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音乐教育创新理论研究成果

高校音乐教育创新理论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心理学音乐教育是作用于学生身上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又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斯登伯格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是在大量研究创造力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并结合实践总结而诞生的。综上,音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全脑的开发。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高效、重要的手段和方式。

高校音乐教育创新理论研究成果

(一)心理学

音乐教育是作用于学生身上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又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音乐教育变革要紧靠学生心理,关注学生心理诉求,帮助学生在精神和思维方面不断变革,培养独特的人格。专家们通过研究学生创新知识和相关论文,并通过科学实验,找到了符合学生创新变革的新方式。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斯登伯格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之后通过不断研究,他和罗巴特进一步提出了“创造力投资理论”。

斯登伯格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是在大量研究创造力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并结合实践总结而诞生的。该理论认为,创造力是和心理特性密不可分的,特别是智商、情商学习方法、人格培养方面的心理活动。基于这个研究,他得出结论:创造力应当包括三个部分,即智商发展情况、智商培养途径、人格培养成果。

继“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提出并得到认可后,斯登伯格和罗巴特通过对创造力三部分内容的相关研究,又提出了“创造力投资理论”。这种理论从资源配置、技术服务、概念阐述、考核评审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知识的交叉学习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创造能力的提升要依托智力发展、学术、智商培养、特性、目的性、环境等方面。它们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创造力的核心研究内容。

通过心理知识的学习、探究,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创造力包括动力、智力、人格三个维度。首先,动力维度提倡创新变革,变革的内容包括人类意识、方式态度、情感表达、意志力等几个方面。其次,智力维度提倡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散。思维方面包括授课过程中需要培养的广泛性、特长性、通畅性、敏感性、灵巧性等。最后,在人格层面,要注重一个人人格的培育和引导。主要包括性情和品德培养、对外界观察能力的培养、创造挑战意识、鼓励积极奋进、增强自信心等几个方面。

音乐教育可以从创造力的相关理论得到的启示:第一,音乐教育要激发每个人潜在的创造力,并加强和提升;第二,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思想方面的变化,通过教育引导、鼓励大学生发扬个性,运用好自己的好奇心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

(二)脑科学

右脑学说是由葛萨纳嘉、波根、斯佩里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了大脑的相关功能和特点。左脑主要承担智力方面的发展,包括学习、写作、工作、计算、推理等能力的体现。右脑主要承担艺术方面的发展,包括空间维度、音乐细胞、艺术特性的创造。

“脑部三分模型”则是由美国专家麦克连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的理论按照人的发展历程来对应大脑的功能分布。尽管这种理论的出现为大脑研究提供了更多观点,但是那个时期人们始终以“左右脑学说”为标准。

赫曼发表的全脑四分结构模型是在充分研究、参考了斯佩里和麦克连学说的基础上创建的。他认为大脑是由左右两半脑和两个边缘系统组成的,并且大脑是一个整体,需要这四个部分共同协调控制着大脑的作用。这就给了启示: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也要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培育。赫曼的理论表明:在心理方面的知识、情商、意识、行动是大脑的基础层,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开拓大脑品德、文化体育、审美等方面的技能。所以,学校除了要充分完善学校的美育、智育、德育、体育方面,还要加强心理和劳动层面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大脑发展进行全面布局和培养。综上,音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全脑的开发。

(三)人才学

进行教育改革能培养出更多人才,也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以探索人才培养为主的人才学应运而生。人才学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人才观”,它是对人才发展过程中所有方面的总述。它是优秀人才关于世界观的一种阐述,更是人才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和核心指导。现代社会的人才观已经要求学校教育要从思想、氛围、人格、思维、创新等方面来培养学生,鼓励学生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学生打造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新人才。这也正是人才学为教育提供的理论支持,学校要从学生的发展、成长需求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实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价值。(www.xing528.com)

(四)教育学

人文教育包括对学生的精神培养和情感培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正是情感培养最好的一个途径,它除了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对学生学习人文精神知识也起到积极作用。音乐教育是对学生精神、灵魂的培育,它不像文化教育一定要将学生培养成出名的人,它更注重以学生的成长乐趣为出发点,帮助学生精神成长。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和美育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性,如果缺少了它们,教育将是有缺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力的重要作用越发得到体现,因为它是反映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形式。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高效、重要的手段和方式。

(五)音乐学

音乐自古有之,是一种反映情感、丰富生活、沟通交流的优先手段。它通过创新的形式、美好的熏陶能力,已经成为人们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方式。音乐是通过音响、时间、表演、视听享受、情感表达传递给人们的,因此也被称为这几个方面的艺术表现。积极的音乐能够使人心情舒畅,培养高尚情操,帮助开启智慧,帮助养成独特审美、分辨善恶的能力。除此之外,它还能够丰富想象力、激发创作灵感、鼓舞精神士气,使人们的生活往更好的方向发展。音乐和审美二者互相作用的结果主要是通过音乐审美的创造力、现实意义、终身学习、展现形式、精神享受体现出来的。其中创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不仅是音乐的发展动力,更是整个人类发展的动力源泉。在音乐教育行业,创造性是毋庸置疑的,老师更要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己任,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意表现,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创意思维、创作灵感和想象逻辑。音乐教育除了在音乐上教授学生,还应该注重学生心理、情感方面的诉求,将音乐的创作性特点精准地传递给学生。

同时,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不只把他们当作学生,还把他们当作音乐家,培养他们创作、展现、欣赏、评价的能力和潜能。

(六)文化学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记载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美国音乐人类学家公认,音乐反映和表达社会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结构,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进入理解世界其他各种文化的途径,也有助于各社会成员更好地理解他们自己的音乐。所以,音乐应作为文化来传授。柯达伊·左尔坦认为,音乐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要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音乐的各种美感是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沿革、不同的地理位置中培养起来的。区域特性美、乐趣美、情感表达美、风格美、意境美集中美感,表现出了音乐的多元性。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也要注重多元化的培养。“音乐”和“教育”既独立又统一,共同承担着人类文化发展的不同部分职能。受到不同国家、民族音乐的影响,音乐文化存在着诸多不稳定性,造成了音乐教育的未知性。但是,不管怎样,都要充分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并吸取它们的精髓进行学习和创新。国际音乐学会提倡:“音乐教育提示是基于多文化影响、作用的结果,在交流、探索过程中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并把这当作音乐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音乐教育要从感官上感受音乐,更要从文化上理解音乐,从音乐到文化的过程是相互可逆的,只有在二者之间不断探索、体验、交流才会迸发出更好的作品。综上,音乐教育要以本国音乐为特色,学习、探索其他国家、民族积极向上的音乐文化,促进本国音乐繁荣。

(七)人类学

人生来就有创造的能力。一个人能听懂音乐、能唱诵音乐、能创作音乐,体现了人的本能。音乐自诞生起,就起着记录历史、传递历史、展现现在、展望未来的功能。音乐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还可以激励人们,帮助人们走出低谷。马斯洛需求理论主要有五个层次,第一层是人的本能需求,如吃饭、喝水等;第二层是人追求安全机制的需求;第三层是感情上的需求;第四层是社会地位的需求;第五层是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能力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第四种需求和第五种需求之间,他增加了认知和审美需求。他的理论提出,这五种需求从底层到高层反映人的发展。当一个人有了自我实现需求,就证明他的创造力正在被开发出来,这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由此可见,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属于上层需求,需要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才能衍生出来。创造能力则是处于人类需求理论的最高层,能够激发一个人向前发展的原始动力。音乐和人类生活密不可分,音乐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要加强音乐教育,力求让学生从音乐中找到归属,找到快乐的源泉,找到发展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