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年龄段学生注意力特征的差异性
1.14岁之前学生的注意力特征
在小学阶段(6~7岁至11~12岁),学生的有意注意处于逐渐发展过程,他们的无意注意还占据着比较大的比例,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所以外界的各种事物很容易使他们分心和走神。也就是说,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任何微小的刺激物都可能使他们心猿意马。有相关调查结果表明,7~8岁的学生保持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十分有限,仅仅有10~15分钟。
在学龄中期(11~12岁至14~15岁)阶段的学生,其有意注意就已经有了比较大程度的发展。在积极学习动机的驱动下,加上适当的教学条件,这个阶段的学生可以轻轻松松地保持有意注意的时间长度为40~50分钟,他们能将有意注意进行分配并快速把注意力转移到目标对象上,但他们仍容易分心。造成这种分心有多种原因:他们的行动具有冲动性、低耐受性,总是追求尽快地完成动作,并希望在活跃的气氛中得到快乐的享受和天性的释放;或者是由于教师教授的内容过于深奥和理论化,教学的方式缺乏画面感和直观性,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和知识范围。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似乎只是关心事情完成的结果如何,至于任务是如何完成的,其过程和质量如何,则不太注意。而且,如果教学过程只是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或者反复让学生做同样的动作,他们很容易就会感到无聊,其注意力自然就容易发生转移。
2.14岁之后学生的注意力特征
14岁之后的学生一般都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有意注意,尤其是到了中学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自我认识,并且开始具有表现自我的意识和目标感,完全能够自觉地通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来逐步达到自己的目标。因此,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自身注意力的控制较小学阶段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注意力集中的范围已经和一般的成年人相差无几了。所以,在排球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管是在做示范动作,还是在给学生讲解技术动作、理论知识,他们都能专心、专注,使自己的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
对于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吸引他们注意力、激发他们兴趣的首要因素是教材的表现形式,以及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否生动、有趣;而对于高年龄段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可以达到较高的注意力水平及认知能力,还更注重教材在内容选择和组织形式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不同年龄段学生思维特征的差异性
思维的年龄特征是在思维总体的发展过程中,针对那些具有某些共同现象和特性的时期或阶段来说的,通常指的是学生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中所表现出来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当然,各个时期的思维特征并不是绝对独立的,而是交叉存在的。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阶段在临界时期会出现双重性的特征,在某一阶段的开始,可能还保留着大量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某一阶段的末尾,就可能已经出现了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其超前性和延迟性发展的程度也因人而异。
1.14岁之前学生的思维特征
14岁以前的学生的第二信号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其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他们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善于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但是他们联想推理和综合分析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弱。(www.xing528.com)
在此阶段,学生思维特征的发展变化呈现以下规律:
(1)从出生到3岁,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
(2)幼儿期或学前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
(3)学龄初期或小学期,主要是形象抽象思维,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四年级以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四年级以后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2.14岁之后学生的思维特征
学生在14岁以后,第二信号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信号系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联想推理、抽象思维能力逐渐提高。
在此阶段,学生思维特征的变化呈现以下规律:
(1)少年期(13~17岁),主要是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
(2)青年(18岁)初期,主要是以理论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
学生在14岁以后,在学习体育动作技能时,其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在直观思维的基础上逐渐开始注重抽象思维和理性逻辑思维,在外部的基础上逐渐向内部原理推进和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