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场与阀室是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满足阀门、仪表和法兰等的安装需要,站场和阀室设计中经常会遇到在主管道上开孔的情况。特别是在早期国内管道建设施工规范还不完善的条件下,现场管道多采用热切割的开孔方式。这就可能导致开孔部位局部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管道结构不连续,进而影响管道结构的承载能力[40 41]。
文献[42]作者采用小孔检测方法,针对西气东输二线站场/阀室中常用的ERW电阻焊管,分析研究了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热开孔对于管道原始残余应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为正确设计、指导施工现场进行开孔、焊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7.6.2.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目前,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站场/阀室内管道常用的焊管类型为ERW电阻焊管,规格多为φ406.4 mm×12.5 mm和φ457 mm×14.2 mm,钢级L415MB。本实验材料取自宝钢生产的钢级L415MB、φ406.4 mm×12.5 mm电阻焊管。化学成分见表7-15,表中同时列出计算所得的CEⅡw、Ceq和Pcm值。材料的拉伸和冲击性能见表7-16。
表7-15 L415MB电阻焊管化学成分(%)
表7-16 L415MB电阻焊管力学性能
利用热切割的方法分别在ERW电阻焊管焊缝位置开直径为φ26 mm和φ50 mm的小孔,距离直焊缝13 mm位置开φ26 mm左右小孔,具体如图7-73所示。采用小孔检测法分别对ERW电阻焊管原始残余应力以及开孔后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测量。
图7-73 开孔和测点位置
残余应力测试采用BE120-2CA-K型应变花和CM-1L-32型静态电阻应变仪完成,盲孔钻削在钻床上进行。从应力测试标准出发,各测点之间距离应达到小孔直径的6倍即12 mm以上。测试过程中,结合管道的具体尺寸,对盲孔位置进行了较合理的安排,保证测点与边界距离保持15 mm以上,各测点之间距离保持12 mm以上。(www.xing528.com)
7.6.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ERW电阻焊管焊接成型后,通过在线热处理改善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这导致焊缝及其附近区域的残余应力分布较为均匀,且残余应力值低于管体区域。在焊缝位置和焊缝附近分别通过热切割开φ26 mm和φ50 mm孔后,ERW电阻焊管直焊缝上残余应力的分布曲线如图7-74所示,焊管焊缝区域原始残余应力以平均值的方式绘制在图上。
图7-74 开孔后距孔中轴线残余应力分布
由图7-74可知,通过热切割开孔冷却后,开孔边缘残余应力值迅速上升,环向残余应力的增加幅度相对大于轴向残余应力。随着开孔直径的增加,应力的增加幅值减小,但应力集中的影响范围增大。当在直焊缝中心开φ26 mm孔后,如图7-74a所示,焊缝线上轴向、环向残余应力的峰值相对于ERW电阻焊管原始状态分别增加了2.6和3.6倍,约为母材屈服强度的56%。开孔后,轴向和环向应力集中的影响范围距离开孔中心分别为30 mm和26 mm。当焊缝附近开φ26 mm孔后,如图7-74b所示,焊缝线上轴向、环向残余应力的峰值相对于ERW电阻焊管原始状态分别增加了2.9和4.5倍,分别约为母材屈服强度的64%和72%。开孔后,轴向和环向应力集中的影响范围距离开孔中心分别为3 mm和28 mm。当在焊缝中心开φ50 mm孔后,如图7-74c所示,焊缝线上轴向、环向残余应力的峰值相对于ERW电阻焊管原始状态分别增加了2.2和2.7倍,分别约为母材屈服强度的48%和43%。开孔后,轴向和环向应力集中的影响范围距离开孔中心分别为76 mm和73 mm。综上所述,热切割开孔位置对ERW电阻直焊缝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大,开孔位置紧切直焊缝后残余应力幅值增加最大。热切割开孔大小对ERW电阻直焊缝应力集中范围影响较大,应力集中程度随着开孔直径的增加而增加。
在焊缝中心和焊缝附近分别通过热切割开φ26 mm和φ50 mm孔后距离ERW直焊缝不同距离残余应力的分布曲线如图7-75所示。对比ERW电阻焊管原始状态残余应力分布曲线(图7-75a),ERW电阻焊管上距焊缝不同距离残余应力分布较为均匀,热切割开孔改变了其残余应力的原始分布状态,同在直焊缝上基本一致,即开孔边缘残余应力迅速上升,局部存在应力集中区域。在直焊缝中心开φ26 mm孔后,如图7-75b所示,轴向、环向残余应力的峰值相对于ERW电阻焊管上的峰值残余应力分别增加了1.65和1.56倍,分别约为母材屈服强度的59%和54%。开孔后,轴向和环向应力状态改变范围为距直焊缝43 mm内。在焊缝附近开φ26 mm孔后,如图7-75c所示,轴向、环向残余应力的峰值相对于ERW电阻焊管上峰值残余应力分别增加了1.84和1.65倍,分别约为母材屈服强度的66%和57%。开孔后,轴向和环向应力状态改变范围约为距离直焊缝周围44 mm。在焊缝中心开φ50 mm孔后,如图7-75d所示,轴向、环向残余应力的峰值相对于ERW电阻焊管上峰值残余应力分别增加了1.61和1.75倍,分别约为母材屈服强度的60%和61%。开孔后,轴向和环向应力状态改变范围约为距离直焊缝周围55 mm。
图7-75 开孔后距离直焊缝不同距离残余应力
对比三种方式热切割开孔后的残余应力可知,当在焊缝中心开φ26 mm孔时,残余应力的分布较为规律,即开孔边缘残余应力急剧上升,随着距离的增加,开孔的影响逐渐减小。当焊缝附近开φ26 mm孔对ERW电阻焊管原始残余应力幅值的影响最大,不仅孔边缘残余应力峰值大,而且在应力集中区域残余应力的波动幅度也较大。通过统计可知,ERW电阻焊管上整体残余应力值较小,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最大值分别约为母材屈服强度的38%和29%。焊缝附近开孔后,ERW电阻焊管上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最大值约为母材的66%和72%,分别增大了1.7和2.4倍。这主要是因为紧切直焊缝热开孔时,ERW焊缝侧的受热时间较长。当在焊缝中心开φ50 mm孔时,由于受热区域更大,应力集中程度相对减小,残余应力的幅值相对是三种情况下最小的,但是应力集中的区域较大,特别是在直焊缝上影响区域高达51 m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