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都文化对当代的重要作用

古都文化对当代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面论述了中国古都文化的具体事项及其与当代文化融通的过程,显示出中国古都文化的辉煌与瑰丽。中国古都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应该具有这样相同的力量。因之论述古都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通,就不能以北京为限,而须兼及其他可以称道的古都。古都文化应是由三个方面的文化相互融通以后形成的。各方人士纷至沓来,遂使各地文化汇集于都城之中,共同促进古都文化的辉煌瑰丽。

古都文化对当代的重要作用

上面论述了中国古都文化的具体事项及其与当代文化融通的过程,显示出中国古都文化的辉煌与瑰丽。中国古都文化能够显示出这样的辉煌与瑰丽,是因为它本来就具有若干力量,因而能够不断发扬光大,且将永无止境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绵延不绝,就是因为它有一种延续力量,所以能够不断获得发展。中国古都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应该具有这样相同的力量。在悠久的历史年代里,王朝或政权先后兴衰不一,自各有其建都的所在。这些都城有的是继承前代的旧规,有的则是另创新的局面,但同样会受到前代都城文化的影响。秦都咸阳,汉都长安,隔着渭河南北相望,可以说明前后相继。若不是项羽焚毁咸阳,可能不会再有长安这样新的名称。秦咸阳宫阙的巍峨壮丽,为一世所无,虽多为项羽所焚毁,然汉时长安的宫阙依然是依照秦时的旧规模,甚或就是因秦的故旧而稍稍加以修葺233。至于隋朝所都的长安却完全为唐人所继承,唐时虽亦尝有所兴建,却未尝稍越隋时的范畴。金时的中都、元的大都、明的北京、清的京师,名称虽彼此不同,实际上本是一地,其间略有差距,于整个局势还不至于有若何影响,前后递嬗之迹,犹历历可见。明代的皇城就是在元代宫城的基础上改建的,只是稍有出入,清代则因明代之旧。就是到现在,紫禁城依然矗立于北京城中,显示其渊源所自,并非寻常。

就是都城经过改易,这样的延续力也并不一定就此消失。前面曾经提到汉武帝时所创的乐府及当时的郊庙的乐曲,自足以作为都城长安文化的代表。长安失去都城的地位,这些乐曲及其乐器辗转流传于不同时期的都城之中,曹魏洛阳、前燕的邺、南燕的广固、前后二秦的长安、北魏的洛阳、南朝建康隋唐的长安,依次皆有其遗响。南朝自陈亡后,作为王朝的旧乐,建康城中仿佛已经不复存在,可是至唐代季年,《后庭花》的歌调仍然洋溢于江宁的秦淮河畔。

这样的古都文化固然可以由前一个古都延续到后一个古都,并且辗转推移,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古都,再和当代文化相融通。具体来说,就是现在的北京。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还难以概括所有的古都。当然有些古都,历年既相当短促,前代亦未闻在当地建立过都城,纵有文化可称,也难以说有什么延续的力量。那些年代悠久的古都就不能一概而论,长安、洛阳等古都就不是如此。这样的古都在作为都城之时,其文化就已经显现出独特的风格,就是不作为都城,其文化仍然具有延续的力量。前面曾引证唐代初年的《秦王破阵乐》,千数百年来仍未稍有消失,早已融通于当代文化之中。洛阳的龙门石窟,自北魏肇始经营,中经数代,仍时有继续修凿者。现在虽已成为古迹,然论当代洛阳文化者,尚不能舍之不复齿及。因之论述古都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通,就不能以北京为限,而须兼及其他可以称道的古都。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古都文化的辉煌和瑰丽。

古都文化能够这样辉煌瑰丽,还是因为它有强大的吸收力量。古都文化应是由三个方面的文化相互融通以后形成的。其一,古都本来固有的文化,这里面就包括其所继承的前代文化;其二,汇集全国各地不尽相同的地区文化;其三,吸收域外传入的外来文化。因为古都文化具有延续的力量,所以古都在仍然作为都城的时候,必然会继承前代古都的文化,使之成为当时都城的文化。西周时期所制作的青铜器相当精美,历来皆为考古学家所珍视,然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却非周人所始创,而为继承商代的衣钵。这是说由青铜器显示的文化是由殷都延续到丰镐,其内容也就更加充实。作为都城,自是其时的政治中心,也是其时的文化中心。既是文化中心,也就是意味着是全国各地区的文化汇集的处所。前面曾经提到,西汉初期楚文化一度盛行于长安城中,就可以作为具体的例证。至于域外文化的传入都城之中,汉唐以来更成为司空见惯的常事。汉代长安城中还只有一条槀街,为西域到内地的人居住的处所。唐代城中的胡姬开设酒肆,就已相当普遍,而少年的感染胡风,更引起一些有心人的忧虑。就是直到现在,各种剧种演出时所不可缺的胡琴,殆已少有人知其是来自域外的乐器。(www.xing528.com)

吸收地区文化和域外文化,诚然可以丰富古都文化。作为古都文化来说,还需再进一步综合这些地区文化和域外文化,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古都文化。这也应该算是一项力量,它使古都文化更显得辉煌和瑰丽。现代京剧的形成,可以上溯到清代乾嘉时期,就是综合几种不同的地方戏因而成了这样新的剧种。虽然是出自地方戏,已经不完全与地方戏相同,因而成为古都文化中所特有的剧种。京剧和其他剧种一样,也使用胡琴。在所用的诸乐器中,能够考论出于胡中的殆只有这一种,前面曾提到成都出土的王建墓所刻的舞伎图,诸舞伎所执的乐器,兼有筚篥、笛、排箫、羯鼓、腰鼓、铜鼓、拍板、筝、琵琶、箜篌等器,这显然是中外乐器杂列,混合为一了。今传世《韩熙载夜宴图》,不仅兼用诸种乐器,且兼有自域外传入的舞技。韩熙载仕于南唐。这种综合可能在唐代长安即已如此,至迟在前蜀所都的成都和南唐所都的江宁,就已经相当普遍了。

正是由于古都文化能够具有吸收力量和综合力量,它吸收了各处的地区文化和更远的域外文化,又进而综合融通,使其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无所不包。它既以所具有的延续力量,继承其前代的余辉,更能使其流传下来,依旧显示出本来的光彩。

古都文化诚然以其具有的吸收力量得以丰富多彩,无所不包,还应该指出,正是由于都城的所在,各地区的文化也具有了向心的力量,以各种方式汇集于都城之中,更显得古都文化的博收无遗。由春秋末年以迄于战国之世,儒风盛行于邹鲁之间,秦始皇兼并天下,焚烧《诗》《书》,儒生自不敢贸然趋往咸阳。西汉建立之后,长安始多儒生足迹,虽然汉景帝不任儒生,窦太后又好黄老术,儒生还是接踵前来,这固然可以说利禄所在,群趋若鹜,核实来说,还应是向心力的一种表现。也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向心力,名儒先后来到长安,才能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术因而就成为都城中的显学。自此而后,文人学士就往往思欲一至都城,尽展其横溢的才华。“长安不见使人愁”234应该不是李白一人的怅望,就是黄冠缁流也难于免俗。各方人士纷至沓来,遂使各地文化汇集于都城之中,共同促进古都文化的辉煌瑰丽。

古都文化不仅使各处地区文化能够都有其向心力,而且其本身也还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力量,才能使所汇集各方的文化都来丰富古都文化,而且凝聚为一,不至于散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古都文化在各处的传播,这种凝聚力就更为容易显示出来。前面曾经提到创作于唐初的《秦王破阵乐》,显示了当年李世民克平群雄的武功。这是不同于由域外传入的西域乐,也不同于流传于中土的清商乐,应是都城长安中首创的乐舞唐朝社稷不祀,迄今已逾千年。千年前的古乐舞犹保存于现在西安城中,仍然沿用旧名,以时演奏,司事者并能道出其间的渊源委曲,若非具有一定的凝聚力量,曷克臻此!至于扩散到其他各地的古都文化,同样也能显示出如此的力量。白居易在浔阳江头获闻京城歌女演奏琵琶,为之感慨不休。因为这时的白居易正“谪居卧病浔阳城”,时时怀念“帝京”,听到京城的曲调,不由地感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35。白居易所遇到的是离开都城未久的近事,杜甫在夔府(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却是在经过一番乱离之后。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为长安城中仅有的高手。经过一番乱离,杜甫竟能在远离长安千里的夔府获睹旧舞,自然会促使其“抚事慷慨”236。这些境遇还只是存在于个别人物之间,仿佛还有所限制,不易说明其间症结的所在。近数十年来,京剧的扩散传播更是显然的事例。京剧以形成于北京得名,但由于京剧的精湛出众,已不限于北京一城。由于这样的扩散演出,因而就能使京剧所传播的地方的人们珍视和向往古都文化,更显得古都文化辉煌瑰丽。这样辉煌瑰丽和当代文化的相互融通,自然更突出显示出其间的无限光芒。也由于古都文化有一定的凝聚力量,和当代文化融通之后,这样的凝聚力量就相应壮大起来。古都文化如上所说,本来就具有吸引力量和综合力量,汇集各处地方文化和传入的域外文化,加以综合,再加上各处地方文化的向心力量,古都文化就不断向更新的阶段发展,而所具有的凝聚力量,凝聚住这样一些文化,连为一体,自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这应是整个国家强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