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洼村南大街和张店村东西大街的空间差异,也表现在街道物品分布和街道行为的差异上(表5.10,图5.9,表5.11)。
表5.10 朱洼村和张店村两街道物品分布情况
1)街道物品的对比分析
调查发现,朱洼村南大街最多的室外特征物品是石辗子,共计有12个石辗子。这些石辗子有一半正对别家的大门或正对别家的屋角,一半分布在屋角与路口交界处,在屋角与大路交界处往往还同时布置2个,可见石辗子的作用是石敢当的作用。此外,还有两处的门边布置有2个石条,也是门神或石敢当的作用,是划分领域的工具。其次数量较多的物品是柴草堆,堆放在路边,还有的在大门边堆有柴草。此外有一户人家具有台阶,朱镇府外路边摆有维修施工用的机器(图5.9(a))。
张店村沿街最显著的特点是有11家搭出了简易棚子占据了街道空间,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其次是因为建筑入口与街道有高差,所以有12户家庭采用几级台阶的办法伸入街道空间,为了便于车行,大多数采用坡道加台阶的形式,在靠近门边往往还设有2个竖边墩,这种台坡形成街道与建筑的过渡。
相比之下,张店的户外椅子和石台子较多,石辗子作为石敢当的很少,仅有对着道路的两处。张店村对公共领域的划分更加明确,公私之间领域的划分更为清晰,所以为了占据公共空间,必然要搭出一部分明示,以便在这部分里放私人物品。张店东西大街不繁华地段,街道与建筑间隙有的种有树、草,布置有花台子,更类似于城市街道的形象(图5.9(b))。
图5.9 朱洼村和张店村两街道的物品情况
由以上物品分布可以看出,朱洼的村民倾向于利用石辗子、堆柴草等柔性的象征性方法来占用街道空间,而张店则倾向于利用棚子、台阶等实物性的刚性手段占用街道空间。这也体现了两村经济产业发展上的差别:朱洼村农业较发达,有很多石寨子和柴草,而张店村的产业较为多元,农业产业比重已然不大,因而很少堆柴草,反而用椅子和堆砖瓦等城市化的生活用品占用空间。街道物品类型的不同,反映了村落产业发展的状况和随之而来的行为差异(图5.9(c))。(www.xing528.com)
2)街道行为的对比分析
调查发现(表5.11),对于朱洼南大街,生活必需的通行行为是最多的,包含本村通行人员和外来通行人员,这主要是因为村小学设在老寨内,寨外的小学生上学放学都要经过南大街;其次南大街上的工作人数较多,主要是因为南大街东边的几户人家经常在大街上修理自家车辆;此外,临街的这几户人家傍晚也常在街上散步、交谈,有本寨的人员经过大街,外来的人员参观朱镇府的也较多;还有少数人在街上吃饭、打扫卫生和外来摊贩来推销商品,没有在街上下棋的行为。
表5.11 朱洼村和张店村两街道行为情况
张店村大街上交谈的行为最多,其次小学生上学也要经过大街。因而通行人员也较多,由于东西大街是交通要道,因而穿越大街的外来交通人员也较多。除此之外,张店村大街上有固定下占山棋的老人,散步、休闲的老人,做生意的商人,这些固定活动人数较多。这说明这里不仅有住在大街的居民,也吸引了村内其他地方的村民来活动,显然,非生活必需的活动量约是生活必需活动量的3倍,张店村的大街更有活力。大街上也有少量的儿童游戏、工作修理、外来送货的人员和打扫卫生的行为,与朱洼村不同的是没有外来参观游览人员,也没有在街上吃饭的行为(图5.10(a))。
图5.10 朱洼村和张店村两街道行为状况
比较起来,两村的总体行为数量相差较大,特别是生活必需行为和休闲行为的数量。张店村大街上的数量约是朱洼南大街的3倍,而张店村的总人口并不是朱洼村的3倍,因而这种区别既与村落的规模有联系,也与街道空间的状况有关。其次,两街的行为类别有区别。除通行外,朱洼村最主要的行为是居住在街边居民的工作修理,而张店村是买卖行为;朱洼村最主要的休闲行为是散步闲逛,张店村是交谈和下棋,且这种行为具有集中性和固定性;朱洼村街上还有吃饭这样的个人行为,而张店没有,显然张店村街道的行为社交性更强,朱洼村街道的行为社交性弱,个人化色彩浓。第三,两者受外界的影响不一样。两街都有不同程度的外来行为,但情况不一样。若没有外来游客,朱洼村的外来行为将比张店少很多,说明张店大街的普遍开放程度更高,不过如果朱洼村外来游客持续增加,将会改变朱洼村大街现有的行为模式(图5.10)。
可见,朱洼村大街和张店村大街的街道行为存在较大差异。朱洼大街的街道行为数量少,社交性弱,日常开放度不高,而张店村大街的街道行为数量多,社交行为突出,街道更具开放性。直观而言,朱洼村街道比较萧索冷清,而张店村大街有点类似城镇的街道,商业化和文化休闲的程度更高,比较活跃热闹。两村街道行为的明显区别虽然与村落的规模和街道的空间状态有关,但也反映了两村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