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又称为掌上电脑,可以帮我们在移动中完成日常学习、工作、娱乐等。主要可以分为工业级PDA和消费级PDA。工业级PDA顾名思义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的设备,常见的就是条码扫描器、射频芯片读写器、POS机等。消费级PDA就很多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掌上游戏机等等。
PDA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触摸屏:早期的PDA使用的是电阻式触摸屏,电阻式触摸屏的特点是需要给屏幕施加一定压力,对于单点触控时可以表现出很高的精确度,而当受到两点或以上的压力的时候,屏幕的压力变得不平衡,导致无法精确计算触控点位置。而且电阻式触摸屏由于需要一定的压力才能工作,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表面材料的磨损,或是屏幕失去弹性造成接触不良的问题,会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寿命。苹果公司的iPhone将电容式触摸屏首次带到了手机上,让用户的触摸体验更是上升了一个等级。当手指触摸电容屏幕时会使屏幕触点的电容产生变化,从而导致电流流向触点,通过计算电流强弱就可以计算出触点位置。相比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可以更好的支持多点触控,但是电容式触摸屏存在反光严重,色彩失真的问题,而且由于技术上的先天不足,电容屏还存在漂移的现象,使得屏幕准确性大大下降,甚至无法工作。
存储设备:PDA都会有一定的内置存储容量,用来存放文件数据。早期的PDA没有扩展存储的插槽。如今的PDA普遍都会有个扩展存储插槽。应用比较广泛的存储卡有SD卡、Micro SD卡和CF卡等。
数据联结:早期的PDA通过以太网接口来实现有线的数据联结。如今的PDA虽然可以通过通用的USB接口实现数据联结,但还是普遍使用无线数据联结来代替传统的有线联结。设备可以通过蓝牙、WIFI、蜂窝数据和NFC等实现数据联结。(www.xing528.com)
数据同步:大部分PDA都支持数据同步功能,通过同步软件用户可以将设备中的通讯录,日程安排,短信邮件,以及其他的一些数据信息同步到个人计算机中,或是同步到网络存储。当设备中的数据意外丢失,还可以将个人计算机或是网络存储中的数据从新同步或是更新到设备中。
智能系统:目前最流行的三款智能系统分别是微软的Windows Mobile,苹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曾经流行一时的还有Symbian OS, PalmOS,QNX。由于手持设备硬件的局限性,使得能实现的交互方式很有限。手持设备主要通过触摸屏或是手写笔来进行交互,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硬件性能的提升,开始出现语音识别交互、手势交互、面部识别和眼球跟踪交互等等。苹果公司的Siri和谷歌公司的Google Now在语音识别方面的交互已经投入使用,而且英文识别率已经令人相当的满意。在手持设备中的手势识别还非常的薄弱,几乎找不到一个成型的应用,目前能找到的一个应用是部分手机的手势挂断功能,通过手势来挂断来电。面部识别方面在数码相机中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比如人脸检测、微笑检测、笑脸拍摄的功能,Android手机中的人脸解锁功能。随着面部识别技术的发展,使得设备可以更加精确的识别面部细节,从而诞生了眼球跟踪技术,通过跟踪用户眼球的移动来实现人机交互。比如用户在阅读电子书的时候,手持设备通过跟踪用户眼球的移动来判断电子书的翻页,文字跟随等功能。除此之外,在降低手持设备的便携性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增加外置设备来实现更多的交互功能。随着手持设备的智能化,硬件性能的提升,使得手持设备逐渐接近以往PC机的性能。手持设备的外设也逐渐多样化,使得手持设备的交互方式也渐渐向多样发展。
手持设备增强现实的人机交互,虽然会有一定手持设备交互方式的周限性,但增强现实的在视觉上的直观冲击可以让用户同设备的交互更简单易懂。可将当前己成熟的语音识别和触摸技术同增强现实相结合形成新的集成交互方式。比如用户在阅读外文杂志的时候遇到新单词需要查询单词在文中意义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持设备上增强现实的应用用摄像头对准单词,手持设备会实时翻译对于单词到目标语言现实到屏幕上。用户还可以通过点击屏幕上的单词来显示该单词更加详细的信息,或通过语音指令,直接将单词加到自己的记事本应用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