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等专用教材: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等专用教材: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育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别教学形式。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至今班级授课仍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个别教学是与班级授课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等专用教材: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二、教学组织形式

(一)个别教学制

1.概念

个别教学制的产生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育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别教学形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

2.评价

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足:难以完成系统化、程序化传授知识的任务。一名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因而教学效率不高。

(二)班级授课制

1.概念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为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

十六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教育范围不断扩大,大量增加了受教育者的数量,提高了受教育者的质量。十七世纪初,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兴起了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

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经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工业革命后,班级授课制成为西方学校的主要形式。

在中国,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至今班级授课仍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基本特点:(1)固定班级;(2)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单位;(3)固定时间。

3.评价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

(1)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4.班级授课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及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山区,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复式教学是大有可为的。

5.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www.xing528.com)

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是与班级授课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是通过个别指导,指定不同作业等方式进行的。我们现在的个别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便于既可以按课程标准完成一定的教学要求,又可以加强对少数有才能学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辅导。

(三)分组教学制

1.概念

分组教学制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一般可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1)外部分组,是指学校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习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2)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2.评价

优点:

(1)能较好地照顾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别性;

(2)有利于因材施教;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不足:

(1)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鉴别不一定科学,却要按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2)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被分到所谓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被分到所谓慢班或普通班的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3)在分组教学的问题上,家长、学生、教师与学校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

(4)由于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为了确保学生在分组教学中能受到恰当的教育,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教育管理上比较麻烦。

(四)设计教学法

美国教育家基尔帕特里克(旧译克伯屈)于1918年,从美国教育家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出发,并在其“问题教学法”的基础上,根据内部动机和附随学习的理论所创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其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教学中呆板的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学生被动的学习以及孤立的分科教学体制等缺陷。它废除班级授课制度、打破学科界限、摒弃传统的教科书。主张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五)道尔顿

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于1902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设。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它的特点在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六)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是由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上课是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讲课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小班研究,即将大班的学生分为约20人左右的小组,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则是由学生独立作业,其中部分作业是教师指定的,部分作业是学生自主选择的。特朗普制既有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也有个别教学的长处,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

(七)文纳特卡制

这是美国人华虚朋于1919年在芝加哥市郊文纳特卡镇公立学校实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指导思想和道尔顿制大致相同,做法则完全不一样。它把课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按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学习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部分是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前者通过个别教学进行,后者通过团体活动进行。

(八)贝尔—兰卡斯特制

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是由英国人贝尔和兰卡斯特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创始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以班级为基础,但教师不直接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先把教学内容教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基础较差的其他学生。

这种组织形式是在英国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过程中,在需要大规模培养学生且师资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出现的。导生“现买现卖”,很难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