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这一观点出自下面哪本教学著作?(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实验教肓学》
2.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3.下列关于古代学校教育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B.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教学,教学方法是指提问与引导
C.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D.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4.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
C.生产力 D.文化
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6.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
A.继承功能 B.传递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新功能
7.与“孟母三迁”这个典故所反映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相吻合的说法是( )。
A.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B.英国高尔顿的“人的能力得自遗传”
C.美国詹森的“人的智商80%来自遗传”
D.美国华生的“让我们把能力倾向、心理特征、特殊能力遗传的鬼魂统统赶走吧”
8.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9.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就是(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10.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A.为人师表 B.教书育人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1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
A.必然要求 B.必然结果
C.心理前提 D.必要保证
1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呢,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思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教育决定论的观点
14.小明的爷爷当年就读于半工半读学校,半天读书,半天劳动,既学到了系统的文化知识,又掌握了劳动技能。他接受的教育属于( )。
A.正规教育 B.半正规教育
C.非正规教育 D.业余教育
15.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
A.学校教育制度 B.学校文化制度
C.课程管理制度 D.教学管理制度
16.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17.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18.课程实施的展开过程是( )。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19.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
20.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按照教师职业的历史发展,这属于教师职业的( )。
A.非职业化阶段 B.职业化阶段
C.专门化阶段 D.专业化阶段
21.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哪些学生得到发展?( )
A.特长学生 B.优秀生
C.后进学生 D.每个学生
22.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会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生变化,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A.重复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复杂性
23.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觉和独立作业的教学是( )。
A.复式教学 B.分组教学
C.道尔顿教学 D.个别教学
24.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 )。
A.引导—发现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25.下列不属于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 )。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合理性原则 D.生理适宜原则
26.由泰勒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CIPP模式 B.差距评价模式
C.目标游离模式 D.目标评价模式
27.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www.xing528.com)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9.班级管理常见的模式有( )。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30.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 )。
A.小组活动 B.科技活动
C.班级教育活动 D.课外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31.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这说明启发式教学( )。
A.要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B.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C.与教师教学形式无关
D.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32.教育学在最初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3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下列有关作业说法正确的是( )。
A.作业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实验、书面作业、朗读和背诵等
B.作业的分量要适当,但难度可以在教学的基础上尽量提高
C.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D.作业的批改必须由教师进行,学生不可以相互批改
34.决定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个人的学习态度 D.人的主观能动性
35.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 )。
A.社会经济发展 B.社会制度
C.文化背景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3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
A.科举制的废除
B.新式学校的兴办
C.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的颁布
D.教育部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8.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 )。
A.师严道尊 B.教学内容上的授受关系
C.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D.社会道德的相互促进关系
39.活动课程( )。
A.又称为经验课程 B.重视儿童直接经验的培养
C.以儿童发展为中心 D.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40.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
A.知识结构 B.社会发展
C.学生的身心发展 D.课程理论
41.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
A.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
C.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D.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42.某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生记忆单词“family”时,告诉学生“family”是由“fatherand motherIloveyou”这6个单词首字母组成的,由此,学生记住了“family”的拼写,也了解家庭人员构成关系。该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的教学原则有( )。
A.教学相长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可接受原则 D.教育性原则
43.下面对道德结构中,“知、情、意、行”论述正确的是( )。
A.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B.德育工作必须遵照“知、情、意、行”的顺序,不能变更
C.“情”对“知”和“行”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D.“意”是“行”的自觉努力,“行”是“知”和“情”的外部表现
44.在德育方法中,( )是陶冶法的典型特征。
A.摆事实、讲道理 B.创设良好的情境
C.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活动 D.潜移默化
45.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哪些方面?( )
A.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 B.班主任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C.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D.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6.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
47.简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8.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49.简述德育过程的特点。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50.你怎样理解“优等生”“差等生”,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对“优等生”和“差等生”进行教育。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51.陈景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大学生,是全国著名大学—厦门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大学课程,他仅学三年,便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市一所中学任数学教师。按说,陈景润的专业成绩是无可挑剔的,当一个中学数学教师绰绰有余,但实际上,他并不能胜任。工作刚开始,他就显露出诸多不适应,他讲的课不能符合教学常规要求,稍不注意就会把自己的研究课题—《数论》的内容讲了出来,学生们意见很大,学校领导多次提醒其注意改进,但效果并不明显,再加上陈景润潜心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积劳成疾,又请假住院误课较多。没有办法,在试用期满后,学校领导委婉的劝其回到学校去—实际上是退回原毕业学校。
问题:
(1)请从教师的教育素质角度分析陈景润不能胜任教师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2)除了教育素质外,你认为教师还应具备哪些素质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