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研究古都也应该先从经济基础着手。经济基础是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所包括是相当广阔的。中国历代王朝或政权一般都以贡赋或其他手段向它所统治的地区征收各种物品。都城之中固然也有若干手工业,绝大多数属于官营,民间所有往往不见于记载。司马迁于《史记·货殖列传》中曾经道及通邑大都可以与千乘之家的收入相比拟的各种行业,包括酿酒、制酱等在内约有数十种。这里只是说通邑大都,不一定就在都城之中。不过也不能说都城之中就没有这等行业。至少宣曲仕民就在汉长安城的近旁。至于官营手工业却是各王朝或政权皆不可缺少的。西汉时,少府所属的若卢令、考工室令、左右司空令和东、西织令就是主管这些不同种类的官营手工业的11。班固撰《汉书》,为《宣帝纪》作《赞》,称其时的“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因而能“民安其业”12。当时全国设工官的有河南、成都等十处13,不限于长安城内,但是也不能因此排长安于其外。说得更具体一点,长安城的东、西织室,所制作的物品竟能和齐的制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的三服官与蜀广汉的制作金银器的工官相媲美14。可见西汉时长安城中的手工业可以称道的还不在少数。唐代的长安城中,除历来一般的官营手工业外,还有由摩揭陀国传入的熬糖业15。而破高昌后,以所收得的马乳葡萄种于苑中,并以所得的酿葡萄酒法推广于长安城中,尤为人所称道16。北魏太武帝时,由大月氏得铸五色琉璃法,因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17。当时北魏尚以平城为都,可知当地已有可以称道的手工业。
当然,仅仅用这些官营手工业来对都城的经济基础做出说明,显然是不够的。事实上,历代古都的经济基础都是相当显著的。历代古都虽未必就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但至少都应是经济发达的城市。都城中的经济是怎样发达起来的?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都是从事古都研究所不宜稍加疏忽的。实际上,如果略事涉猎,便可引人入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开封城中汴河岸旁商业繁华的情景,可以略见一代的盛况。而唐代长安城中的东、西两市,更与当时百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18。当时市肆之中已经有了各业的行。两市共有二百二十行,也是以前所少见的19。其中有些行所出卖的货物,就是出自长安城的产品。这可以略觇当时城中生产力发达的情况。长安城中除东、西两市之外,胡人的酒肆随处可见,唐代著名诗人的篇章中,就多有咏长安的酒肆的。李白就是其中的一位20。酒肆一般规模不大,但由于设置甚为普遍,亦可以作为经济发达的旁证。长安、开封如此,其他古都也大体略相仿佛。索隐钩沉,是从事古都的研究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力自不限于手工业这一个方面,农业也应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手工业是以古都的城内为主,农业却是在城外郊区和其附近的地区。如果没有郊外及附近各地的供应,都城虽富丽堂皇,也难于苟延下去。一般说来,不论在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许多可以建立城市的地方,都是适宜于农业发展的地区,绝大部分的都城也是相仿佛的。由于都城人口众多,都城附近的农田所产的粮食未必就能完全满足都城中的需要,但还是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尤其是都城附近有可以兴修农田水利的条件,有关的王朝或政权都是不会轻易放过而不加以利用的。战国末年,东周君为维持他的残存局面,想在城外种稻,略解燃眉之急,西周君遏住水流,东周君的政权几乎就要倾覆21。秦、汉、隋、唐诸王朝相继以咸阳、长安为都,就不能不在关中平原讲究农田水利。郑国渠和白渠之利,累代都受及。郑、白两渠之外,其他的灌溉设施还有不少。正因为这几个王朝在这方面下过工夫,直到现在,所谓“八水绕长安”22,还被传为美谈。北宋的开封已经靠近东南富庶的农业地区,可当时还是在都城附近利用黄河水淤田,并讲究种稻23。这样的努力是可以称道的。但都城附近的地区毕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不可能完全解决都城之内的粮食问题。如何应对这一困局,这是所有的王朝和政权都处心积虑,不敢稍有轻忽的问题。(www.xing528.com)
建都于咸阳和长安的秦、汉、隋、唐诸王朝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最为典型。咸阳和长安所在的关中,土地相当肥沃,农田水利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都城中的人口众多,粮食还是成为问题。秦汉时期最为富庶的粮食产地是在东方的河、济之间,也就是现在河南郑州之东直到东海之滨。隋唐时期,这产粮富庶的地区逐渐向南转移到了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各处。秦时转运漕粮,还只是利用自然水道和当时已有的人工水道。汉时就正式开凿漕渠。汉时的漕渠仅限于傍着渭河南岸的一段。隋唐时期除了恢复这段漕渠而外,开凿的其他漕渠更多,最著名的应当数汴渠,这是沟通黄河和淮河的渠道,也是由关中通往东南各处的动脉。这是以长安为都城的王朝或政权维持它们的统治权力所必不可少的设施。唐代中叶以后,藩镇林立,形成割据的局面,而一些跋扈的藩镇动辄以切断汴渠漕运威胁唐王朝,唐王朝也因此几乎难以存在下去。都于开封的宋朝,都于北京的元、明、清各代,对于这个问题都是倾注全力解决,不敢稍有差池24。南京和杭州位于太湖周围,这里自来都是以富饶见称。可是孙权和朱元璋还是要在南京城南开凿运河25,而南宋偏安之后,对于浙东运河就特别重视,其中透露的消息难道不是十分清楚的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