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跆拳道的体能系统
1.跆拳道体能系统的构成要素
一般而言,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等的发展状况决定。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体能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是跆拳道运动员从事竞技运动的运动基础。
对于初级跆拳道运动员来讲,正确认识不同身体素质在体能训练中的地位,有助于其科学从事体能训练,从而有效提高实战体能。
(1)力量素质。
1)力量素质训练的意义。
第一,力量素质是参加运动的基础。力量素质是人体一切活动的基础,人体的任何活动都需要机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否则机体各器官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活动。因此,力量素质是机体肌肉、骨骼进行移动和收缩的基础。一个人要想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腿部后蹬力、弹跳力、上肢爆发力、腰腹部力量等。所以说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当然也是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基础。
第二,力量素质影响运动员其他素质的发展。人体运动的基本单位就是肌肉,任何身体素质都是通过肌肉的工作来实现的,而肌肉力量是人体活动的基础。因此,力量素质决定着速度、耐力等其他身体素质的表现。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如果运动员的双臂无力,就无法以较快的速度打击对方,因此也就不能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另外,力量素质影响耐力素质的增长,一个身体肌肉强壮的运动员的运动时间总是要比体弱的人运动的时间要长;力量素质的提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体肌肉弹性,进而影响机体的灵敏性和柔韧性。所以,力量素质是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的基本构成素质,对其他方面的身体素质也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良好的力量素质可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跆拳道运动训练中,力量素质是判断运动员训练水平、评定运动员参加何种等级比赛的重要指标,是判断运动员运动潜力和进行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因此,拥有良好的力量素质,能有效地提高竞技体育运动训练水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良好的力量素质能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运动实践表明,良好的力量素质能帮助跆拳道运动员更好、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如果运动员没有足够的上肢肩臂及腰腹力量,就无法有效地完成搂抱对方的动作,或者对方可以轻易摆脱己方的动作。可见,力量素质是跆拳道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2)力量素质训练注意事项。跆拳道运动员在进行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训练的负荷,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同时还要注意训练期间的营养等。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力量训练负荷要适度。在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通常情况下,运动负荷量越大,运动员机体所产生的超量恢复水平就越高,力量增长效果也越好。但这需要有一个度,否则训练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在运动训练中,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是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运动员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训练的负荷强度与负荷量,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训练负荷的组合方式,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另外,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还要根据自身的具体训练情况,及时、适当地增加负荷强度和负荷量。
第二,力量训练安排要合理。跆拳道运动员要想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就必须坚持常年的运动训练。在全年的力量训练中,如训练的强度、负荷量、训练频率等应符合年度训练计划及训练要求。通常来说,在年度训练计划中,准备期的训练强度较低、训练量最大,慢慢地会变为训练强度较大、训练量较少。
第三,力量训练要突出专项特点。跆拳道运动员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应使参与运动的所有肌群得到动员,尽量使肌肉收缩速度、肌肉活动类型、肌肉动作结构、肌肉运动时间和跆拳道运动专项的力量素质要求相一致。
第四,注意力量训练期间的营养。长期的训练会加快机体内部蛋白质的代谢速度,消耗大量的热量和维生素B2,因此,跆拳道运动员在力量素质训练期间,应及时补充充足的蛋白质。一般情况下,在训练早期,蛋白质的供应量应在2克/每千克体重以上,其中优质蛋白质不低于1/3,热量百分比应在18%左右。此外,还应注意无机盐、糖和维生素C的合理补充,保证神经肌肉系统的正常工作,为跆拳道专项力量训练奠定必要的营养物质基础。
(2)速度素质。竞技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速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反应速度、跟踪速度和起动速度。反应速度带有一定的预见性,对于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来说,他们在与对手对战的过程中往往能很好地预见到对手将要出现的位置或状态,当机会出现的瞬间就能及时作出反应,采用正确的技术制服对手。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反应速度和跟踪速度以及起动速度合称为专项速度,它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速度需要力量和技术提供保证,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由此可见,速度在运动训练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运动训练的核心。跆拳道比赛中,如果运动员的起动速度跟不上对手的跟踪速度就很难获得成功。因此,在运动训练中,跆拳道运动员要始终贯彻好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
(3)耐力素质。跆拳道比赛对抗激烈,水平相当的运动员往往对抗很长时间难分胜负,可见,持久力对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它是竞技体育运动训练和比赛的保证。一名运动员,即使具备了良好的技战术水平,较快的动作速度,如果没有一定的持久力,也是难以取得比赛胜利的。一般而言,运动员的持久性耐力可分为力量的持久性和速度的持久性,运动训练学上统称为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这两者之间联系密切。
2.跆拳道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1)机体代谢原理。机体的活动随时伴随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和能量代谢原理是个体从事运动必须遵循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一方面,新陈代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机体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且相互依存的,并在人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和运动训练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在运动训练中,机体承受负荷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能量的消耗对应的是能量的补充。总之,物质和能量是人体参与运动的基础,了解人体运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情况及规律有助于运动员更加科学地控制健身过程。
跆拳道运动员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机体内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会较平时得到加强,能量的消耗也会随之增大。从事有效的训练能够提高人体组织细胞内酶系统的适应性,使酶的活性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人体的物质代谢过程和能量代谢过程,使能量物质的恢复更加充分,从而达到比锻炼前更高的水平,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也得到进一步增强,这是现代运动训练增强人体体质的重要原因。另外,在进行运动训练时,能量的供应是运动员保持充沛的体力和获取良好运动成绩的重要条件,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期间应注意机体的代谢变化,及时补充能量,保证训练效果,同时避免运动损伤。
(2)训练负荷原理。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和运动水平。这一目的主要是通过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不断承受和适应训练负荷来实现的,通过机体的不断适应来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外界(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这就是训练负荷原理。该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在于要求跆拳道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科学地控制训练负荷。跆拳道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训练负荷的科学控制应注意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在训练初期,为了尽快进入运动状态,通常以增加负荷量使机体的适应过程逐步实现。在专项训练阶段,以提高负荷强度刺激来加深运动员的机体适应过程。第二,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训练阶段,结合训练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安排训练负荷。
(3)训练适应原理。对于跆拳道运动员来讲,每一项新内容的运动训练都需要经历一个“刺激—应答反应—暂时适应—长久适应—适应衰竭”几个阶段。这是人体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具体如下:
1)刺激阶段。训练初期,跆拳道运动员需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各种刺激。
2)应答反应阶段。跆拳道运动员在运动负荷的刺激下,机体内部各器官和运动系统的功能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输到机体各个器官中,最后使机体进入运动状态,以实现机体对外界运动负荷的生物应答反应。
3)暂时适应阶段。在运动过程中,跆拳道运动员的机体器官和系统持续接受刺激,并持续对这种刺激作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运动员的机能就会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在运动过程中各项生理指标都会表现出稳定的状态。随着运动训练的继续进行,当机体应答指标虽不再上升也能承受外部刺激时,表明机体已经适应了当前的运动刺激。
4)长久适应阶段。长久适应阶段是使各相应的机能系统和组织器官,在全面增加和系统重复各种外部运动刺激的基础上产生较为明显的身体结构和机能方面的改造。这主要表现为跆拳道运动员机体运动器官和身体机能的完善与协调。
5)适应衰竭阶段。当跆拳道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安排不科学合理时,会在运动过程中产生身体某些机能出现衰竭的情况。例如,为了快速实现训练效果而不合理地加大运动量,使机体承受过度训练、遭受损伤。因此要格外重视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在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实践中,训练负荷原理和训练适应原理是结合使用的。
(4)超量恢复原理。超量恢复是关于运动时和运动后休息期间能量物质消耗和恢复过程的超量恢复学说,也称“超量代偿”。跆拳道运动训练中,运动量的大小是超量恢复强弱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运动量越大,人体内各器官和肌肉的功能动员就越充分,能量物质消耗的就越多,超量恢复也就会越显著。如果运动量过大,超过了人体正常承受的范围,就会使得恢复过程延长,甚至可能会因过度疲劳而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运动量过小,身体得不到充分的运动,疲劳程度较小,超量恢复的效果就不显著,甚至不会出现,因此,也就不能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具体来讲,超量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疲劳程度、运动量的大小和营养供给等因素的影响。跆拳道运动训练过程中,科学运用运动超量恢复理论来指导训练应注意以下方面:
1)训练时间短,运动强度不大,不能使机体产生较大的反应,超量恢复不显著。
2)重复性的运动训练要掌握好间歇的时间。一般而言,间歇时间太短,如果身体正处于疲劳状态,会加重身体的疲劳,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间歇时间太长,只能保持原来的体质水平,不能达到增强身体机能的目的。
3)跆拳道运动员要掌握好两次练习间隔的时间,一般可通过测定心率的方法来进行控制,如运动后的心率达到140~170次/分钟,可以等到心率恢复到100~120次/分钟时,再进行下一次运动,是比较适宜的。
(5)运动素质转移理论。运动素质的转移是指某些素质的发展会引起其他素质的发展,它是体能运动训练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多种运动素质,运动员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应注意按照各运动素质之间的内部联系选择最有效的训练手段。同时,运动素质转移现象也会出现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对于运动员而言,一般运动素质与专项运动素质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依赖。任何运动项目都需要运动员多种身体素质的共同参与。运动者运动素质转移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有机体的整体性、动作结构的相似性以及能量供应来源的同一性。各项运动素质的转移及其关系的生理生化基础是决定运动素质转移的内在机制。体能训练中,如果两种素质发展的生理、生化基础相同,则会产生良好转移;相反,如果其生理、生化基础不同,则不会出现转移或导致不良转移。跆拳道体能训练过程中运动素质的转移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跆拳道运动员运动素质的转移得益于有机体系统构成的整体性。有机体的整体性是影响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素质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跆拳道运动员所表现出的同一种运动素质或不同的运动素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发挥各器官系统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并非仅仅依靠某一器官和系统。
2)跆拳道运动员运动素质的转移得益于技术动作结构的相似性。动作结构的相似性对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素质的转移也具有重要影响。运动训练是借助动作来实现的,各动作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运动训练的各种运动动作结构及肌肉各种特征越相似,运动素质之间越容易发生转移。
3)跆拳道运动员运动素质的转移得益于机体能量供应来源的同一性。对于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运动素质而言,能量供应来源的同一性也是影响其转移的机制之一。
从本质上讲,发生运动素质转移多是因为能量供应来源基本相同。例如,有氧耐力的转移,其主要原因是有氧耐力是各种其他耐力的基础,有氧耐力的训练水平对有机体的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机能状况起着决定作用,其主要依靠机体内糖原的氧化,这在运动中是十分需要的,故会出现转移现象。跆拳道运动员的科学运动训练就是要促进跆拳道运动员不同身体素质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转移,并最终提高运动员的整体体能素质。
(二)跆拳道的心理系统
心理能力是指其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根据训练和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活动的能力。就跆拳道运动员来讲,其心理能力具体包括三方面:第一,稳定的心理状态。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最集中地反映着跆拳道运动员当前的心理活动特点和状况,是最直接地影响其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活动、形成赛前最佳竞技状态、在比赛中发挥出最高水平起着重要作用。第二,自信心。自信心是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完成动作的基础。第三,心理调控能力。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是跆拳道运动员自我意识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调控主要是自我意识的控制。
1.跆拳道运动员心理竞技能力的组成
(1)精确的运动知觉。精确的运动知觉是跆拳道运动员所应具备的重要心理竞技能力之一。运动知觉通俗来讲,就是人类对自身和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方面的感知。在竞技运动过程中,客体的感知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动觉和触觉等方面的器官和系统的感知来实现的。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通过对各种感觉和感知器官搜集和分析人体和物体运动的各种信息,从而对自身和对手运动的方向、快慢、位置等方面进行正确的感知。这种精细的专门化主体运动知觉的发展和形成,需要运动员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运动专项训练和比赛实践。此外,对一名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来说,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具备较高的专门化运动知觉水平。
(2)稳定、集中的注意力。稳定、集中的注意力也是跆拳道运动员应具备的一项重要心理竞技能力。在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只有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才能够把握住转瞬即逝的进攻和防守的最佳时机,掌握比赛的主动。水平较高的跆拳道运动员之间的对抗和比赛,时间相对较长,对运动员体力消耗较大,这就使得运动员注意力的稳定性面临着较大的考验。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即使处于疲劳的身体状态之下,也能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样也才能够在运动中发挥出更高的水平。可见,跆拳道运动员具备稳定的注意力的重要性。
(3)积极的思维与灵活性。跆拳道比赛中,比赛双方进攻迅猛、攻防转换快,因此要求运动员具有敏捷的思维,当面临问题时,能够迅速作出相应的应答反应。在快速变化的比赛中,运动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快速作出决策。在运动比赛过程中,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往往能够通过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将其解决。随着当前跆拳道运动竞赛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运动员的应变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在比赛中,只有具备积极的思维、敏捷的反应才有可能占据主动。
(4)良好的比赛情绪。情绪对人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人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持积极良好的状态,则运动员能够正常发挥出其能力水平,如果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导致运动能力失常,甚至出现失误状况。一般而言,如果运动员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则会导致体内一系列生理变化,并影响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发挥。只有在适宜的情绪状态下,运动水平的发挥才能达到最高点。这种适宜的情绪状态在赛场上表现为“情绪活跃”。运动比赛中若能保持充沛而稳定的情绪,高水平的发挥就能得到保证。
(5)坚强的意志品质。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必然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较为困难的运动比赛中获胜的重要保证。现代竞技运动注重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在竞争和对抗较为激烈的比赛中,当在比赛的最后阶段时,运动员的体力会消耗极大,这时是对竞技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运动员要能够实现自我调节,从而保证自身的正常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到最后并赢得比赛胜利。
2.跆拳道运动员心理竞技能力的影响因素
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竞技能力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即心理定向、运动知觉、情绪、意志、认知等。这些因素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都会有所显现,具体如下:
(1)心理定向。所谓心理定向,具体是指运动员在动作开始以前以及完成动作过程中心理的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心理定向对于掌握和提高技术动作非常重要。心理定向能够造成诸多积极的综合反应,并且促进心理活动的调整。准确的心理定向能够帮助人的动作在内容、结构等方面调整得完全符合技术特点,这样运动时就能够及时地在头脑中设计完成动作的模式,并依据模式进行自身的全部行动。训练中,运动员选择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同,会引导其形成不同的心理定向,而不同的预先心理定向对形成不同的技术特点和技术风格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不同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点不同。
(2)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人体的一种复杂的知觉状态,它是一种由许多感觉要素构成的复杂知觉,如重力感觉、速度感觉、肌肉感觉、用力感觉等。人脑对外界事物的运动状态的反映称“客体运动知觉”;人脑对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则被称作“主体运动知觉”。这两种运动知觉在个体的运动训练中各有其独特作用。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初期和复杂技能的训练中,尤其要重视运动知觉的正确体验。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是以运动操作为基础实现的,而准确、协调的运动操作,是以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为基础的。因此,精确分化的运动知觉在运动技术练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良好的运动知觉能够保证运动员掌握各种技术动作。
(3)情绪。情绪是影响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情绪对个体掌握技术动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良好的情绪可以起到“增力”作用,如明显增强人的活动能力,使人体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等。而不良情绪的“减力”作用则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情绪在运动员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很大。要想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必须经受长期枯燥的运动训练,如同一技术动作的反复练习。如果运动员没有良好的耐心,情绪焦躁,就很难掌握好技能动作;而错误动作的练习对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是不利的,不仅不利于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还会对运动员的机体正常运行产生损害。
(4)意志。意志与行动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人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支配自己的行动,并且在行动时自觉克服困难的一个心理过程。参与运动训练能使运动员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运动员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于其掌握动作技能、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和运动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机体肌肉有时会处于紧张状态之下,并且需要完成各种不同难度的动作,此时意志努力能够满足完成动作的需要。
2)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中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在意志努力作用下,克服外部和内部刺激的不良影响。
3)跆拳道运动员在运动中,需要机体各系统全面运转,容易导致疲劳,甚至是运动损伤,意志坚强者能够克服由于疲劳和运动损伤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并坚持完成训练任务。
4)跆拳道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初期,如果基础比较薄弱,有时一些动作比较难完成,容易对运动员造成畏惧心理,而坚定的意志则有助于运动员克服这种畏惧恐慌的心理,顺利完成动作。
(5)注意力。注意力是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指向和集中,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长期坚持参与系统的运动训练,能够逐渐改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同时能使大脑细胞更加柔韧,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更加紧密。大脑细胞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对于运动员接受新的运动训练知识和技能知识就越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6)认知。科学的认知有助于指导跆拳道运动员的合理运动训练,训练对人的认知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人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训练是相互影响的。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对外界物体作出迅速、准确的感知和判断,同时也能迅速感知和调整自己的身体,从而更好地完成动作。长期地参与训练能够使人变得灵活、敏锐,充分锻炼人的判断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跆拳道的技术系统
跆拳道技术是指进行跆拳道运动时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跆拳道动作的方法,即进行进攻与防守动作方法的总称。正确认识和理解跆拳道技术,必须明确两个方面:首先,跆拳道技术必须是“合理”的,即要求运动员的技术实施必须遵循人体运动规律、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原理与方法。其次,跆拳道技术必须是“有效”的,即要求运动员在实施技术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对对手进行有效的进攻与防守。当然,应该认识到,跆拳道技术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合理”和“有效”必须建立在符合当前跆拳道技术发展的前提之下。
随着跆拳道运动的不断发展,跆拳道技术体系不断丰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跆拳道技术分成不同的种类。例如,根据动作结构可以将跆拳道技术分为基本技术、组合技术和综合技术;根据动作功能可以将跆拳道技术分为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反击技术、连接技术等。这些不同的动作技术,与跆拳道的拳法技术、腿法技术、步法技术等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跆拳道技术体系。
1.跆拳道运动技术动作的构成
一个跆拳道动作的完成,需要机体各方面(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共同参与,具体而言,就是以骨骼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肌肉为动力的机体运动过程。虽然跆拳道的不同技术动作的具体构成不同,但是总的来说,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分为启动、击打、收回三个基本环节。这一环节的划分同样适用于跆拳道技术组合动作,具体而言,在跆拳道组合动作中,前一个动作与后一个动作紧密相连,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同时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动作之间的启动、收回都是相对而言的。
跆拳道运动技术中,技术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技术基础、技术环节和技术细节,具体如下:
(1)技术基础。跆拳道技术的技术基础具体是根据一定的顺序、路线、节奏等要素组成的,它是一个完整动作的主体。例如,在跆拳道运动中,运动员的横踢动作是由实战格斗姿势开始的,通过提膝、转髋、支撑腿旋转、小腿由屈到伸向侧击打、小腿收回、落地和还原成实战格斗姿势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横踢。该动作中每一个动作细分都是该项技术的构成基础。
(2)技术环节。技术环节是组成跆拳道技术基础的“二级单位”,具体是指组成跆拳道技术基础的各个组成部分。仍以跆拳道运动技术中的横踢动作为例,它是由提膝、转髋、弹击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的“提膝”“转髋”“弹击”就是技术环节。
(3)技术细节。技术细节是指在不影响技术结构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动作的细微技术。在跆拳道运动中,运动员击打力量的大小、动作方向的变化、击打速度的快慢、距离的远近、动作完成过程中脚步手臂动作的配合等,都属于技术细节的范畴。
一般而言,跆拳道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细节技术越合理,其所实施的具体技术动作的攻防效果就越好。在跆拳道技术的训练或者是对抗中,运动员可根据自己和对手的身体特点、技战术风格、临场情势变化等,对动作技术的各个细节进行调整,以发挥出最佳的竞技水平,给对手以震慑力,在比赛中占据主动。(www.xing528.com)
总体而言,技术基础、技术环节、技术细节三方面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跆拳道技术的实施条件。对于运动员来讲,技术基础与技术环节相对简单,比较容易掌握,而对技术细节的理解和掌握则需要运动员注意。尤其是当前跆拳道比赛,以“快”制胜、以“智”取胜,这对于运动员对技术细节的掌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不仅要正确掌握好技术基础和技术环节,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准确把握技术细节,在理论学习和训练实践中做到悉心钻研和精雕细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技能水平,并在对抗和比赛中加以灵活实施。
2.跆拳道运动技能学练的理论体系
(1)运动条件反射。对于初级跆拳道运动员来讲,刚刚接触跆拳道运动,对于跆拳道运动技术的第一次学习和模仿练习,首先就是从机体生理感觉开始的。感觉是一切运动的开始,其次是心理活动的产生,最后表达到肌肉,并形成一种反射效应。另外,大脑皮层动觉细胞可以和皮质所有其他中枢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包括内、外刺激引起皮质细胞兴奋的代表区在内。运动的生理机理是以大脑皮质活动为基础的暂时性神经联系。因此,可以认为,人体掌握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就是人体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跆拳道专项运动练习中,运动员的运动技能与一般运动条件反射是不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运动技能的形成具有连锁性、复杂性以及本体感受性。具体表现如下:
1)跆拳道运动技能具有连锁性。一般情况下,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反射活动是连续的,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同时又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
2)跆拳道运动技能具有复杂性。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包含多个中枢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如视觉中枢、运动中枢、听觉中枢、皮肤感觉中枢以及内脏活动中枢)。
3)运动员对跆拳道运动技能的学习具有本体感受性。在条件反射的过程中,肌肉的本体感受性冲动(传入冲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种本体感受性冲动,就不能强化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不可能形成,也就不能够掌握运动技能。
在跆拳道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各项运动条件反射是由多种简单的非条件反射综合起来共同构成的。大脑的各器官发育成熟后,机体在这些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听觉、触觉、视觉和本体感觉与条件刺激物多次结合,从而形成了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具体表现为各项运动训练技能的发挥)。
(2)技能信息传递与处理。运动技能的信息处理具体是指人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到发生反应的过程。个体在这个构成中就是信息处理器,人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到发生反应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这一生理过程对个体学习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影响。
(3)技能信息的有效反馈。运动员在学习运动训练技能的过程中,肌肉的用力状况、用力时间、协调功能等需要不断改正,如做某一技术动作时,用力太大需减少,用力慢了需加快。这种从动作感觉或结果反过来校正动作的过程就是运动技能的校正,即运动生理学的反馈原理。在运动训练中,合理运用反馈原理,对于运动员动作技能的不断精确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运动员准确、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并准确完成指定的技术动作。
(4)技术实践性训练要求。竞技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本身具有双重性,他们是技术的主体同时又是技术的客体。技术的物质手段作为客体,与作为主体的主观精神因素是统一的。具体而言,技术实践性训练理念的理论基础是多方面的。为了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技术性训练理念,我们在这里将其理论基础分为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同时也对跆拳道运动员的技能训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具体如下:
1)跆拳道运动技术的实践学练要与事物的客观规律相符。技术实践性,即求真。所谓的求真,就是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要以运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为主要依据,对训练进行科学的指导,力争做到结合实际,并且与事物的客观规律相符合。具体而言,运动员的技术应用应符合运动规律和项目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2)跆拳道运动技术的实践学练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跆拳道运动训练中一切都要以符合实战为主,从实际出发和结合实战是训练最有效的方法。运动员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得他们能够在比赛中有着轻松、熟练的表现。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一定要做到积极进行训练,并且训练尽可能与比赛相协调,最大限度地将比赛当中可能用到的部分练习到位。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出色地完成技术动作,才能保证在比赛中的正常发挥。
(四)跆拳道的战术系统
所谓跆拳道战术,具体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双方临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限制对手的长处,为战胜对手而采取的计策与方法。跆拳道比赛是紧张激烈的一对一的对抗性比赛,整个比赛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发挥与反发挥、限制与反限制的争斗。比赛双方力争主动、取得比赛胜利,总是通过合理有效的战术行动来实现。
跆拳道战术的核心作用在于“制人而不制于人”。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的实力(身体、技术、心理等)旗鼓相当、势均力敌时,战术的正确合理运用,往往是运动员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保证。一个合理正确的战术,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身体、技术、心理等各方面的潜能,抑制对手技术的发挥,扰乱对手的心理状态,分散对手的注意力,破坏对手的技战术意图,削弱其斗志,丧失其战斗力,导致其失误和显露不足,这时抓住时机给予对方有效的进攻就能掌控比赛局面,并赢取胜利。
1.跆拳道运动战术内容的构成
跆拳道的战术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战术指导思想、战术知识、战术意识和战术行动,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在整个战术内容中,战术指导思想是基础,战术知识是依据,战术意识是指导,战术行为是直接的结果。
(1)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指导思想是制订战术行动方案所依据的准则,是跆拳道运动员根据比赛双方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比赛作战的思想方针。
战术指导思想对于跆拳道运动员的战术实施的各个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确的战术指导思想往往取决于运动员是否能够对技能规律和比赛情况有着清晰的认识。具体而言,战术指导思想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意义:
1)在运动训练与比赛活动全过程当中都执行的指导原则,这种指导原则被称作长期性战术指导思想。积极主动、勇敢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等口号实际上就是运动员这种战术指导思想的确立。
2)针对某一场比赛或某几场比赛而专门制定战术方法的原则,例如稳扎稳打、以快制高、以外制内等。运动员确立自己的战术指导思想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使战术体系风格鲜明,使战术在比赛中贯彻得更加坚决。
(2)战术知识。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掌握丰富的跆拳道战术理论知识,是制定跆拳道合理战术的需要。它有助于战术意识的提高,有助于迅速掌握多种战术形式和迅速提高战术质量,有助于更合理地选择战术,灵活、机动、有效地运用战术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绝招和新战术。具体而言,跆拳道运动员的战术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各种攻防战术形式及其作用和优缺点的理论知识。
2)战术的发展、演变和趋势的理论知识。
3)对付各种战术的对策和其有效范围的理论知识。
4)运用战术的条件与原则的理论知识。
5)规则对战术的要求与限制的理论知识。
6)与对手技术、战术、身体、心理、习惯、训练比赛特点等有关的理论知识。
对于跆拳道运动员来讲,战术知识越丰富,战术意识越强,在比赛中自己的战术行动越有效。
(3)战术意识。战术意识是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尤其是战术运用过程中一种心理的呈现,它体现了人的思维是否能与战术设定相符,是运动员根据时下情况对于战术的一种反映,从而在行动上体现出来。
(4)战术行动。战术行动是指为完成预定的战术计划和意图,取得最佳攻击效果的一种活动,或者说是战术的具体动作、打法,是与对手交锋中的具体手段。它不是一种无目的的单纯的身体活动,而是一种具有特定技术、身体、心理等要求的有目的、针对性很强的行动。在跆拳道比赛中,合理的战术行动要求运动员做到以下方面:
1)跆拳道运动员要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战术。熟练是提高战术质量和有效完成战术行动的保证,各种战术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在比赛中就越能随心所欲,运用自如。
2)在比赛中,跆拳道运动员要灵活运用战术。战术有相对的先进和落后之分,而且战术的先进程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对手在比赛中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因此,跆拳道运动员要不断学习、研究,提高战术的质量,不断赋予战术新的内容,更多地掌握先进的战术,提高应变能力。
3)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要拥有战术上的绝招,包括别人没有的新的战术或在某种共有的战术打法上比别人有独到之处,能够使对手难以应付,成为自己取胜的有力武器。
4)跆拳道运动员要重视战术创新。创新能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战术能力,使其在比赛中以其突然性造成对手的措手不及,不能适应而出现失误。
2.跆拳道战术与技术、体能及心理的相关联系
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能力共同构成了跆拳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跆拳道运动员的技能系统中,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具有密切的关系。技术是战术的基础,体能是提高技术、战术和实施技战术的先决条件,而心理则是跆拳道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战术的重要保证。
(1)战术与技术的关系。在跆拳道运动中,战术与技术是紧密相关的,两者是相互依靠的。具体表现如下:
1)技术是战术行动的手段,任何战术行动都是通过技术动作来实现的。
2)技术是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方法,战术是技术动作方法的合理运用,换言之,战术是告诉运动员某种技术应该在什么情势下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对不同的对手应该采用何种技术才是合理而有效的。
3)技术是战术的基础,考虑战术时应以技术基础为出发点。没有技术就没有战术,没有战术,技术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没有实效性。这表明战术是技术的生命,是充分发挥技术实效性的保证。
4)运用一种战术要有一定相应的技术能力。战术的使用,不能超越运动员本身的技术能力、技术范围和熟练程度的限度,当运动员对某一种技术动作的掌握不够熟练或欠缺时,他就不可能运用与这个技术动作有关的战术。
5)要提高战术能力就必须加强技术动作的练习。战术的掌握远比技术要困难许多,它需要根据本人特点和对手特点因势变化。技术是个人行为,具有主观性,而战术则相反,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相同的技术动作,在不同的情势下,其使用目的会有所不同。任何技术动作只有因势而变,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攻击效果。丰富多样的战术需要有娴熟、牢固、运用自如的技术为基础。
(2)战术与体能的关系。良好的体能是取得高水平比赛胜利的前提,是掌握、提高技战术和实施战术的物质基础。跆拳道比赛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与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没有具备相应的身体条件与能力,就不能实施相应的技战术。下面主要从五个方面分析战术与运动员体能之间的关系:
1)跆拳道战术与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跆拳道是一个近距离的对抗性项目,比赛总是在相对静止和突然快速起动的反复过程中发挥技战术能力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动员具备极快的反应和灵活、快速移动的能力。速度素质是一个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跆拳道运动要求运动员要有爆发式的快速能力,移动迅捷灵活,击打快速准确,做到以快制胜。
2)跆拳道战术与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击打力量是衡量运动员击打是否得分的重要标志,击打力量大,可遏制对手进攻,对对手产生威慑力。
3)跆拳道战术与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跆拳道比赛比较集中,通常要求一天之内完成一个级别所有轮次的比赛,直到决出冠亚军,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以对抗机体在长时间比赛中的机体疲劳,能保持良好的持久的运动能力。
4)跆拳道战术与运动员的灵敏素质。灵敏性是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必须重视的素质之一。良好的灵敏素质有助于运动员保持灵活敏捷、进退自如的步法,动作流畅、转换快速,发力协调顺达,是运动员在多变的比赛中灵活运用战术的关键所在。
5)跆拳道战术与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跆拳道运动以腿法著称,比赛中,运动员肢体动作大开大合,尤其是在完成一些击头或高难度的动作(如旋转的旋风踢、后旋踢、双飞、摆踢等)时,需要跆拳道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总之,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技战术的发挥,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正确实施战术的基础。
(3)战术与心理的关系。现代跆拳道运动,既是运动员体能和技战术的较量,更是心理水平、心理优势的大比拼。在跆拳道比赛中,赛场情势瞬息万变,会引起运动员的心理变化,使之产生心理波动。因此,运动员要善于自我心理调控,排除干扰,才能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保证技战术得到充分发挥。
心理是战术意识的基础,是战术形成的条件之一,是技战术和身体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一个具有良好心理自控能力的运动员,无论临场出现任何情势变化,都能处之泰然,从容应对而无所畏惧,表现出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调控能力和敏捷的思维、灵活多变的技战术能力。
(五)跆拳道的智能系统
运动智能以一般智能为基础,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包括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较高的运动智能能帮助运动员更深刻地把握专项竞技特点和规律、认识和体验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理解先进的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巧。
1.跆拳道运动智能的主要特点
跆拳道运动竞技性强、对抗激烈,从事该项运动的运动员的智能专项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敏锐的观察力。竞技运动是技能主导类项目,观察力敏锐的运动员学习动作和技术快,对动作和技术的掌握程度高,有助于缩短教程,提高训练质量。跆拳道运动比赛中,敏锐的观察力具体表现在运动员能准确预测对手下一个动作的技击点、方向和力度,并能准确识别其假动作,从而作出快速的反应。
(2)高超的模仿力。模仿力在运动训练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是运动员学习动作技术的基础。对于刚接触跆拳道的学员来讲,技术动作、战术方法的运用主要是从模仿开始的。
(3)良好的记忆力。良好的记忆力能帮助运动员在训练中更快地记住所要掌握的技术动作和要领,缩短动作达到自动化的时间,在较短的训练时间内提高动作质量。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没有记忆,学习也将不复存在。
(4)较强的理解力。跆拳道运动员较强的理解力主要体现在对复杂动作规律和技术要点的理解方面。
(5)顽强的意志品质。跆拳道运动的训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需要运动员克服各种困难,包括主观方面的困难(如畏难心理、机体疲劳)和客观方面的困难(如场地、气候因素)。运动员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在训练中战胜自身的惰性和各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
2.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智力的训练
智力训练指的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运动员智力水平的训练。
(1)运动员智力训练的必要性。现代运动训练越来越多地吸收和应用其他科学技术,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要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比赛不仅是运动员比体力、比技术的过程,同时也是运动员斗智的过程,尤其是在两队员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对运动员的智力要求就更加严格。现阶段,随着跆拳道运动的更进一步发展,运动员的智力因素对其比赛胜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跆拳道运动员在运动比赛中的分析判断、战术运用、应变能力、战机的掌握等都是斗智的过程。因此,智力训练已经逐渐成为现代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训练质量的重要环节。
(2)跆拳道运动员智力训练的要求。第一,跆拳道运动员的智力训练要求提高运动员对学习理论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认识,使他们自觉积极地配合教练员进行智力训练。第二,跆拳道运动员的智力训练应该列入训练计划,从而保证有目的地发展运动员的智力水平。第三,针对跆拳道运动员的智力训练应该逐步建立智力测定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