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师对学生的好,真的就是一种纯粹的好。我常常跟学生们讲,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甚至到了研究生阶段,老师都是真正发自内心对你好的人。老师是绝对不带有任何私心和功利心的,一心只想让你未来有条好的出路的人。因为老师与学生之间不存在功利,老师更从未想过学生的报答。当你们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同事之间可能有工作竞争,也可能有利益竞争,这些关系恐怕不容易处理得如此简单。但我仍希望能在任何一种环境下都做一个纯粹的人,因此反复告诫我的学生们一旦成为老师,一定要对学生一样的纯粹,并一视同仁。
我总是在想,在当今信息如此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一名教师能教给学生多少东西呢?这真是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能给他们支持,给他们辅助,就像给他们一根触手可及的拐杖一样,让他们安心。这个就很重要。其实教师的工作有时候也很枯燥,而陪伴也是在和学生们一起成长。比如,我在带学生实习的时候,常常要听一个学生讲四五遍同样的内容,但当我在重复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一遍又一遍地有所进步之后,又很高兴,很有成就感。我亲眼看到他们离成功又近了一步,又怎会觉得乏味呢?不得不说,表面上的枯燥当中其实也蕴含了很多希望和乐趣。
教学这么多年,我一直强调的就是对教育必须有一种态度,因为我知道我的学生们将来都是要去做老师的。我基本上每年在给新一届学生上“中学历史教育”这门课的时候,都会在课件最前面放两张幻灯片。第一张幻灯片放的是“春雨”,因为春雨润物,我们做老师的工作也正如同春雨润物一般,而不是拿着鞭子去教育,不是扯着嗓门去吼。我希望我的学生将来也是这样去对待他的学生。第二张幻灯片则是一只北极熊站在一块薄冰之上,似乎很容易就要掉到水里面去,寓意是我希望他们对待自己的教学始终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绝不是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他们感到不自信,而是我担心他们不理解我这门课,担心他们学完我这门课后,对中学历史教育仍然不理解,仍然游离在这个大门之外。那么,我这门课就失败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态度。而且我总告诉他们,老师负的责任是非常大的。我给你们上一学期的课,那就相当于你生命中有一学期的每周两节课都是和我一起度过的。那回头再想想,你这漫长而短暂的生命里的两节课有意义吗?算算人一辈子有多少年呢?每周两节,一学期十八周,就是三十六学时。除了这门课,我还在教别的课,加起来你可能有好几天都是和我一起度过的呢!那么这几天你的生命有意义吗?有价值吗?这个问题多么重要啊!如果台下坐的孩子们整整一节课都因为老师的原因而感到不幸福、没价值,我们做老师的应当感到失败。所以我说我们要负责,所以我说我们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这是站在对生命负责的高度来说的。我真的特别担心会辜负你们这一段生命时光,因为我觉得这个理念很重要。可能现在说起来有点空,但是你只要承担起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应承担的责任,就不会觉得它空了,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一秒一秒构成的啊!如果他的每一秒都过得幸福,那么他就是幸福的。不过,别人我不能把握,可我自己能掌握的这几点,我一定要把握。所以反复说我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是担心你们当中有人跟着我过的这段时间感觉不好。如果真有什么不好之处,那么你们一定要向我提出来。而这些话不仅是我对你们讲,而且要你们跟你们未来的学生讲。你们将来教书站在讲台上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那就是孩子的生命始终是和你在一起的。
除了“春雨润物”和“如履薄冰”的教学态度之外,我也感悟出了一种教学信念,或者说是我对学生的信念,就是我必须相信学生,这一点很重要。不管哪个老师,都必须相信自己的学生能成为有用之才。我一直相信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优秀老师的潜质,这就是我所说的信念。而且这也真的是事实啊!为什么大家进校的时候会有面试呢?这就是在看你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你展现的整个精神状态。我的学生都会成为优秀老师,而我自己要做的就是努力把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比如,我们有个学生,他在朝阳中学实习。一开始,他讲课讲得不好,老是非常紧张,也无法组织好语言,我心里也跟他一样非常着急。于是,我和他一起把教材分析透彻了之后,让他回去再看看,第二天上午再讲给我听。结果他第二天给我试讲的时候明显进步了很多,我当时就使劲表扬他,说他进步好大,比他昨天讲得好多了!然后哪些地方还要改一改,我又给他重新提一遍,他不断地修改了后又试讲,反复练习。当时我听了好多遍他的试讲,听完之后一直鼓励他、帮助他。接下来是他的第一次正式讲课,我就告诉他第一次课一定要打响,因为如果第一次没有发挥好,对方学校的指导老师认为你讲得不好,学生也对你有意见,那后面的日子就很难了。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不怕,为了打响第一炮,我们共同努力!”后来一节课他一共讲了四遍,反复讲反复修正,结果他第一次课上得非常成功,对方指导老师很认可他。而就因为这次课,他也从中获得了自信。所以不是说他对这次课的准备只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通过这次宝贵的经历可以认识到他自己是可以做一名很好的老师的,对自己也有了信心。后来我给很多学生都举这个例子,说其实在座的每个人都有做一名优秀老师的潜质,关键是你有没有付出努力。当然,我也会努力去帮助我的学生实现这个目标,因此绝不会嫌弃一开始讲得不好的同学。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这很正常。重要的是我绝不能失去对学生的信任,而要毫无条件地相信他们终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很好的老师。(www.xing528.com)
当然,作为历史老师的我也要求学生必须坚持一种对历史教育的追求。我袭用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的一句话:“历史应当成为人类的老师。”我一直觉得他说的这句话很正确,那么漫长的几千年历史凝聚成一点智慧让我们去理解和感悟,这是多么重大和庄严的一件事情呢!所以我常把这句话分享给我的学生。当然,即使我们在教学中再怎么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也难免会有走神失误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即时止损。我前阵子在给学生做教材分析时不小心说错了一个东西,我后来才意识到,但马上纠正了这个错误。所以我也希望我的学生将来在课堂上一定要自信,但若是真错了也能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立刻纠正它。做人、做事的信念以及真诚和尊重都是很重要的。
最后,对学生的引导也很重要。很多年前,大概是我在给2008级上“中学历史教育”这门课的时候,讲到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阶级分析法。记得当时我说这个东西至今仍是不过时的,结果一个学生突然很激动地站起来说老师您太“左”了。我有点儿惊讶,但并没有对他置之不理,而是马上要他们专门对此进行了讨论。结果,大多数同学认为阶级分析法在阶级社会肯定要有,并且阶级分析不等于阶级斗争,每个阶级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就会显得落后了,而一旦落后了就终究会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只要阻碍社会进步就必然有人去推翻它。大致的结论就是如此。下课之后,我还找这个同学单独交流了一会儿,没想到他却给我说了一个更偏激的观点。当时他非常激动地告诉我,中学里学的东西让他中了毒,于是在大学之后他只能自己看书来解毒。我耐心地对他解释说,你觉得你现在是在解毒还是在走向另一种偏激呢?如果你把一两本书上道听途说的观点奉为你所谓的真理,那不也是中了另一种毒吗?如果说你想成长,就应该打开眼界,吸收不同的观念,并对其进行比较,然后得出你自己的结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抓住了一点就否定以前的一切。你是学历史的,而且又那么喜欢读书,这是多好的事啊!但越喜欢读书的人,越应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意识,并且独立思考一定要建立在你的理性分析基础之上。如果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觉得过去存在阶级吗?他说当然是存在的,只是我们要怎样去认识它呢?这时我发现他已从刚才的偏激状态转为一种对真理的渴求状态。所以我们做老师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而不是强行告诉他答案,这是没有用的。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所以老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宽容,一定要知道他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我经常告诉自己的学生,如果你一旦因为什么事在课堂上和学生吵起来甚至发展到武力威胁,那就是你的失败。管理学生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要既能维护好纪律又不能影响师生关系。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对学生有爱心,真诚地去对待他们,并且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成绩层次不同的学生,善于发现他们各自的优点,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