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
第一,知识的不足,需要永不停歇地学习。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孔子也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为了解决知识不足的问题,30岁时,我从大西南跑到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读书;44岁时,我背上梦想的行囊去华东师大攻读博士;48岁时,我又北上跨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我不敢说自己在教学上做出了多大的成绩,但我可以说自己在教学上是认真和刻苦的。
针对本科生的“写作”课程,作为中国写作学会的副会长,我组织了全国一批从事写作教学的优秀骨干教师,编写了国家级“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写作教程》,其修订版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目前已印刷60多次,发行100多万册,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为了上好国家级精品视频课程“书报刊阅读与评论”,我坚持每天阅读,寻求新颖信息和经典内容,捕捉当下的新闻焦点、文化热点、社会热点,制作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身体力行地教导学生做“走在时间前端的人”。
第二,学生的成长,需要专业与精神齐头并进。
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人,要对生命负责,对理想负责,对社会负责。我有个学生叫段永杰,2014年暑假,他骑一辆自行车深入农村基层,到11个省市做调研,写调查报告,把自己两万元的国家奖学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儿童,被《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他曾说,要立志像老师在课堂上给他们讲的那样:“做一个有人文关怀的传媒人,做一个擦亮星星的人。”
在立德树人的路途中,我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富足。在课堂上,除了源源不断地给学生传授新、快、好的知识和资讯,我还时常提醒大家“生命中一定要有几本垫底的书”,常常将精挑细选的经典书籍推荐给学生,希望他们漫溯于书香世界,“沉潜心境,用心读书”。我常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坐标”,在阅读中发现生命的美好,在旅途中书写生命的精彩,成就别样的人生。
第三,教育的苦乐,需要做一个甘于奉献的人。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的大潮和欲望的洪水不断冲击着我们教育的堤坝,也曾经让我在面对职业、学生乃至教育环境的时候,有过困惑。但是,我始终坚信,教育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来自奉献。我认为,教师就是一种应该甘当绿叶的职业。我们这片绿叶,不仅要为学生撑起一片晴空,还要在他们的心灵洒下一片绿荫,更要为他们的成长与成才输送知识养料与精神食粮。我们要用自己的平凡、奉献与真心,浇灌学生们的成长。
泰戈尔的一句诗“我的心,在你的眼里找到了天空”,常在我心中涌动。作为老师,学生们求知的眼睛,才是我们生命翱翔的天空;学生们纯洁的双眸,才是我们关爱与信赖传递的舞台。这片天空,在我看来,是如此纯净,也是如此精彩,值得我们为此执着,为此担当,为此奉献一生。
学生的求知若渴、勤奋努力和不断成长,一直都让我欣慰和感动。下边我摘录几位学生的来信。
亲爱的老师:
很愧疚,也很亏欠,已经有8个月没在您的身边了。因为找工作的原因总是在外奔波,也因为没有找到特别满意的工作而屡屡觉得有愧于您的教诲。一直十分关注学院和您的动态,都说您一如既往地忙碌、一如既往地操劳……马上,又要指导我们的论文了,一想到这儿,又觉得更加愧疚了!
已经做了5个月的财经记者,进报社的第一天,我包揽了头版、二版和三版上三篇超大型的深度报道,在报社上下可谓是“叹为观止”,很多前辈都说是奇迹。可我知道,这一切的背后,竟然有着神奇般的机缘——我做的选题就是农民工。
这一切的背后,又都是源自您的课题指导和学术基础,才让我的文章很有深度。在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就是您的力量在支撑着我!我由衷地感谢您!
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在跨学科的学习,经济学是一门异常有趣的学问,我也特别能体会到将经济融入新闻之后的那种收获感,以及做一名专业型记者的骄傲感。虽然这段时间压力相当之大,但我一直以您的执着、坚守、顽强为榜样,激励自己坚强地学习、坚强地奋斗!
这段时间,我最大的亏欠就是觉得对不住恩师,父母身体好了、心情也很好,我完全放心了,但每每想到您,我就觉得万分愧疚、万分抱歉。人生终究有很多无奈,尤其在即将毕业的时候,真的充满无尽伤感。在写论文致谢的时候,我迟迟下不了笔,不愿去总结、去告别、去怀念、去回味曾经和您、和大家度过的那1000多个日日夜夜……
我只能永久在远方祝福我挚爱的、挚爱我的恩师健康、快乐!(www.xing528.com)
宛月琴
2010.02.09
从这封信中,可见学生超强的写作能力:进报社的第一天,包揽了头版、二版和三版上三篇超大型的深度报道,在报社上下可谓是“叹为观止”;学生在进行跨学科学习——“经济学是一门异常有趣的学问,我也特别能体会到将经济融入新闻之后的那种收获感”。还有什么比学生的成长更让人欣慰的呢?再摘录一封学生来信。
董老师:
您好!
好久不曾见到您了,真的挺想您的!
您一切都好吧?窗外,南国的春天,阳光暖融融地泻在写字桌上,忽然想起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喜欢这句话,有一份诗意的朦胧和隽永的哲理,带着淡淡的温馨与浪漫,正是我所祈盼的。此刻已然是人间四月天的光景了,又想起在西南师大常青藤餐厅偶遇您,听您神采奕奕、兴致勃勃地讲解林徽因其人其事其诗其情的情景。当时的我听得入迷,看着您诗意盎然的神采发呆,那些美丽的画面是我生命里亲身感受过的最好的诗歌。后来我的毕业论文《论林徽因创作中梦的意象》,可以说就是受了在常青藤餐厅您的直接启示和触动而得以完成的!
我祝此刻的您可以听一片片海啸,看一树树花开,享一份份春暖,再写出更多很美的文字。而我可以隔纸听海,通过文字让自己内心春暖花开,感受和体会您那一份至真至美、宽广深沉的情怀和襟度,那也是无边无际的大海。
简单介绍一下我现在的情况,前一段时间我应聘到了《光明日报》深圳记者站做采编,其实真正做的是他们另外办的一份杂志《社会与公益》的工作,目前还在创刊中。昨天选题会议上我报了两个选题:一个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公益慈善发展史”,另一个是“中国公益力量的主力军是谁”。我想梳理和总结一下中国三十年来慈善公益事业的得失成败并通过和西方国家的对比提出中国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前进方向,另外我想深入挖掘一下究竟是中国哪些人、什么样的人才是中国公益事业的中坚力量,或者是哪些人有能力有意愿去做公益?
选题都通过了,下个月底要出创刊号第一期杂志,而领导要求一炮打响,也比较看重我,让我把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公益慈善发展史做成特别策划,至少要30P。创刊号六月二号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仪式。而这次我这两个专题能否成功将决定我在杂志社能否通过试用期并顺利转正,请董老师百忙之中多给我一些指导和建议!谢谢!呵呵!
祝您快乐健康幸福!
学生:魏宇
2010.春
这位毕业于西南大学,在深圳一家媒体做编辑的魏宇,正用自己的思想和双手打造属于传媒的天空,关注慈善与公益,在实践中成长,温暖着当教师的我们。
还有一位新闻专业的学生龚晓菲,突发严重的脑内出血,在华西医院脑神经科重症监护室住了20多天。在学校和社会资助下出院之后,医生告诫不能过度用脑,但她依然坚持阅读、坚持写作,甚至比生病前更加刻苦,在《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重庆晨报》和中国青年网等媒体发表了数十篇作品。她说自己“在董老师的课堂上明白了,我们虽然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却能丰富生命的厚度,提炼生命的纯度”。
就是这些可爱的学子,一双双充满朝气和渴望的眼睛,让我的教育生命充满了责任和感动,让我无时无刻都记住:唯有用心、用情对待学生、对待教学,才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