底是观念上的落后呢,还是另有深意?

不少人据此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保守,甚至认为老子的思想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这种看法严重误解了老子。老子以洞穿历史发展逻辑的智慧,看透了人类一味外求所导致的心性的迷失。老人家深知,追求物质和经济发展的本能是难以遏制的,但若是人们内心没有平衡这种本能的力量,最终就会导致人类与自然失和,人与人之间也会失去和睦。因此,老人家在深知人们会误解自己的情况下,执着地提醒人们不要失去根本,并以这样一种贯穿历史时空的理性,成为平衡人们追求发展本能的另外一极,因此也成就了老子思想的历史性价值,使得不同时代的人们,每每读到老子这样的思想,都能借此反思,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平衡自己本能的历史性理性。当我们明白了老人家如此深邃的用意时,我们才算真正懂得了老子。

所以,今天的人们读老子的《道德经》,不应该局限于《道德经》中的文字,而应该透过这些文字去领悟其背后的哲学思想。

第一,关于小国寡民。据说,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可不是那些超级大国,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小国。即使在较为发达的国家里,喧嚣的闹市也只是年轻人追逐的地方。人过中年,就越来越向往那些经济上并不发达的中小城市,甚至田园乡村。当然,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人,远离人群而孤身潜入到人迹罕至的深山,做起了隐士,过起了最原始的生活。虽然这种现象还不能算是普遍,但也代表了人们的一种趋向。

第二,关于“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这让我们想起了有汽车的人经常有车不用却要散步,不再吃高档酒菜却吃农家菜。尽管人们一直追求生活的方便,但好像人们也意识到了,方便的东西使用多了也会给人带来危害。老子的话好像不是说给两千多年前的人听的,倒像是说给今天的人们听的。难怪有很多人感觉老子的思想跨越了两千多年,发出的却像是先知一样的声音。(www.xing528.com)

第三,关于“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人类的迁徙,我们会想到近代的走西口、闯关东,也会想到出外打工,包括出国打工,还会想到每逢节假日,飞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上的拥挤场面。人类一直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只是待在自己的家乡,难以有更大的发展;一旦出外谋生,往往就是留下妻儿老小,正常的家庭生活几乎不复存在。这些年来,农村的空巢家庭、留守儿童和老人,都让我们心中不是滋味。即使是城里的人,天天上班,加班、出差,顾不上照顾老人和孩子,顾不上夫妻的感情,人们的心似乎被一种魔幻般的力量摄走了。人既要发展,又要生活,但最终核心的指向还是生活,可眼前的困境又如何解开呢?

第四,再说“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这就到了太平盛世。看今天的世界,中国的军事力量不断地强大,这源于历史上深刻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中国的军事不是用来侵略的,而是用来维护和平的。这跟世界上某些强权国家的所作所为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第五,“使人复结绳而用之”。意思是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老子所说的这样的一些观点,往往会被人们视为不切实际,甚至是开历史倒车。实际上,这只是从老子文字的表面意思来理解的,并没有参透老子文字背后的真意。老子提到了那种原始式的生活形态,我们可以结合现实看看人类当今的局面:我们破坏自然,我们生活在与自然的隔绝和对立之中,我们又让自己活在被自己破坏和糟蹋的自然环境中,这是进步还是倒退?人文环境方面,很难说现在的人们比过去更和谐、更安全、更信任了。如此看来,老人家所说的那种让人看起来不合情理的、无法实现的一种历史情怀,不正是今天激发我们思考现实的一种历史理性吗?

第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国家治理得好了,就能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得体,住得安适,过得快乐。这给国家治理提出了一个目标,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让人民“安居乐业”,也是广大人民根本的诉求。这也就给政府定了性:政府就是服务人民生活的,而且不要乱折腾,“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七,“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用句白话来说,就是各过各的日子,彼此尊重,不用总是关心别人的生活,相安无事。从古至今,人类的战争多半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一些列强总是不安分,总想着掠夺别国的土地或者资源,甚至妄图称霸世界,从而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这种侵略成性、无耻掠夺的行径,甚至超过了动物和畜生,这能算是文明的人类之所为吗?即使在我们自己平时的生活中,不安分守己,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总是攀比,不也是生活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原因吗?也许,在人类强大的追求发展的本能之下,人们很难听进这些话,但终有自己平静下来的时候,想想几十年的人生是不是这样一个道理呢?

老子这一章的思想,给了现代社会中迷茫的人们一些重新思考人生的启迪。

第一,人类的理想国。这一章,是老子心中的理想国,一个中国版的理想国,也是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美好蓝图,也是老子的社会政治理想:没有欺骗和狡诈,民风淳朴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人们不会攻心斗智,也不必冒着生命危险远徙谋生。有人说,老子的这种设想,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我们再想想,在人类的生活中,虽然我们只能生活在现实中,但是没有理想指引的现实岂不是一种无奈,甚至可能是一种颓废吗?我们必须要有理想的追求,那是一种精神的指引,一种灵魂的坐标,若是失去了这一坐标,人类的生活也许就跟动物差不多了。

第二,自给自足,知足常乐。老子所描绘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有人批评老子的思想是一种幻想,或者认为这种单纯的、质朴的社会,实在是古代农村生活理想化的描绘,并不适合现代社会;甚至批评老子尽管在世界观上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观上特别是在经济问题的看法上却陷入唯心主义的幻想。还有人认为是老子个人面对急剧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感到一种失落,才开始怀念远古蒙昧时代结绳记事的原始生活的,这是一种抵触情绪的发泄。看来,圣人不愿意写文字留下来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古代的圣人留下来的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后人曲解和糟蹋的,是后人根据自己的浮躁之心所做出的一种歪曲。我们静心想想,难道现在我们不渴望那种质朴、简单的生活吗?老子哲学对人的欲望与生命感受之间的冲突,不正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煎熬吗?本章开始所提到的对田园生活的回归、隐士般的生活、吃素人群的扩大、朋友圈里晒走路步数的人们,难道不是正好暗合了老子两千多年前对人们的提示吗?

第三,永远把重心放在做好自己上。追逐外部的名利、追逐人间的繁华与热闹,一定会自取其辱,一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有人说过,难敌诱惑是人的本能,拒绝诱惑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能往往是被个人的低级欲望驱动的,与低级动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若是再失去了人生的正道方向,就可能比低级动物还要坏。看看历史,猛兽的凶残是动物的本能,但猛兽也有感恩之情。人类中受动物本能驱动的人,所做的非人道的事件、制造的人间惨剧,肯定胜过所有猛兽对人类的伤害。过好自己吧,世界不会因你而改变,但你可以改变你自己的世界,你的一切都会因你而改变,这就是人类最重要的历史经验。

如果你追求成为名人,那就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你的优点会让单纯的人痴迷,你的缺点会被正直的和别有用心的人同时挖掘与放大,最终多半是苦恼连连,甚至身败名裂。如果你的人生想请进来很多人,那你就要做好与魔共舞或者接受一切考验、拷问和接受启示的准备,最终你会发现,悟道者眼中没有魔鬼,得道者眼中没有恶人。实际上,一个人不需要很多,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别人不懂你,你却懂所有人,岂不是人间极乐!人生有几个恩人就够用了,若是遇到不和谐而能反省自己,遇到背叛也能调整自己,懂得别人做什么都是在帮你助你,事事皆是礼物,人间岂不就是天堂!

也许,人生中总会与不少人不期而遇,有你喜欢的,有你厌恶的。如果借万事万人悟道,你就有可能超越小我,就能够让心胸变得宽广,能容下许多人和事,如果你能懂得每个进入你生命的人和事都是你生命中遗失的部分的回归,那么你就能重新恢复自己生命的完整。到了这个地步,也就没有了遭遇,而只有机遇;没有了所谓的别人,全是你的恩人。懂得了这些,就会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充满感动和感恩。

【悟道箴言】

真正的人生,不必把太多的人拉进自己的生活。

工具虽方便,用得多了会废掉自己生命的能力。

繁华虽诱人,闹中处处隐藏着意想不到的凶险。

君子防小人,有备而不战方能保证和平与安定。

世界虽广大,人生只需极有限的一份饮食卧榻。

人生虽百年,想得明白了也就能在喧嚣中安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