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植物志:鸭跖草属(单子叶植物)

广西植物志:鸭跖草属(单子叶植物)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5.鸭跖草C.communis Linn. 3.植株;4.花;5.果。

广西植物志:鸭跖草属(单子叶植物)

草本。茎直立或基部匍匐状。聚伞花序生于1个多少具柄、压扁状、折叠形或漏斗形的佛焰苞内,开花时常1朵突出苞外;萼片3枚,膜质,内方的2枚基部常合生;花瓣3枚,分离,蓝色,其中1枚较大而具柄;发育雄蕊3枚,退化雄蕊2~3枚。蒴果包藏于苞片内,2~3室,其中有胚珠2个的第一、第二室常开裂,有胚珠1个的第三室常不裂。本属约有17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8种,以东南部为多;广西产4种。

分种检索表

1.大苞鸭跖草(海南植物志) 竹叶草(贺州) 图版12:1~2

CommeIina paIudosa Bl.,Enum.Pl.Jav.1:2.1827;植物分类学报12(4):481.1974;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403,图7636.1976;海南植物志4:78,图996.1977.

多年生直立、粗壮草本。植株高达1m,幼时一侧常被1列棕色柔毛,后变无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8~16cm,宽2~5cm,先端长渐尖,两面常无毛,腹面粗糙;叶鞘长,被棕色长睫毛。总苞片漏斗状,无毛,长约2cm,常数个集生于茎顶部,呈头状,几无柄;聚伞花序有花数朵包藏于总苞片内,不伸出;萼片膜质,长3~6mm;花瓣蓝色,长5~8mm,内面2枚具爪。蒴果倒卵状三棱形,长约4mm,3室,每室有1粒种子;种子椭圆形,黑褐色。花果期9~12月。产于恭城、龙胜、临桂、柳州、三江、融水河池、天峨、贺州、昭平、岑溪、容县、平南、浦北、防城港、龙州、扶绥、宁明、隆林、田林、百色、那坡、靖西;常生于山谷溪边及山坡林下阴湿处。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海南、广东、江西南部、湖南南部、福建、台湾,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及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亦有。全草供药用,用于治疗痈疮肿毒。

2.饭包草(广州植物志) 竹叶菜(三江) 卵叶鸭跖草 火柴头(江苏)

CommeIina bengaIensis Linn.,Sp.Pl.1:41.1753;植物分类学报12(4):481.1974;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403,图7635.1976;海南植物志4:79.1977;云南植物志3:708.1983.——C.cavaleriei Lévl.,Mem.Soc.Sci.Nat.Cherbourg 35:387.1906.

从总苞片呈漏斗状来看,本种与大苞鸭跖草(C.paludosa Bl.)近似,但本种的主要特点是叶明显具柄,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2.5~6.5cm,宽1.5~3.5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或急狭缩或渐狭成阔柄状,两面被短柔毛、疏长毛或近无毛;叶柄和叶鞘均被短柔毛或疏长毛;佛焰状总苞较少且小,无毛,与上部的叶对生或1~3个聚生;蒴果椭圆形,膜质,长4~6mm,3室,有种子5粒;种子有窝孔及皱纹。花果期6~10月。产于富川、平乐、昭平、梧州、苍梧、玉林、北海、合浦、贵港、龙州、都安及大苗山;常生于荒野草地、山坡林下、路旁、沟边等潮湿地。分布于河北及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亚洲、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亦有。全草具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热、痢疾、疔疮;也可作猪饲料。(www.xing528.com)

3.鸭跖草 竹叶草 竹壳菜 图版12:3~5

CommeIina communis Linn.,Sp.Pl.1:40.1753;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402,图7634.1976;浙江植物志7:361.1993.——C.ludens Miq.in Journ.Bot.Neerl.1:87.1861.——C.coreana Lévl.et Vant.in Fedde Repert.Sp.Nov.8:284.1910.

1年生披散草本。茎下部匍匐生根,植株无毛或仅叶鞘、茎上部、总苞片被短柔毛。叶片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卵状披针形,基部圆形至宽楔形;叶鞘膜质,常散生紫红色斑点。总苞片佛焰苞状,心形,常折叠,稍呈弯镰状,展开时长、宽均1~2cm,先端急尖或钝,具柄长1~4cm,并与叶对生;聚伞花序有花1朵至数朵,略伸出佛焰苞外;萼片膜质,长约5mm;花瓣深蓝色,具长爪;发育雄蕊3枚,另3枚退化后顶端呈蝴蝶状。蒴果椭圆形,长5~7mm,2瓣裂;种子4粒,具不规则的窝孔。花果期6~10月。产于苍梧、昭平、贺州、钟山、恭城、兴安、永福、临桂、龙胜、柳州、三江、河池、容县、北流、玉林、龙州、凌云、乐业及大瑶山、大苗山;常生于荒野草地、田边、沟边或路旁阴湿处。分布于云南、四川、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及中南半岛、北美洲亦有。全草具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痈疮肿毒。

4.竹节草 竹节菜

图版12 1~2.大苞鸭跖草CommeIina paIudosa Bl. 1.植株上部;2.果。3~5.鸭跖草C.communis Linn. 3.植株;4.花;5.果。(何顺清绘)

CommeIina diffusa Burm.f.,Fl.Ind.18,t.7.fig.2.1768;植物分类学报12(4):480.1974;海南植物志4:79.1977;贵州植物志6:524.1989.——C.nudiflora auct.non Linn.,C.B.Clarke in DC.Monogr.Pan.3:144.1881;广州植物志656.1956.——Lechea chinensis Lour.,Fl.Chinchin.2:60.1790.

本种与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inn.)极为相似,区别在于本种的佛焰苞为卵状披针形,长2~3cm,先端渐尖或尾尖,花开时伸出苞外达1~3cm;蒴果3室,种子5粒。花果期6~10月。产于上思、龙州、北流、容县、昭平、凭祥;常生于平地、路旁、山坡草地阴湿处。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海南,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分布。全草用于治疗痢疾、痈疮肿毒和外伤出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