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技术实践: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分析

教育技术实践: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分析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目标通常被表述为预期的学习结果。要想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结果,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习具有方向性。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程度的检验。教学目标是进行科学测试和作出客观评价的基础,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此外,教学目标还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找出自己的学习现状与教学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教育技术实践: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三种主要功能:导学、导教、导评价。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活动,这种目的性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便由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来体现。教学目标对于指导课堂教学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教学目标,与教学相关的活动也离不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

(1)指导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一旦确立了教学目标,就可以继续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学目标对教师设计与实施教学的确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思路,确定通过哪些途径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知道怎样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例如,当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对常识性体育知识的掌握时,教师就可以选择“接受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当教学目标侧重学生对运动知识的探究时,教学方法的确定就应考虑让学生开展“发现性学习”,这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宏观指导为佳;当教学目标侧重学生对具体事物的分类或区别时,选择直观的教学媒体就显得非常必要。比如,当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关于跑的分类及其特征的内容,教师便可以考虑应用多媒体将各种各样的跑呈现出来。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尤其是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中,具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

(2)引导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学目标通常被表述为预期的学习结果。要想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结果,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习具有方向性。目标明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学生有了清楚的目标,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产生强烈的参与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目标还能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内容,确定哪些方面有待加强,从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一旦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便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增强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感,提高课业学习的效率。总之,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3)提供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程度的检验。而要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首先要有一个关于学习内容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教学开始之前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反映学生经过一个学习过程之后应该达到的程度。教学目标是进行科学测试和作出客观评价的基础,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无论是实施诊断性评价,还是进行形成性评价,在编制测验内容时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此外,教学目标还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找出自己的学习现状与教学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由此看来,教学目标不但为教师评价学生提供了参照,而且还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除了以上讨论的作用以外,教学目标还有其他一些作用。例如,对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来说,教学目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能使家长更明确地知道子女在学校中的学习内容和进度,有助于学校与家长之间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交流。

既然教学目标如此重要,那么熟知教学目标的相关理论,掌握编写教学目标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确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应该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技能。

(二)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体系的构成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和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1)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体能。第一,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也可称为新“三基”,超越了课改前体育课程所强调的“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第二,新“三基”中基本技能包含基本技术,用基本技能这一概念并不是要忽视或淡化运动技术的学习,而是强调要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第三,体能是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也与学生的健康紧密相连;第四,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体能的练习,每节体育课都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并尽量结合运动技术的教学让学生进行相关的体能练习。

(2)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第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锻炼能力,即引导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体育锻炼,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

(3)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第一,运动只有给学生带来快乐,才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运动,并有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第二,一定要转变这样的现象,即一提到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快乐,就提出批评,大讲特讲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将学生“获得快乐”与“意志品质和刻苦学习精神培养”人为地对立起来;第三,这个目标所讲的体验成功主要不是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所获得的成功感,而是主要强调自我的比较,看自己是否通过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和发展。

(4)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和交往能力。第一,体育运动不仅仅只是有助于增进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人的精神和品质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体育既能育体,也能育人;第二,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更应重视运动技术技能教学背后体育对学生精神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精神面貌的改变。

(5)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第一,这一目标既是“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追求的崇高目标;第二,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无论是学习目标的设置,还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助于学生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并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第三,学生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仅仅靠体育教学是不够的,要辅助于健康教育的教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1.设计体育教学目标的原则

体育教学目标是对体育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的表述,它制约着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设计体育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一致性原则。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行为化。因此,体育教学目标必须与体育课程目标保持完全的一致性,以使体育教育教学目的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得以贯彻和完成。体育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系统三个层面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层次性原则。由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学习水平随着学习的深入而逐步提高,所以,纵向上就有了高层次目标中包含低层次目标的关系。例如,动作练习目标“练习篮球急停跳投”中就包含着篮球运球、传球,中轴脚的使用等低层次目标。从横向上看,不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也使其在达到的目标上存在着不同。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要注意到这种多层次的要求。

(3)操作性原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能直接指导教学,对教与学的活动均有准确的测量标准,尤其对结果性的学习目标应依据具体性原则,设计出明确、可测量、便于操作的行为目标。

(4)难度适中性原则。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体育教学目标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该是学生经过学习和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低于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超出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则无异于拔苗助长,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均衡发展。因此,设计体育教学目标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学生的起点行为,并且要对学生的群体做基本分析,据此确定教学目标的难度。在目标层次的分解上,兼顾全面,为进一步教学设计奠定基础。(www.xing528.com)

2.体育课教学目标设计的对策

(1)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一般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步骤:

1)确定目的:目的是抽象的,可能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它为教学目标指明方向。

2)建立目标:针对目的中一个具体方面建立一系列的教学目标。

3)提炼目标:将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把重复的目标去掉,整合相似的目标,使模糊的学习目标具体化。

4)排列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重要程度或先后顺序等)将目标进行排序。

5)再次提炼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再次确定目标存在的价值并进行取舍。

6)做最后的排列:从整体上做实施前最后周密的安排,然后用于实践。

(2)制定行为目标的要求。

1)界定出具有可观察的学习结果。

2)陈述发生预期学习的条件。

3)明确规定标准的水平(表现目标)。

(3)目标叙写的要求。

1)目标必须是分层次陈述的。

2)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

3)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

4)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5)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评估的。

6)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7)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