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具块茎。块茎扁球形,紫红色,具直立或匍匐的芽条,上生多数瘤状的鳞芽。花、叶同时出现或花比叶先出现。叶片盾状着生,心状卵形或披针形;叶柄长。花序梗短,常被包在披针形鳞叶内;佛焰苞管部延长,席卷,喉部收缩,宿存,果期增大;檐部长为管部的2倍以上,平展或后期反卷,脱落;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雌雄同序,雌花序在下部,近圆柱形,不育雄花序狭,细圆柱形,中部为圆柱形的不育雄花序,能育雄花序在上部,椭圆状或近棒状,先端钝,无不育附属器;花无花被;雄花为合生的楔棒状雄蕊柱,顶平,侧面有4~6条深槽,包含雄蕊2~3枚,药室长圆形,顶孔短裂,不育雄花为假雄蕊柱,扁平,左右压扁状;雌花有心皮2~4个,子房倒卵圆形或卵圆形,1室或上部2~4室,无花柱,柱头扁,垫状,胚珠多数,半直立,珠柄伸长,2列着生于2~4个侧膜胎座上。浆果内藏于佛焰苞管内,倒卵形或球形;种子卵形,表皮厚,肉质,光亮,外种皮稍厚,内种皮薄,胚乳丰富,胚具轴。本属有4种,分布于东南亚和热带非洲西部。我国云南、广西、台湾产4种;广西有1种。
Remusatia vivipara(Lodd.)Schott,Melet.1:18.1832;Krause in Engl.,Pflanzenr.71(4,23E):16,fig.4:A~M.1920;李恒于中国植物志13(2):58,图版10:6~13.1979.——Caladium viviparum Lodd.,Bot.Cab.t.281.1820.(www.xing528.com)
本种与同属其他3种的区别是叶片大,阔心状卵形,长30~40cm,宽20~25cm;花序和叶常隔年出现;佛焰苞檐部长圆形,反折,突尖。产于金秀、龙胜;常生于海拔800m的山谷密林中,常附生于岩石上。分布于云南南部至东南部,亚洲的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越南、爪哇岛、帝汶岛和非洲西部的喀麦隆亦有分布,形成热带东南亚—热带西非的间断分布格局。块茎入药,有大毒,外用可治疗乳腺炎、跌打瘀肿、痈疖疮毒、疥癣、无名肿毒、风湿关节疼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