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果蔬原料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应用方法

果蔬原料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应用方法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果蔬中化学成分功能的不同,通常将其分为四类,即营养物质、风味物质、色素物质和质构物质。果蔬中游离氨基酸为水溶性,存在于果蔬汁中。据报道人体所需维生素C的98%左右来自果蔬,维生素A的57%左右来自果蔬中的维生素A源在体内的转化。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对热、酸、碱反应稳定,因此,果蔬加工品中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

果蔬原料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应用方法

果品蔬菜化学组成不仅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且也是决定果蔬颜色、风味、质地、营养、耐贮性和加工适应性等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必要因子,是果蔬贮藏加工的基础。

果蔬的化学组成一般分为水和干物质两大部分,干物质又可分为水溶性物质和非水溶性物质两大类。水溶性物质也叫可溶性固形物,它们的显著特点是易溶于水,组成植物体的汁液部分,影响果蔬的风味,如糖、果胶、有机酸、单宁和一些能溶于水的矿物质、色素、维生素、含氮物质等。非水溶性物质是组成果蔬固体部分的物质,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原果胶、淀粉、脂肪以及部分维生素、色素、含氮物质、矿物质和有机盐类等。

根据果蔬中化学成分功能的不同,通常将其分为四类,即营养物质、风味物质、色素物质和质构物质。

(一)营养物质

1.水分

水分是影响果蔬的嫩度、新鲜度和味道的极为重要的成分。含水量高、耐藏性差、容易变质和腐烂。水分下降,新鲜度下降。果蔬中水分溶有各种可溶物,制取的果汁具有丰富的营养。

果蔬中的水分含量与果蔬贮藏中的蒸发控制、干制加工的方法有关。

果蔬中水分含量高、固形物低、发热量低,因此果蔬食品属于“健康食品”。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在果蔬中的固形物中含量最高,主要存在形式有: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等(表3-1-1)。

(1)糖类 糖是果蔬甜味的主要来源,是重要的贮藏物质之一,主要包括单糖、双糖等可溶性糖。不同种类的果蔬,含糖量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水果中含糖量较多,为10%~20%,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是水果甜味的主要来源,而蔬菜中含糖量较少。

表3-1-1 常见果蔬糖的种类及含量

(2)淀粉 淀粉为多糖类,未熟果实中含有大量的淀粉,例如香蕉的绿果中淀粉含量占20%~25%,而成熟后下降到1%以下。块根、块茎类蔬菜,如山药马铃薯等含淀粉最多,其淀粉含量与老熟程度成正比增加。对于青豌豆、甜玉米等以幼嫩子粒供食用的蔬菜,其淀粉含量的多少,会影响食用及加工产品的品质。

以上两类碳水化合物作为果蔬贮藏中的主要呼吸底物,在贮藏中会被不断消耗而降低,并且在呼吸过程中会分解放出热量,从而影响产品品质。果蔬糖含量在贮藏过程中趋于下降,但有些种类的果蔬,由于淀粉水解所致,糖含量有升高现象。

(3)果胶物质 果胶物质沉积在细胞初生壁和中胶层中,起着连结细胞个体的作用。分生组织和薄壁组织富含果胶物质。根据性质与化学结构的差异可将果胶物质分为原果胶、果胶、果胶酸三种形式。果实硬度的变化,与果胶物质的变化密切相关。用果实硬度计来测定苹果、梨等的果肉硬度,借以判断成熟度,也可作为果实贮藏效果的指标。

三种果胶物质的变化,可简单表示如下:

(4)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这两种物质都是植物的骨架物质——细胞壁的主要构成部分,对组织起着支持作用。

纤维素在果蔬皮层中含量较多,它能与木素、角质、果胶等结合成复合纤维素,这对果蔬的品质与贮运有重要意义。果蔬成熟衰老时产生的木素和角质使组织坚硬粗糙,影响品质,如芹菜菜豆等老化时纤维素增加,品质变劣。纤维素不溶于水,只有在特定的酶的作用下才被分解。许多霉菌含有分解纤维系的酶,受霉菌感染腐烂的果实和蔬菜,往往变为软烂状态,就是因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被分解的缘故。

半纤维素在植物体中有着双重作用,既有类似纤维素的支持功能,又有类似淀粉的贮存功能。果蔬中分布最广的半纤维素为多缩戊糖,其水解产物为己糖和戊糖。

人体胃肠中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被消化,但能刺激肠的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因此有帮助消化的功能,纤维素作为人类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

3.含氮物质

果蔬中的含氮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氨基酸酰胺及某些铵盐和硝酸盐。果蔬中游离氨基酸为水溶性,存在于果蔬汁中。一般果实含氨基酸都不多,但对人体的综合营养来说,却具有重要价值。氨基酸含量多的果实有桃、李、番茄等。蔬菜的20多种游离氨基酸中,含量较多的有14~15种,有些氨基酸是具有鲜味的物质,蔬菜中尤以豆类含氮物质较多。

果蔬中的含氮物质虽然普遍含量不高,但对产品的品质却有一定影响:

①对食品风味的影响:果蔬中的氨基酸所具有的甜味、酸味和鲜味等构成了产品的独特风味。

②对食品色泽的影响:氨基酸可以参与酶促反应和羰氨反应,从而影响产品的色泽。

③利用蛋白质与单宁结合产生沉淀的特点,用于果汁和果酒等的澄清。

4.维生素

维生素对人体生理机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内一系列的生理代谢活动离不开酶的参与。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而有些维生素本身就是辅酶或辅酶的一部分。大多数维生素必须从植物体内合成,所以果蔬是人体获得维生素的主要来源。维生素种类很多,目前已知的有30多种,其中近20种与人体健康和发育有关。

果蔬中含有多种多样的维生素,但与人体关系最为密切的主要有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源)。据报道人体所需维生素C的98%左右来自果蔬,维生素A的57%左右来自果蔬中的维生素A源在体内的转化。

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新鲜果蔬中含有维生素A源的胡萝卜素,通常深黄色、深绿色或橙红色的园艺产品中含胡萝卜素的数量比浅色的多,例如,芒果、杏、桃、梅、菠萝、哈密瓜柑橘、胡萝卜、南瓜菠菜和甘蓝等含量较高。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对热、酸、碱反应稳定,因此,果蔬加工品中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

维生素C含量最为丰富的是水果,其中鲜枣、猕猴桃、芒果及柑橘类含量较多;其次是哈密瓜、草莓、香蕉、菠萝、苹果、梨等水果。蔬菜中的甜椒、雪里蕼、花椰菜、苦瓜含量较多。

5.矿物质

矿物质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分,又是维持体液渗透压和pH不可缺少的物质。同时许多矿物离子还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体内的生化反应。人体缺乏某些矿物元素时,会产生营养缺乏症。因此矿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矿物质在果蔬中分布极广,约占果蔬干重的1%~5%。而一些叶菜的矿物质含量可高达10%~15%,是人体摄取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二)风味物质

1.香气物质

醇、酯、醛、酮和萜类等化合物是构成果蔬香味的主要物质,它们大多是挥发性物质,且多具有芳香气味,故又称为挥发性物质或芳香物质,也有人称为精油。正是这些物质的存在赋予了果蔬特定的香气与味感,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一定的基团,如羟基、醛基、羰基、醚基、酯基、苯基、酰胺基等,这些基团称为“发香团”,它们的存在与香气的形成有关,但是与香气种类无关。

果品的香味物质多在成熟时开始合成,进入完熟阶段时大量形成,产品风味也达到了最佳状态。但这些香气物质大多不稳定,在贮运加工过程中很容易挥发与分解。

果蔬的风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据分析,苹果含有100多种芳香物质,香蕉含有200多种,草莓中已分离出150多种,葡萄中现已检测到70多种。但与其他成分相比,果蔬中风味物质的含量甚微,除柑橘类果实外,其含量通常在百万分之几。

2.甜味物质

糖及衍生物糖酯类物质是构成果蔬甜味的主要物质,一些氨基酸、胺等非糖物质也具有甜味。蔗糖、果糖、葡萄糖是果蔬中主要的糖类物质,此外还含有甘露糖、半乳糖、木糖、核糖以及山梨醇、甘露醇和木糖醇等。

果蔬的含糖量差异很大,其中水果含糖量较高,而蔬菜中除香茄、胡萝卜等含糖量较高外,大多都很低。大多水果的含糖量在7%~8%,但海枣含糖量可高达鲜重的64%,而蔬菜含糖量大多在5%以下。

3.酸味物质

果蔬的滋味主要来自一些有机酸(表3-1-2),除含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外,还含有少量的琥珀酸、酮戊二酸、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水杨酸等,其中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在水果中含量较高,故又称为果酸。蔬菜的含酸量相对较少,除番茄外,大多都感觉不到酸味的存在。但有些蔬菜如菠菜、茭白苋菜、竹笋含有较多的草酸,由于草酸会刺激腐蚀人体消化道内的黏膜蛋白,还可与人体内的钙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沉淀,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故不宜多食或高温加热后食用。因为草酸于100℃开始升华,150~160℃大量升华分解。

不同种类和品种的果蔬,有机酸种类和含量不同。如苹果含总酸量为0.2%~1.6%,梨为0.1%~0.5%,葡萄为0.3%~2.1%。(www.xing528.com)

表3-1-2 常见果蔬中的主要有机酸种类

4.涩味物质

果蔬的涩味主要来自单宁类物质,当单宁含量(如涩柿)达0.25%左右时就可感到明显的涩味。未熟果蔬的单宁含量较高,食之酸涩,难以下咽,但一般成熟果中可食部分的单宁含量通常在0.03%~0.1%,食之具有清凉口感。除了单宁类物质外,儿茶素、无色花青素以及一些羟基酚酸等也具涩味。

5.苦味物质

果蔬中的苦味主要来自一些糖苷类物质,由糖基与苷配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当苦味物质与甜、酸或其他味感恰当组合时,就会赋予果蔬特定的风味。果蔬中的苦味物质组成不同,性质也各异。常见的有苦杏仁苷、黑芥子苷、茄碱苷、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等。

(1)苦杏仁苷 苦杏仁苷存在于多种果实的种子中,以核果类含量最多。苦杏仁苷在酶、酸或热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苯甲醛或氢氰酸,反应式为:

氢氰酸有剧毒,故在食用含有苦杏仁苷的种子时,应事先加以处理。如在温水里浸泡,让苦杏仁苷发生上述水解反应,使反应产物氢氰酸逸出,加以除去。反应产物苯甲醛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为主要的食品香料之一,工业上多用苦杏仁苷等作为提取苯甲醛的原料。

(2)黑芥子苷 黑芥子苷本身呈苦味,普遍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在芥子酶作用下水解生成具有特殊辣味和香气的芥子油、葡萄糖及其他化合物,使苦味消失。这种变化在蔬菜的腌制中很重要。

(3)茄碱苷 茄碱苷又称龙葵苷。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中,以马铃薯块茎中含量较多,超过0.01%时就会感觉到明显的苦味。茄碱苷分解后产生的茄碱是一种有毒物质,对红血球有强烈的溶解作用,超过0.02%时即可使人食后中毒。马铃薯所含的茄碱苷集中在草皮和萌发的芽眼部位。当马铃薯块茎受光照射表皮呈淡绿色时,茄碱含量显著增加,据分析,可由0.006%增加到0.024%。所以,发绿和发芽的马铃薯不可食用。

(4)柚皮苷和新橙皮苷 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存在于柑橘类果实中,尤以白皮层、种子、囊衣和轴心部分为多,具有强烈的苦味。其特点是难溶于水,易溶于热碱和酒精溶液中,其溶解度随pH升高和温度升高而增大。柚皮苷在酶和稀酸的作用下,可水解成糖基和苷配基,使苦味消失,这就是果实在成熟过程中苦味逐渐变淡的原因。据此,在柑橘加工业中常利用酶制剂来使柚皮苷和橙皮苷水解,以降低橙汁的苦味。

橙皮苷是引起糖水橘片罐头白色混浊和沉淀的主要原因,柚皮苷、枸橘苷是某些柑橘汁苦味的原因,它们的结晶对保持柑橘汁的混浊也有一定影响。

6.辣味物质

适度的辣味具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分泌的功效。辣椒生姜及葱蒜等蔬菜含有大量的辣味物质,它们的存在与这些蔬菜的食用品质密切相关。

生姜中的辣味的主要成分是姜酮、姜酚和姜醇,是由C、H、O所组成的芳香物质,其辣味有快感。辣椒中的辣椒素是由C、H、O、N所组成,属于无臭性的辣味物质。

葱、蒜等蔬菜中的辣味物质的分子中含有硫,有强烈的刺鼻辣味和催泪作用,其辛辣成分是硫化物和异硫氰酸酯类,它们在完整的蔬菜器官中以母体的形式存在,气味不明显,只有当组织受到挤压后破碎时,母体才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如大蒜中的蒜氨酸,它本身并无辣味,只有在蒜组织受到挤压破坏后,蒜氨酸才在蒜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具有强烈辛辣气味的蒜素。

芥菜中的刺激性辣味成分是芥子油,为异硫氰酸酯类物质。它们在完整组织中是以芥子苷的形式存在,本身并不具辣味,只有当组织破碎后,才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和芥子油,芥子油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辣味。

7.鲜味物质

果蔬中的鲜味物质主要来自一些具有鲜味的氨基酸、酰胺和肽,其中以L-天冬氨酸、L-谷氨酰胺和L-天冬酰胺最为重要,它们广泛存在于果蔬中。在梨、桃、葡萄、柿子、番茄中含量较为丰富。此外,竹笋中含有的天冬氨酸钠也具有天冬氨酸的鲜味。另一种鲜味物质谷氨酸钠是我们熟知的味精,其水溶液有浓烈的鲜味。谷氨酸钠或谷氨酸的水溶液加热到120℃以上或长时间加热时,则发生分子内失水,缩合成有毒的、无鲜味的焦性谷氨酸。

(三)色素物质

果蔬产品具有各种不同的色泽。一般而言,未成熟的水果、蔬菜多呈绿色,成熟后则呈现各种类(或品种)所固有的色泽,这是果蔬体内色素变化的结果。色泽反映了果蔬产品的新鲜度、成熟度以及品质的变化,因此,它是果蔬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果蔬所含的色素依溶解性不同可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前者存在于细胞质中,后者存在于细胞液中,主要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类黄酮素四大类。

1.叶绿素

叶绿素主要由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色素组成,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为黄绿色,通常它们在植物体内以3:1的比例存在。叶绿素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叶绿素不稳定,在酸性介质中形成脱镁叶绿素,绿色消失,呈现褐色;在碱性介质中叶绿素分解生成叶绿酸、甲醇和叶绿醇,叶绿酸呈鲜绿色,较稳定,如与碱进一步结合可生成绿色的叶绿酸钠(或钾)盐,则更稳定,绿色保持得更好,这也是加工绿色蔬菜时,加小苏打护绿的依据。此外,在绿色蔬菜加工时,为了保持加工品的绿色,人们还常用一些盐类,如ZnCl2、MgSO4及CaCl2等进行护绿。叶绿素在有氧或见光的条件下,极易遭受破坏而失绿。

在正常生长发育的果蔬中,叶绿素的合成作用大于分解作用,而果蔬进入成熟期和采收以后,叶绿素的合成停止,原有的叶绿素逐渐减少或消失,绿色消退,表现出果蔬的特有色泽。而对绿色果蔬来讲,尤其是绿叶蔬菜,绿色的消退,意味着品质的下降,低温、气调贮藏可有效抑制叶绿素的降解。

2.花青素(花色素苷)

花青素是苷配基糖苷,是花卉色调的主要成分,也是果蔬色泽的重要成分。花青素是一类水溶性色素,以糖苷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液中,呈现红、蓝、紫色。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是一个2-苯基苯并吡喃环,随着苯环上取代基的种类与数目的变化,颜色也随之发生变化。当苯环上羟基数目增加时,颜色向蓝紫方向移动,而当甲氧基数目增加时,颜色向着红色方向移动。

花青素的颜色还随着pH的增减而变化,呈现出酸红、中紫、碱蓝的趋势,在不同pH条件下,花青素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同一种色素在不同果蔬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颜色;而不同的色素在不同的果蔬中,也可以表现出相同的色彩。

花青素是一种感光色素,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因此,山地、高原地带果品的着色往往好于平原地带。此外,花青素的形成和累积还受植物体内营养状况的影响,营养状况越好,着色越好,着色好的水果风味品质也越佳。所以,着色状况也是判断果蔬品质和营养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花青素很不稳定,加热对它有破坏作用,遇金属铁、铜、锡则变色,所以果蔬在加工时应避免使用这些金属器具。但花青素可与钙、镁、锰、铁、铝等金属结合生成蓝色或紫色的络合物,色泽变得稳定而不受pH的影响。

3.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广泛地存在于果蔬中,其颜色表现为黄、橙、红。果蔬中类胡萝卜素有300多种,主要为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番茄黄素、辣椒红素、辣椒黄素和叶黄素等。在类胡萝卜素中黄橙色素的主要呈色物为胡萝卜素的3种结构体(α、β、γ)和叶黄素、隐黄素、玉米黄素等结构体的混合物。红色素的主要组成为番茄红素、辣椒红素、虾红素三种结构体。

4.类黄酮色素

类黄酮色素是农产品中呈无色或黄色的一类色素,通常以游离或糖苷形式存在于细胞液中,也称“酚类色素”,但比花青素稳定。

类黄酮色素种类很多,其基本结构为2-苯基苯并吡喃酮,一般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黄酮类、黄酮醇类、黄烷酮类和黄烷醇类,自然界中的类黄酮色素都是上面四种的衍生物。

类黄酮色素与碱液(pH值为11~12)作用,生成苯基苯乙烯酮即查耳酮型结构的物质,呈黄色、橙色以至褐色,在酸性条件下,查耳酮又可回复到原来的结构而颜色消失。

芸香苷、橙皮苷、圣草苷等类黄酮色素在生理上具有维生素P的功效,橙皮苷又是柑橘果实中主要的苦味成分。

最后还要提到单宁,它也属多酚类色素,在苹果、桃、李、葡萄、石榴等果实中含量多,尤以未成熟果实含量丰富,是果蔬涩味的主要构成因素。单宁类色素易于氧化,易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褐色物质。

(四)质构物质

果蔬是典型的鲜活易腐产品,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含水量高,细胞膨压大。对于这类商品,人们希望它们新鲜饱满、脆嫩可口。而对于叶菜、花菜等除脆嫩饱满外,组织致密、紧实也是重要指标。

因此,果蔬的质地主要体现为脆、绵、硬、软、细微、粗糙、致密、疏松等,它们与品质密切相关,是评价品质的重要指标。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果蔬质地会有很大变化,因此质地又是判断果蔬成熟度、确定加工适性的重要参考依据。

果蔬质地的好坏取决于组织的结构,而组织结构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化学成分是影响果蔬质地的最基本因素。与果蔬质地有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水分、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

(五)其他化学成分

果蔬原料中含有多种酶类物质,在果蔬贮藏中,各种酶在代谢活动中起催化作用,在加工中,酶的作用于会使营养和品质下降。总之,酶是果蔬贮藏加工中品质恶化和营养成分损失的重要因素。果蔬中酶的种类很多,但与果蔬加工关系密切的主要有两大类:氧化酶,如酚酶、维生素C氧化酶等;水解酶,如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等。酶与果蔬加工的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抑制酶的活性,防止营养成分的损失和感官品质的下降。二是利用酶的特性作为加工的手段,如利用果胶酶水解果胶以制得品质更好的澄清型果汁。

果蔬中还含有苷类、油脂及挥发性芳香物质和植物抗菌素等物质。虽然含量少,但对食品的风味有特殊的作用,对产品的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