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都历史文化:探秘诸里坊的街道

中国古都历史文化:探秘诸里坊的街道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郭城远较宫城和皇城为广大,其中街道纵横交错,可以说是四通八达。所说的十二街乃是指皇城的街道而言。人们往往以这十二街作为长安街道的总称。光禄坊至延祚坊之西,也称为第二街。以最长的每排十三坊算计,其间应有十二街,加上紧靠南北两侧郭城的两顺城街,就是十四街。大荐福寺及其浮图院分在两坊,各自有门相对,并不影响两坊之间的横街。好在这已是长安城的西南隅,截断了两坊之间的街道还不至于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古都历史文化:探秘诸里坊的街道

外郭城远较宫城和皇城为广大,其中街道纵横交错,可以说是四通八达。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诗中描述当时情景,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风景如画,仿佛就在眼前。白居易对这十二街曾经频繁加以称道,所作《登乐游园望》诗就说过:“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邓鲂张徹落第》诗又说:“春风十二街,轩骑不暂停。”《谕友》诗中还说:“西望长安城,歌钟十二街。”所说的十二街乃是指皇城的街道而言。《长安志》说:“(皇城中)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其间并列台省。”这以南北顺序排列的七街和以东西顺序排列的五街,合起来正是十二街。人们往往以这十二街作为长安街道的总称。其实外郭城的门道数目和皇城并不相同。《长安志》说:“郭中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正是此意。这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毕沅校正无说,徐松亦未做若何解释。《长安志》分街叙述,以朱雀门街为主。朱雀门街东五街,朱雀门街西亦五街,加上朱雀门街共为十一街。《长安志》所叙述的街实际指两街之中的里坊,它说:“朱雀门街之东从北第一,兴道坊。”此下由兴道坊直叙最南的安义坊。其实,由兴道坊至安义坊就在朱雀门街的东侧。兴道坊至安义坊之东,就称为第二街。以此类推,直至第五街。其叙朱雀门街西诸街,亦是如此。《长安志》在这里略有缺简。《唐两京城坊考》代为补苴,它说:“朱雀街之西,从北第一坊光禄坊。”此下由光禄坊直叙至延祚坊。光禄坊至延祚坊之西,也称为第二街。以此类推,直至第五街。按其所叙述,朱雀门街的东西,各有四街,加上中间的朱雀门街,实际上只有九街,不得说是十一街。更不得说是十二街。如果说朱雀门街东之街,由兴道坊之东算起,朱雀门街西之街, 由光禄坊之西算起,则朱雀门东第五街,应在兴宁坊之东。朱雀门街西第五街,应在修真坊西。这就是说,紧靠通化、春明和延兴门的东郭城之内还应有一街;紧靠开远金光和延平门的西郭城之内也还有一街,这样合起来就可以说是十一街。

按照当时规定,皇城东西的三街诸坊皆开四门。皇城东第三街和皇城西第三街皆紧靠郭城,其间若无顺城的街道,则皇城东第三街诸坊的东门和皇城西第三街诸坊的西门都将无从开设。皇城东西的三街,其最北诸坊和最南诸坊也都分别紧靠郭城,同样紧靠南面郭城诸坊有南门和紧靠北面郭城诸坊有北门,也可以证明南北郭城之内皆是有街的。

不过这里还应该指出,东郭城一些段落下还有夹城。《长安志》于兴庆坊说,开元十六年,“筑夹城,入芙蓉园。自大明宫夹东罗城复道,经通化门观,以达此宫。次经春明、延喜门,至曲江芙蓉园,而外人不之知也”。其后在修德坊的叙述中,更特立夹城一目,说:“宪宗元和十二年,中尉第五守进以众二千,筑夹城。自(宫城内)云韶门过芳林门,西至修德里,以达兴福寺。又诏所筑夹城别开门曰元和,造楼曰晨晖。”夹城应是倚着郭城筑的,这可能占去一部分紧靠郭城的街,还不至完全使之截断。《长安志》谓“南内兴庆宫距外郭城东垣”。这里所说的东垣,即指东郭城而言,也就是所谓的东罗城。作为兴庆宫,它是要和夹城连接的。可是这样一来,东郭城下的南北街也就难以通行了。

由于宫城和皇城在外郭城之北,并由北面凹入外郭城,因此,皇城之南,南北向的五街之中,有四排坊,每排有九坊。宫城和皇城之东的四街之中,有三排坊,每排有十三坊。以最长的每排十三坊算计,其间应有十二街,加上紧靠南北两侧郭城的两顺城街,就是十四街。

根据这样的街道布置,街与街之间的坊都是各自独立,不相连接的。朱雀门街东第一街,从北向南数的第二坊为开化坊。坊的南一半仅有一座大荐福寺。大荐福寺是一座大寺,虽然占了半坊之地却也容纳不下。但它不能轶出坊外,寺的浮图(今为小雁塔)就只好建在其南的安仁坊,因而安仁坊的西北隅就成了荐福寺的浮图院。这样建筑正是用以保证街道的端直。这样的端直正像白居易所说的棋盘一样,显得规划井然。

就是这样井然的规划,也还有例外。朱雀门街东第三街,也就是皇城东的第一街,这是由大明宫西南的兴安门南至启夏门的街。其最北的坊为翊善坊,后来置大明宫、开丹凤门街,因而就把翊善坊中分为二,东一半仍称翊善坊,西一半就改称光宅坊。丹凤门街并非仅止于此,而是再向南伸延。翊善坊之南,本是永昌坊,于是就仿翊善坊之例,也一分为二。不过永昌坊在西一半,其东一半别称来庭坊。丹凤门街只据有翊善、来庭两坊和光宅、永昌两坊中间之地,是相当短促的,不能和其他南北向的街相比较,因而也不计在东西十一街之内。可是这样歧出的地方,就使外郭城内街道的布局难得整齐画一。

朱雀门街西第五街,也就是皇城西第三街,最南的坊为永阳坊,也就是从北数起的第十三坊。这座坊内,虽然有恭僖、贞献二太后庙,实际上绝大部为大庄严寺和大总持寺两座寺院所分据。东一半为大庄严寺,西一半为大总持寺,这两座寺院分据这一坊之地还不够,就都向北扩展,其北为和平坊,因而和平坊内也分成东西两半。坊内南北街之东,筑入大庄严寺,街之西,筑入大总持寺。这与开化坊和安仁坊的大荐福寺不同。大荐福寺及其浮图院分在两坊,各自有门相对,并不影响两坊之间的横街。永阳坊的大庄严寺和大总持寺却都是筑入其北的和平坊。两坊之间都没有寺门,显然是这两座寺院把这两坊连在一起。这样就把这两坊之间的横街筑断了。好在这已是长安城的西南隅,截断了两坊之间的街道还不至于有很大的关系。(www.xing528.com)

这里还应该提到兴庆坊的变化。兴庆坊为朱雀门街东第五街从北向南数的第四坊。兴庆坊本为唐玄宗未即位前的住宅所在地,及即位后改为兴庆宫,即所谓南内。《长安志》引《唐春秋》说:“开元二十年,毁东市东北角及道政坊西北角,广花萼楼前之地。”又说:“四十年,又取永嘉、胜业坊之半增广之。” 开元无四十年,此四十年当为十四年之误。这样的迁改遂使朱雀门街东第五街,亦即皇城东第三街有了弯曲,也使朱雀门街东第四街,亦即皇城东第二街从北向南第三坊安兴坊和第四坊胜业坊间的横街有了弯曲,同样使胜业坊和其南东市之间横街有了弯曲。《长安志》引《唐杂说》:“明皇为太上皇,居兴庆宫,每置酒长庆楼南,俯大道徘徊观望。”不过这样的大道已和原来的南北街和东西横街不同了。虽然有这样许多弯曲处,用棋盘和菜畦来形容,还是勉强可以说通的。

《长安志》载“外郭城东西一十八里一百一十七步,南北一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隋书·地理志》《大唐六典》等亦皆相同。《旧唐书·地理志》稍有差异,东西作“十八里一百五十步”。《新唐书·地理志》则作“其长六千六百六十五步,广五千五百七十五步”。据唐城发掘队所发表的报告,由城东侧中间的春明门至城西侧中间的金光门之间包括东西二城墙厚度在内的东西长度为9721米,由城南侧中间的明德门至宫城北侧玄武门偏东处之间亦包括南北二城墙厚度在内的南北长度8651.7米,由明德门外侧至皇城朱雀门南侧的长度为5316米。至于城基的厚度,一般是9至12米,但也有不少地方残存的宽度仅3至5米许。

据以前有关文献的记载,朱雀门街及其东西各街皆宽100步,东西向横街的宽度,有47步、60步、100步三种。经过发掘测量,探明朱雀门街南段宽155米,北段宽150米。朱雀门街东五街,自西徂东,其宽度依次为67、134、68、68、25米。朱雀门西五街,自东徂西,其宽度依次为63、108、63、42、20米。至于东西的横街,则从北向南各街的第三坊之南,也就是由第四横街起,其宽度依次是75、120、44、40、45、55、55、45、59、39米,最南顺城街的宽度,则不会超过25米,由于里坊的广狭长短不尽一致,对于各街的宽度也难免会有相应的影响。

就是东西两市周围的街,宽度也不尽相同。两市与里坊不同,其周围的街虽皆是城内各有关的街的一段,却自有其独特之处。经唐城发掘队探测,东市的东、西、南三面街宽相同,都是122米,北面街即春明门街,宽120米。西市东面街宽117米,南面街宽120米。北面街即金光门街,宽120米。西面街由于西边多被破坏,所存残迹仅宽94米余。西市外的东街与东市外的东街显然不一样宽,其间相差5米。西市外南街与东市外南街,其间亦相差2米,宽度也就都不一样。里坊的宽窄不同,东西两市宽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外郭城内街道的宽窄不同。

这些不同的数字,应以最近的实测数字为准,以前的记载为何有这样的差异,那就不必再做推求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