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罗洪铁老师的教学人生:用甘于寂寞创造不寂寞

罗洪铁老师的教学人生:用甘于寂寞创造不寂寞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洪铁罗洪铁老师用最真实的经历谱写了一曲逐梦的赞歌,诠释了艰苦奋斗的含义:“甘于寂寞,才能不寂寞。”在那段时期,我从读书和工作的实践中悟出了自己人生的座右铭,那就是“甘于寂寞,才能不寂寞”。大学期间,我一直用“甘于寂寞,才能不寂寞”的座右铭激励自己。

罗洪铁老师的教学人生:用甘于寂寞创造不寂寞

罗洪铁

罗洪铁老师用最真实的经历谱写了一曲逐梦的赞歌,诠释了艰苦奋斗的含义:“甘于寂寞,才能不寂寞。”

记得那是1966年,时值“文化大革命”初期。6月,我从忠县中学初中六六级二班毕业;9月,便被阿坝藏族自治州壤塘林业局招为工人。阿坝藏族自治州壤塘林业局地处四川省的最西北角,海拔高度3500米,当时冬季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8度。而1966年的冬季,我只有一床棉被,住的木板房不仅没有取暖设备,而且还透风,夜里常常被冻醒,有时早上起来被子上都结了一层霜。虽然我的工作是野外作业,劳动条件差,强度大,物质生活水平也低,但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我不仅没有放弃奋斗的理想,而且确立了想当一名作家的宏远目标。目标确立后,我深知,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自己来说,实现这一目标是何等艰难。我也知道,要圆作家梦,我必须做三个方面的准备: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圆梦的指导思想;二是文学知识;三是收集创作素材和积累生活经验。于是我开始了长达12年的漫长的自学生涯。在每天紧张繁重的劳动之后,我晚上坚持读2~3小时的书。有时读书进入忘我的状态,到凌晨才睡下,第二天又得按时起床去劳动。星期天、节假日是我读书的最好时光。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我日后的生活中。那时,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书籍。在读书时,马列经典著作对我来说难度最大。比如,第一次读《共产党宣言》时,真是困难重重,许多专业术语读不懂。于是我便先通读,再分节分段读,同时做读书笔记,这些读书笔记我至今都还保留着。《毛泽东选集》四卷我通读了三遍,专题性的则读了不知道多少遍。

在阅读经典著作的同时,我还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主要读了鲁迅郭沫若巴金茅盾的书,以及《红楼梦》等。其中,鲁迅的杂文为我提供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长达12年的艰苦岁月里,给我精神支撑力量最大的书籍,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双目失明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仅有小学文化的高尔基,经过自己的顽强拼搏都成了大文豪,我年轻、身体健康、精力旺盛,还有初中文化,经过努力,还是有希望成为作家的。于是,当一名作家就成了我的奋斗目标。(www.xing528.com)

在那段时期,我从读书和工作的实践中悟出了自己人生的座右铭,那就是“甘于寂寞,才能不寂寞”。这则座右铭一直指导着我在工作岗位和教书育人的路上前行。经过8年的边工作边学习边思考,我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在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岷山报》上发表了,这对于当时还是林业工人的我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论文的发表,引起了一位局领导的重视,找我单独谈话予以鼓励,还将我调到林场机关当青年干事,主要从事文秘工作;两年后又被调到林业局宣传科任新闻干事和理论干事。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不仅仅使我从一名工人转变成了一名干部,更重要的是给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和写作的机会。由于工作单位是宣传科,那里有个资料室,为了方便读书,我便主动申请管理资料室。在知识的不断充实和大量的写作实践下,我的一篇篇新闻报道杂谈、论文陆续在报纸上发表,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我先后发表了50多篇新闻报道、杂谈和论文,并因此被《四川日报》和四川人民广播电台聘为通讯员。这时,我开始有一种感觉,似乎自己的作家梦有可能实现。

1977年夏,粉碎“四人帮”后,国家开始了现代化建设并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培养。林业部从部分林业局选拔了重点培养对象,到吉林省大兴沟林业局参加由林业部主持的培训班。在我培训结束回单位后,组织找我谈了话,准备提拔我为宣传科副科长。而正在此时,我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一边是马上就被提拔的机会,一边是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未来,我坚定地选择了参加极具挑战性的高考。领导虽然不同意,但见我上大学的决心如此坚定,最后还是同意我参加高考。然而,离高考的时间很近了,在如此紧迫的情况下,我制订了复习的战略: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凭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去考,将主要精力用去强攻高中的数学。于是我强迫自己每天只睡4小时,用大量的时间拼命自学高中数学。尽管如此努力,六册数学课本我也只学完了前三册。虽然数学考得差强人意,但是,我凭借自己比较扎实的文学、政治、历史、地理知识的功底,通过了高考,被当时的西南师范学院政教系政治教育专业(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录取。尽管高考一完,我就因为过度疲劳而大病一场,但大学之梦最终实现了。

我是1978年3月入学,1982年元月毕业,获得了法学学士学位。大学期间,我一直用“甘于寂寞,才能不寂寞”的座右铭激励自己。除了上课,我要么在图书馆看书,要么在教室上自习。读书期间,我还在学校的学报和《重庆日报》上发表论文。因学习成绩优异,我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大三还未毕业时,我就提前留校到校报边学习边工作。在学校校报当编辑,工作到1984年9月。两年多的编辑工作,使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1984年6月,因创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缺专业课教师,我自告奋勇要求去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工作。为此,我于当年9月到教育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培训班进修1年。1985年7月回校后,一直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