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基础较弱。脱离了实际,省市体育局的定位含糊,过于强调俱乐部,弱化了政府的角色,举国体制作用在联赛中未能充分发挥;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立国之本,也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所以,我们制定中国的篮球联赛发展规划,就不能照搬照抄美国NBA那一套所谓现成的、成熟的经验模式。不同的国情必然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脱离实际的东西只能带给我们混乱和迷茫。
目标设定不够准确。联赛一度导向模糊不清,国内体育提高慢,高水平运动员少;我们开展篮球运动,举办篮球职业联赛的根本目标是什么?这个概念一直非常含糊。各个俱乐部之间不顾大局、看重私利,从自己集团小利益出发,单纯追求成绩,单纯追求票房,甚至不惜钩心斗角、囤积人才、讲究功夫在场外,这完全违背了我们举办职业联赛的初衷。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培养优秀队员,取得优异成绩;提高竞赛水平,成为世界强队。
职业化缺失。进入门槛低,退出机制不完善;遇上重大危机,不能调动竞争,政府监管不力;进口不严,出口不畅,约束机制极不健全,出现了许多问题。俱乐部欠薪、外援不辞而别、球场暴力等现象,不能只靠上级主管部门罚款解决问题。地方政府插不上手,无法监管,俱乐部恣意妄为,出现问题一推了之。既不能保障球员的权益,又为社会安定埋下隐患,有悖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必须完善准入和退出的机制。提高准入的门槛,积极发挥地方体育、政府监管联赛的作用,俱乐部在地方体育省市体育局和篮管中心双注册。
不正之风。追求利益做消极比赛,负面问题较多,境外博彩,境内半公开;自身监管力度有限;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篮球职业联赛已经成为境外赌博集团的重点目标,国内某些地区赌球也成为公开的秘密。俱乐部方面自身监管力度有限,甚至因为个体小集团私利,消极比赛,对赌球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治理联赛,制定修订监管条例,做到法制化、规范化;政策监控,借助公安机关打击假赌黑。如果不加大力度的话,未来将防范不及。
联赛成本。财务存在安全隐患,俱乐部支出过高,亏损经营,经济危机导致局部资金链断裂;一个成熟的俱乐部,一个成功的职业联赛,应该是一个自给自足、自我盈利的完整运作体系。我们现在的状况是联赛成本过高,各家俱乐部少有盈利。加之俱乐部内部账务混乱,支出过高,腐败贪污现象极为严重,成为滋生犯罪的土壤。大部分俱乐部亏损经营,恶性循环,稍遇经济危机便会导致资金流断裂,俱乐部运作瘫痪,引发欠薪、逃跑等一系列问题。鉴于这种状况,新赛季要求各俱乐部必须控制成本,开源节流,增加造血功能。逐步施行俱乐部财务远程电子化监控。努力降低成本,严格控制预算成本,调整裁判接待经费,实施内外援限薪制度。
外援的使用。外援侵占国内球员上场时间,高水平外援工资成本过高,且管理不力,屡次出现中途退赛的情况。中国的联赛,说到底是中国人自己的比赛,是为了培养中国的优秀运动员而举办的联赛,是为了提高中国篮球整体水平而举办的比赛。目前的联赛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这个出发点,一味追求球队的成绩,单纯强调比赛的激烈性,不惜高价聘请名头大的外援,使得外援侵占了国内球员上场的时间,年轻队员得不到锻炼机会,我们搭台,外援唱戏。且对外援管理不力,放任自流,对大牌外援唯唯诺诺,听之任之,极大地损害了国内球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年轻队员的健康成长不利。这种现象一定要有所改观,真正把联赛办成我们中国人自己唱主角的联赛。
赛制安排不科学。前期联赛在赛制安排上不从实际出发,不考虑我国幅员辽阔因素和我国人种特点,无原则仿照国外高密强度的赛事节奏,赛制安排很不科学。运动员疲劳伤病增加,运动寿命缩短,训练质量下降,国家队没有集训时间,从而影响到中国国家队参加世界大赛的成绩。这种状况必须改变,经过深入调查和广泛论证,我们的赛制安排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实际。新赛季赛程四个半月左右,联赛的质量和市场效应要兼顾。同时考虑国家队的训练;适当减少外援上场时间。
市场开发较弱,造血功能不足。篮球在我们国家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球迷人数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点可以形成共识。在这样的优势条件下,俱乐部尚且亏损经营,的确让人匪夷所思。这其中值得反思的问题很多,当务之急是思想认识的问题。思想认识提高了管理才能上得去,规章制度健全了团队才有活力。
新一届篮协领导班子有信心、有能力开创中国篮球职业联赛新的春天。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俱乐部建设和运动员思想建设。组织人员学习“三缺失”的问题,确立具体的职业化标准,将俱乐部建设纳入准入标准,开源节流,增加造血功能。逐步施行俱乐部财务远程电子化监控。努力降低成本严格控制预算。另一方面,各个俱乐部要控制成本;调整裁判接待经费,实施内外援限薪制度;此外,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加强舆论引导,提前完善联赛制度,坦诚沟通,得到媒体和公众的支持。
(二)发展中国篮球运动的战略性对策
目前中国篮球竞技运动面临着改革带来的大好形势,如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舆论导向,较为坚实的竞技潜能,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所以,当前必须理清思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在改革中寻求克服困难与解决问题的途径,全方位地建立篮球运动的管理新秩序,关键是抓好改革思路及措施的落实,促使我国篮球运动尽快摆脱困境。(www.xing528.com)
第一,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推进篮球运动领域内的综合改革,在改革中建立新秩序,展现新面貌,再攀新高峰。
昔日中国篮球竞技的辉煌战绩已载入史册,当前中国篮球竞技领域从观念到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竞技训练仍然不适应社会的整体改革大潮流。只有正确认识过去,才能避免盲目性。因此,必须客观地认识过去在特殊时期内所取得的成绩,清醒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树立改革发展的新观念,特别是要提高对现代篮球竞技本体特征的认识层次和意识,要积极鼓励创新,在法规范围内允许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和竞争。所有这些都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当前中国篮球运动实际出发,确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意识和社会化、民主化、自主化、学科化、市场化、职业化、技艺化、竞争化等观念,形成新的篮球运动观、领导观、训练观、管理观,用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新的途径和方法去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实践。
第二,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我国篮球竞技运动的定位目标,确立正确的篮球训练工作方针及指导思想。
现代篮球运动继续朝着一个趋势、多种风格、不同打法和“高智慧、超高度、高速度、高强度、高技巧、高比分、悍对抗”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十年,是中国篮球竞技运动紧跟趋势和成就最辉煌的阶段,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受种种因素制约未能保持优势。进步速度相对缓慢,而欧、美、澳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则呈上升趋势。面对这一形势,必须振奋精神,树立正确的篮球竞技观念,坚定战胜国际强手的信心,以科学的训练指导思想作基础,以为国争光精神做支柱,以现代化训练理论与手段作依托,并切实制定一个符合国际篮坛现状和中国篮球竞技运动实际的奋斗目标,以此启示人、鞭策人、凝聚人、鼓舞人、吸引人,形成一种举国力量,激励篮球界人士自觉地、科学地去自主实践,献身中国篮球事业。
第三,全方位深化篮球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法规,形成新的管理网络,理顺纵横管理职能关系,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篮球运动管理新模式。
中国篮球运动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迅速提高篮球竞技运动水平,一切决策都以提高竞技水平和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篮球市场规律为准则。为此,要继续大力扶植职业篮球俱乐部,理顺管理层次职能,明晰产权,扩大自主经营权,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职业俱乐部模式,促进篮球市场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然而,在职业化起步之初不能仅停留在主客场赛制和发展俱乐部上。因为俱乐部是进行职业化实体管理的一种形式,主客场竞赛制度的改革是一种激起市场行为的方法,职业化是实现篮球市场化的前提,只有拥有众多高水平队伍才是增强我国篮球运动的活力和真正推进职业化以及实现篮球市场化的基础。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球队和明星群体的比赛,就不可能吸引观众;而没有观众就没有篮球市场的产生、发展和职业俱乐部生存的土壤。
统一认识,进一步重视国家男女队组建、训练,倡导大力培养球星加强对其管理,全力扭转目前竞技成绩不景气的现象,以及推进俱乐部建设和产业化进程,强化全方位管理,明确了“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的改革思路;提出了继续以赛制改革为龙头,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职业俱乐部建设为前提。推进中国篮球职业化、产业化改革的具体设想;强调对目前尚未规范化的不同性质和形式的俱乐部进行宏观管理,规范职业化俱乐部建制,强化俱乐部的市场活力,以促进各职业俱乐部做到明晰产权、明确职权、自主开发、自我造血、自负盈亏和独立法人经营管理等,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篮球竞技运动有序地与国际接轨,逐步走向完善,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化、产业化模式。
第四,全面规划,采取非常措施,培养造就一批结构合理且综合素质高的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这是振兴中国篮球事业的希望所在。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运动员、教练员个人的技能与水平以及球队实力与成绩是体现社会贡献价值的依据,但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技人才是服务并服从于国家需要的。因此,必须树立高尚的职业价值观,更要倡导讲政治、讲奉献和为国争光的观念,这是评价运动员个人和各俱乐部整体价值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鞭策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超越自我:只有永远超越自我的人,才能不断认识自己、充实自己、战胜自己和强于自我的对手。
重视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三支队伍的合理结构。从国际现状可知,三支队伍在年龄结构、智能与技能结构和专项职业综合结构等方面,各篮球强国具有相似的特征。就年龄、文化智能、技能等综合结构而言,从选择的世界优秀运动队20名优秀教练员来统计,平均年龄在45~60岁,最年轻的在40岁左右,最高年龄达60岁以上,而50~60岁的教练员大有人在,形成老、中、青结构。其中,50岁左右的教练员为中坚力量:他们的文化程度较高,普遍是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不少是大学的教授或教练员,相关的现代科技知识丰富;普遍对篮球运动执着、敬业,具有自己的篮球专项理论观点和自成体系的教学、训练、管理风格与特长;有自己的竞争目标及篮球生涯实践经历和执教经验,掌握科学的执教之道。
以上三支队伍能互相呼应,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成为协调、推进一国篮球竞技运动发展的协同军。他们显著的共同特点是对篮球事业执着、敬业、钻研,有为国争光、攀登高峰的胸怀,业余爱好广泛,以求从各种层面获取知识,弥补自身的不足,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