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的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知识拓展: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三结合被称为“三结合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知识扩展: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
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广义的教育者指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身心发展方面起到影响作用的人。但是从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的教育人员。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的主要影响者和引导者,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教育者。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活动的人,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学习的成年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有赖于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等方面。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因此,要挑选那些符合教育目的,最有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物作为教育内容。
教育措施是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如讲、读、讨论等,也包括开展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如教具、实验药品和仪器等。
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构成了教育中三对基本矛盾,在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试题再现
(2020单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
【答案】C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所决定的。
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目的、性质、内容各不相同。
继承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
阶级性: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的阶级要求并为它服务。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生产性: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活动。
民族性:教育是在具体的国家或民族中进行的,在思想、制度、内容上都具有民族性。
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经济政治因素的制约,但是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种观点。
(二)生物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者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代表人物:孟禄。
(四)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是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试题再现
(单选)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 )。
A.生物起源论 B.交往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答案】C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一)原始形态的教育
特征:1.教育没有独立形态,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没有脱离生产劳动。
3.教育目的是为了生活和生产。
4.没有阶级性。
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4.国家机器的出现。
(二)古代教育
把古代文明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统称为古代学校教育。
1.古代中国
(1)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
(2)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即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与设在地方的学校、设在闾里的塾校。其中国学分为“大学”和“小学”,乡学分为“塾、序、校、庠”四种。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
【拓展:“六艺”是我国分学科教学的雏形】一是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二是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三是射:射技教育;四是御: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五是书:学字、习写的书写教育;六是数:简单数量计算教育。
学在官府具体表现为: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3)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学府,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讲学具有学术自由的特点。
(4)汉代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汉灵帝时,设立鸿都门学,这是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汉代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者郡县学。察举制度: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令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察举孝廉、秀才,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书和才德作为标准来选拔官吏。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等级制度非常严格,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说,严重制约了人才的教育和发展。
(5)隋唐时期,隋初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时期定十科举人,这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唐承隋制,全面推行科举制度。
隋炀帝设立国子监,这是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设立专门教育行政部门和设置专门教育长官的开始。
唐朝设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弘文馆、崇文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由国子监管理。唐代的州、府、县各级单位都根据其大小设置相应规模州学、府学、县学等地方官学。唐代对各级官僚子弟能够进入学校登记有严格的规定:国子学要三品以上的官僚子孙进入,太学要五品以上的官僚子孙进入,四门学要七品以上的官僚子孙进入,很少有人能够破格入学。
(6)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内容不再是科举的内容,知识分子的毕生精力用在了经书的背诵之上。
(7)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内容。
(8)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试题再现
(单选)我国西周时期设在地方的学校称为( )。
A.国学 B.乡学(www.xing528.com)
C.塾学 D.大学
【答案】B
2.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4种等级:首先,处于最高等级的是婆罗门种姓的僧侣祭司,应该受到最优良的教育;其次是刹帝利种姓,为军事贵族;再次是吠舍种姓,仅能从事农工商业;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种姓,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识字读经被认为是违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处死。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指导思想,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试题再现
(单选)古印度的教育活动主要有( )。
A.背诵经典 B.军事化教育
C.体育教育 D.钻研经义
【答案】AD
3.古代埃及
由于经济文化的发达,埃及的教育比较发达,其教育制度比较完善,学校种类较多,主要有以下类型:
(1)宫廷学校: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王官为了培养王子王孙,开始办学,学生学习读写、数学、天文,学习结束后进入国家机关任职。
(2)职官学校:政府为了训练官吏创办的,修业期12年,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项专项工作的官员。
(3)文士学校: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这是古埃及开设最多的学校。
(4)寺庙学校:古代埃及的最高学府,重在科学教育和学术探讨。
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世权限,比较受尊重,“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教学方法是灌输和体罚,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农民子弟与学校无缘,奴隶子弟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4.古代欧洲
(1)奴隶社会
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它们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接受教育。但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因而教育体制也彼此各异,其区别主要是:
①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而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缴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②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跻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③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行尚武教育。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程度不齐,流派甚众,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
④教育内容不同。斯巴达的教练所和士官团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雅典则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⑤教育方法不同。斯巴达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训练。雅典则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
(2)封建社会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为了更好地布道,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教区学校,主要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的宗教教育,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骑士教育并无专门的教育机构,主要在骑士的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进行,教育内容首先是效忠领主的品质,然后是军事征战的本领,以及附庸风雅的素养;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试题再现
1.(单选)下列表述中,体现了古代雅典教育特点的是( )。
A.强调政治道德灌输 B.培养强悍的军人
C.培养有文化修养的政治家 D.教育内容单一
2.(单选)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的首要教育内容( )。
A.军事技能 B.地理知识
C.效忠领主 D.社交礼仪
3.(单选)西欧中世纪最受重视的教育是( )。
A.教区学校 B.僧院学校
C.骑士学校 D.宫廷学校
4.(单选)雅典和斯巴达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C;C;A;B
5.总结古代教育的特点
阶级性:学校是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
等级性: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
道统性:教育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
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
刻板性: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单一。
象征性:能不能接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
【记忆法:向(象征性)街(阶级性)道(道统性)刻(刻板性)字(专制性)等(等级性)】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人文主义教育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莫斯、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人。
(四)近代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教育对象普及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五)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1.终身化
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包括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方式的教育。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的观念是片面的。
2.全民化
教育的全民化是指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层面。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教育民主化是指:(1)教育机会均等;(2)师生关系的民主化;(3)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4)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现代化(教育的信息化)
教育现代化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重要前提)、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设备现代化、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核心)等。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习题精选
1.(单选)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这种教育描述的是( )。
A.古代斯巴达教育 B.古代雅典教育
C.古代印度教育 D.古代罗马教育
2.(单选)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3.(单选)主张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孟禄 B.沛西·能
C.利托尔诺 D.华生
【答案】B;B;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