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课堂翻转、翻转学习等。国外众多学者对翻转课堂的概念做出自己的解释,其中,萨尔曼·可汗的解释最具代表性,也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学者萨尔曼·可汗根据实际情况,对翻转课堂做了如下描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第二天白天上课的教学视频,却在第二天回教室时完成课外作业。这时,一旦遇到不会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会立刻向可汗学院的教师或者同班同学请求帮助。上述这种将传统课堂教学安排颠倒过来的,就是翻转课堂。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翻转课堂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第一,从微观层面上,学者看重陈述翻转课堂开展的具体过程,因此这部分研究既明确又具体,但是缺乏规范性;第二,从宏观层面上,学者看重讲述翻转课堂的功能属性及作用,这部分研究的概括性相对较强,所以多数未能将翻转课堂的实质解释出来,如表8-1所示。
综上所述,作者结合自身的研究及教学经验,将翻转课堂定义为:结合信息化网络平台和实际教学课堂,将提升学生运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学内容,以小组的形式,提倡以发挥学生个性为中心,以此在课中及课后将知识与技能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这一定义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在教学目标上,与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具有科学性;第二,在教学形式上,兼顾传统及创新,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相互结合;第三,在教学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第四,在教学主体上,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强调并且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中及课后主动内化与运用课堂知识,这点和翻转课堂的结构、实施步骤及认知规律相契合。
表8-1 翻转课堂的基本定义
(www.xing528.com)
①王忠惠,朱德全.“翻转课堂”的多重解读与理性审视[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30—33.
②许兴亮.“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34—35.
③刘小晶,钟埼,张剑平.翻转课堂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105—110.
④肖立志.“翻转课堂”视域下的远程开放教育式课程教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158—160.
⑤马俊臣.基于“翻转课堂”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6):125—128.
(二)翻转课堂教学法
早在19世纪初,人们就对翻转课堂的理念做出了一些解释。例如西点军校General Sylvanus Thayer的教学方法:教师会在课前将课堂内容提前发布给学生,供学生自行预习及学习,课上时间则供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及解决疑惑。这种形式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翻转课堂的雏形,也是孕育翻转课堂的源头。20世纪90年代早期,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就曾将翻转教学思想与其创立的同伴教学法整合进行实践,虽未明确提出“翻转课堂”一词,但已初现端倪。[1]由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发展还不成熟,不具备促使翻转课堂出现的环境,因此翻转课堂在当时还只是一个雏形。
学者丽贝卡·舒曼认为,翻转课堂最初出自21世纪初美国科罗拉多州森林公园两名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后在萨尔曼·可汗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的推动下逐渐被大众熟知且运用,进而在全世界流行。
从学者段春雨在2014年编撰的《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可知,截止到目前,翻转课堂这一教学在我国的普及度并不高,研究成果也不够丰富、多样。自2012年翻转课堂被引入国内课堂以来,众多学者逐渐意识到翻转课堂的价值,纷纷对翻转课堂展开研究,这促使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据有关数据,学术界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从2012年3月1日的7篇到2018年1月20日已经飞速上升至21709篇相关研究文献。这点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翻转课堂教学的价值及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