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落原有核心的偏移与维持
当地传统村落原有核心的标志往往是村落最重要的宗祠和戏台,如张店村原有的村落核心在宗祠和戏台附近,从总平面上看大致在张店村的几何中心,其周边分布着众多传统公共建筑;朱洼村原有的宗祠并非位于村庄的几何中心,而是处于略偏西的位置,其周边也布置了村落最重要的一些建筑而成为当时的村落核心。
朱洼村原有通往郏县的官道位于寨墙西侧外,因而沿寨墙西侧布置有两个寨门,寨内的关帝庙和祠堂位于西侧寨墙内。随着外围交通状况的改变,现在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要道是寨东外的旅游公路,原有寨西的官道消失了,因而新村的村委会、卫生所、幼儿园等公共建筑布置在新公路侧,连五虎庙的香火也比西边的关帝庙要胜,原有祠堂变为小学,新的中心公共空间位于东寨门附近。显然村落的核心由西向东偏移了,而且还有继续向东、南新农村区域偏移的倾向(图1.5)。
图1.5 新兴公共建筑的分布向老村寨外发展的趋势
对于张店村,原有老寨内的东西大街是从襄县到南阳的官道,村落曾经因此兴盛,祠堂、牌坊等均沿此街布置。现在主要的对外交通道路是位于村北的从平顶山到郏县的平郏公路,目前村内有东西大街上数条支路向北连通平郏公路,而且新建的新农村区域也靠近平郏公路。原有的村落的东西大街虽然失去了交通的重要性,但由于有与平郏大道的联系,所以目前有很多商业类型的公共建筑,仍然维持了村落的核心地位,但是张店村新的村委会和村民广场已经移往村西北的入口,村落核心未来有向西北新农村区域发展的趋势。
2)村落原有边缘的消融与固结
寨墙曾经是朱洼村老寨和张店村老寨的边缘界线。清朝同治年间,朱洼村和张店村为了防止匪患,都利用当地红石材料筑有寨墙,寨墙之外有寨河,寨墙划定了村落居住领域的边界,村寨边缘界面清晰,边缘之外即自然田野。20世纪中叶以来这种村落边缘发生了分化:张店村原有城墙拆毁后,村落周边局部仍然遗留下寨墙的遗迹和寨河的水塘,形成不完整的边缘地带,之后在边缘地带外围又发展出许多部分,原有明晰的村落边缘逐渐消融,聚集成集中型的大村落。而朱洼村的寨墙由于各种原因被保存下来,现在的朱洼村临沣寨仍然具有清晰的寨墙围合的边缘界线,在界线之外还有护寨河及其周边的低洼地。村落的扩张只能越过这道固结线,间隔一段距离重新发展,形成一种分散化的模式。
随着村落的发展,寨墙作为原有村落的边缘不管存在与否都已失去往日的边界含义,但是老寨的原有边缘如寨墙、寨河等成为村落发展的固结线,限制或者改变了村落发展和扩张的模式。如朱洼的寨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村的连续发展,使得后发展的新村部分脱离寨墙一定距离发展。老村落的边缘也会给村落留下永远的痕迹,即使有些实体的痕迹消失,仍然会在道路交通上、景观上施以永远的影响。如张店村的寨墙虽然已毁,但原寨墙的河流仍然保留成为若干水塘,成为老寨与新村部分的天然隔离带,并且将来有沿着这个隔离带逐渐发展成环村道路的趋势。(www.xing528.com)
3)村落街道格局的维持与空间形态的改变
朱洼村和张店村的老寨部分都采用东西大街和南北支路的格局,随着历史发展,村落的道路骨架格局没有大的改变,但老寨主要街道的道路标高都得到提高,原来石材的铺装材料变化为土路和水泥路,街道上重要的公共建筑如祠堂、街边围合的建筑也多有变化,但是由于街道的位置和空间大小基本没变,街边尚残存一些历史建筑,使得现存的街道仍然具有一些传统的气息。
例如张店村现在的东西大街基本沿袭了原有的格局,两侧建筑形象改变较大,特别是东西大街上小型店铺较多,商业种类多,主要包含日常生活、农药、化肥和物资收购等。如靠西寨门外有棺材店、照相馆、手机杂货店、馍店、超市、小饭店等,这些商店的分布并不均匀,总体说来西部较多、东部较少。特别是东部原有祠堂周边商业比较密集,形成一个村落商业中心。空间使用方式上,许多商业门面在门口支出一个简易棚子,摆放一些货品,街道上还有流动卖菜的三轮车。由于靠平顶山市较近,也有运送家电的车到村里,道路一侧经常有汽车停放,但道路宽度仅容两辆小汽车通过,也没有掉头回车的空间。另外街道两侧院落的污水朝街道排放,有时形成污水滩。
此外,老村落的道路出口决定了新村落部分的道路连接位置,对新村落的布局有影响。作为分离出来的散村,如朱洼村,新村落的道路基本保持从老村出发的方向。在原有老村上集约发展的村落,老村道路格局对村落的影响更大,如张店的新村落部分基本延续了原有老寨的道路。新村落内部的道路与老寨相比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几乎都由直线的道路构成,道路两侧的空间和界面缺少变化,所有的院落都直接向支路开门,如朱洼的五虎庙村,其内部主要的南北向道路长360米,但是仅在街口有一个店铺,而且道路南侧的住宅全部采用坐北朝南的形式,对道路不设开口,因此道路的空间形态十分封闭单调,这种道路空间形态与老村落部分差异很大。
4)传统村落渐进式的演化方式
传统村落不同时期三种部分的存在意味着传统村落以一种渐进式的方式演化:村落原有的核心有的偏移,有的维持不变;寨墙作为原有村落的边缘尽管失去意义,但是老寨的原有边缘如寨墙、寨河等成为村落发展的固结线,一定程度上限制或者改变了村落发展和扩张的模式。朱洼村和张店村的老寨部分都采用东西大街和南北支路的格局,随着历史发展,村落的道路骨架格局没有改变,虽然主要街道的道路标高、铺装材料、围合界面都有所变化,但街道的位置和空间大小却基本没变,传统村落这种新、旧并存渐进式的演化方式使得传统村落必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注释】
[1]康泽恩.城镇平面格局分析:诺森伯兰郡安尼克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