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目的是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人的质量和规格所做的整体规划和要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音乐教育学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如何选择科学教育方法来达到音乐教育所能达到的目标。
(一)发现和整理音乐教育现象
无论哪一学科的教育都既有教育学科共有的特征,又有各自独有的特征与现象。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揭示音乐教育现象。音乐教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音乐现象和教育现象交织在一起,彼此影响、彼此渗透。所以,从音乐现象中发现音乐教育,从教育现象中剥离音乐教育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界定、整合,是音乐教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音乐教育现象不像其他教育一样目的明确,方法直接——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而是重在意向和感性。教育的效果也不像其他教育那样直接有效。它是把教育的功利目的融入艺术意向中,以感性的形式传达知识、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描述音乐教育现象,就要从音乐的本质、音乐对人感性的情感出发,分析不同音乐形式对人影响的不同;从不同的音乐教育方法和方式所能产生的教育效果差异出发,对这些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形成音乐教育现象的知识系统。
(二)揭示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
音乐教育现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现象是一种表象,形式丰富多样。而规律是各种现象背后特定的本质和规定性。通俗来讲,音乐教育现象呈现的只是“在教音乐”现象。而音乐教育规律就是通过分析现象之后总结归纳出来的“如何教,怎样教”这些内在的方法。音乐教育的规律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知识层次、生活阅历等都有关系,不同的受教育者接受音乐教育有其不一样的教育规律。当然,不同音乐学习形式又有不同的音乐教育规律,比如学唱歌、学器乐等不同的音乐门类。所以,音乐教育的规律又有所不同。
(三)建立音乐教育理论
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就是理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理论则有阻碍作用。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不能任意割裂两者的辩证关系,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通过音乐现象的分析,我们摸索出一些音乐教育的规律,这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为了让这些宝贵经验更好地推广,我们必须用逻辑形式构成一个既符合音乐教育实际,同时又对它有前瞻性指导作用、显示音乐教育本质规律的理论体系。这种音乐教育理论是客观表述音乐教育活动实际过程和规律的逻辑形式,也就是把与音乐教育活动相关的主客观的因素、条件和共同规律用逻辑形式表述出来。通过长期、系统、科学的理论积累,形成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这些来自实践的理论体系对以后的音乐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规范和指导音乐教育活动
音乐教育学通过分析音乐教育现象,得出音乐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形成一套具有严密逻辑性和科学性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是对音乐教育现象的高度概括和对教育经验的总结。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来看,它对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音乐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从大的方面来说,通过对一个国家音乐教育效果分析,对决策者制定新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小的方面说,在普通的学校音乐教育中,它会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音乐教育选用什么样的音乐教材、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供指导意义;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也是如此,各种器乐的指法、声乐的技巧和情感等各种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如今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专业音乐教育里音乐教育的划分更为细致。比如声乐有专门的声乐学,其他的各种器乐、作曲都有专门的相对应的教育学理论。如果音乐教育学对音乐教育实践没有这种理论上的指导意义,那音乐教育学只能是空洞、教条的,甚至没有任何存在价值和意义。因此,音乐教育学既是对音乐教育现象的分析,对音乐教育规律的揭示,更是总结了音乐教育的经验,前瞻性地规范和指导了音乐教育实践,从而使音乐教育更加科学、理性地发展。(www.xing528.com)
(五)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课是主要的表现方式。它是以聆听音乐,感受、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为主的活动,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学生能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与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熏陶,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及良好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六)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这个过程中,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师生共同体验、创造、表现与享受美的过程。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音乐常用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它是培养人的高尚品德和美好心灵必不可少的营养剂。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性以及道德的全面和谐发展。
(八)促进智力发展
智力主要是指人认识事物、运用知识及经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提出了“多元智力”概念,他认为:每一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的“智力中心”。即,语言的智力;逻辑数学的智力;视觉空间的智力;身体动觉的智力;音乐的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与进入内心的智力。保加利亚的教育家乔治·罗扎诺夫发现:巴洛克音乐能使身体和头脑和谐一致,特别是它会打开通向超级记忆的情绪通道——大脑的边缘系统,学校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智力的良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