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初年所制的《秦王破阵乐》,探索中国古都与文化

唐代初年所制的《秦王破阵乐》,探索中国古都与文化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初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其时庙堂之上所习用而为唐人所自造的,则有《破阵》《庆善》《大定》《上元》《圣寿》《光圣》诸乐。《破阵乐》为太宗所造,太宗为秦王时,征伐四方,人间歌谣就有《秦王破阵乐》之曲。当时以《破阵》为武舞,《庆善》为文舞。迄今作为古都长安的西安城中民间的锣鼓乐队犹称其所演奏之曲为《秦王破阵乐》,所用的乐器主要是大鼓,还有锣、铙等。如之何能与《秦王破阵乐》相提并论?

唐代初年所制的《秦王破阵乐》,探索中国古都与文化

上面所论述的《清乐》和后来隋唐时由域外传来的音乐,迥然不同,自成体系。唐初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其时庙堂之上所习用而为唐人所自造的,则有《破阵》《庆善》《大定》《上元》《圣寿》《光圣》诸乐。《破阵乐》为太宗所造,太宗为秦王时,征伐四方,人间歌谣就有《秦王破阵乐》之曲。《破阵乐》就是依此制定的,演奏之时,用百二十人披甲持戟,组成乐队。乐队是“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迴互,以象战阵之形”51,故能发扬蹈厉,慷慨激昂。《破阵乐》有一个特点,虽杂有龟兹之曲,主要是大鼓,因而声振百里,动荡山谷。其他《大定》《上元》《圣寿》《光圣》诸乐,大抵皆与《破阵乐》相同,都是要擂大鼓的。只有《庆善乐》独用《西凉乐》,所以显得最为闲雅。当时以《破阵》为武舞,《庆善》为文舞。后来武则天称制,这些乐舞就被废去不用52。虽然庙堂之上不再奏演,民间却仍流传。迄今作为古都长安的西安城中民间的锣鼓乐队犹称其所演奏之曲为《秦王破阵乐》,所用的乐器主要是大鼓,还有锣、铙等。当其敲锣打鼓正式演奏之时,也一样声振远近。锣鼓队的人数最多可以达到百人以上,一般都有几十人。虽未必都能披甲持戟,然其衣着亦可显出战斗的气象。锣鼓敲动,随着就有舞蹈,队形时变方圆,进退疾徐,因鼓声而有节制。不仅西安城内有这样的锣鼓乐队,关中以及河东等处尤为繁多,足见其流传的久远和普遍。或谓河东新绛、安邑等处的锣鼓乐队,始自北宋之时,这是数典忘祖的臆说。北宋时亦有武功之舞,其所用的乐器为铙、铎、相、金、鞉鼓53,并无唐时的大鼓。鞉鼓为我国古乐器,始见于《周礼·春官·小师》,郑玄注谓“鞉如鼓而小,持其柄而摇之,旁耳还自击”。这是一种有长柄的摇鼓,就是俗称的拨浪鼓。虽然有鼓之名,但和大鼓相差很远,是不能相比拟的,其他各种乐器也只能稍起配合的作用。如之何能与《秦王破阵乐》相提并论?其时河东差同内地,宋和辽夏两国的战争都未能波及其地,那里怎么能忽然会创始形成这种锣鼓乐队?这是用不着多事辩论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