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这一点在音乐教育中尤为重要。因为,在音乐教育中,不管是音乐欣赏,还是音乐表演,对于同一首作品,每一个人在审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或者说,都带有自己的主观性和个性。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作品的分析、讲解,只能起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不能作为标准答案。可以说,在音乐审美和音乐表现的过程中,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音乐审美教育的特点,使其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决定了音乐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此外,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育还包含另一种意思,那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二)音乐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生机并具有激烈竞争性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信息传播为特征,以创造性决定成败。因此,在这场竞争中,谁能最快地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谁最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谁就能赢得胜利、获得成功。由此可见,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哪一个学科的教育都应以此作为一个原则或基本点。也许大家都知道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鉴赏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殊不知,在这一过程中,本身就蕴含着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由音乐所具有的抽象性和可塑性所决定的。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音乐,这既是音乐审美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特殊有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创造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体现个性,让他们在游戏之中、在愉悦之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www.xing528.com)
(三)音乐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情商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做了这样的界定:“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正常的现象存在,进而还指每个人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以及社会行为方面能保持最佳、最高的状况。”由此可见,身心健康状况平衡、情感理智和谐是一个健康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心理是否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情绪智力作为一种理论的提出以及检验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心理学家彼得·塞洛维和梅耶在吸收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论,又由美国哈佛大学的丹尼·戈尔曼发展成情绪智商理论,即情商(EQ)理论。所谓的情商是指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情商不仅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也不仅是一种品质。它包括: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控制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知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而近几年,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最终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商,情商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中培养及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健康人生,走向成功;更重要的是它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并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心理素质,进而推动社会民主的进步,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艺术都毫无例外地有影响情感的作用。其中,音乐的影响更快、更强烈、更直接。所以说,音乐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教育中重视学生的情商培养,是音乐教育适应教育“以人为本”,满足学生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服务于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要求的需要;是在教育中体现学生素质“发展型”特征的需要;是在教育中尊重学生素质的“整体效应性”的需要;也是在教育中尊重学生素质“差异性”特征的需要。总之,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是体现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对长期重视智育培养的一种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