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希亮
《周易》是儒家的哲學經典。關於《周易》經傳的形成過程,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概括为“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三聖”指的是伏羲作八卦、周文王重为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20世紀初期,“古史辨運动”興起,《周易》成为學術界的重要研究物件。20世紀80年代,黄壽祺、張善文主編的《周易研究論文集》中,收録了自20世紀初到20世紀80年代學術界關於《周易》的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余永梁的《易卦爻辭的時代及其作者》,錢穆的《論十翼非孔子作》,顧頡剛、李鏡池的《顧頡剛李鏡池討論易傳著作時代書》,陸侃如的《論卦爻辭的年代》,郭沫若的《周易之製作年代》,李鏡池的《論周易的著作年代》,等等。他们對《周易》的大體看法是:《周易》本經为卜筮之書,其卦爻辭産生於西周初年,《易傳》産生於戰國時期,并非孔子所作。
陸侃如、牛鴻恩對《周易》卦爻辭中的詩歌與《詩經》中的詩歌進行對比研究,證明《周易》卦爻辭中的一些短歌采自《詩經》,或者化用《詩经》句,或者受《詩经》意啓發而創作;證明《周易》一部分卦爻辭最後完成於春秋時期。(www.xing528.com)
張政烺先生在其論文《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1]中,揭示了商代和周初數十件青銅器和陶器上所鑄刻的“奇字”并不是漢字,而是筮數(數位卦)。張先生的這一發现,使得我们今天的《周易》研究者必須重新思考其卦象的形成過程。從考古發现看,商代和周初只存在用一、五、六、七、八、九等數位來構成的數位卦,而不存在用“一”“--”來表示的八卦和六十四卦之卦象,後者乃是由前者簡化而來的,其簡化時間在西周中期之後、春秋初年之前。既然《周易》卦爻辭産生於商末到春秋時期,卦象産生於西周中期以後,漢儒所謂的“伏羲作八卦、文王重为六十四卦”的説法就成了純粹的無稽之談。
鑒於商周之際數字卦的發现、馬王堆漢墓帛書關於孔子論《易》的記載,《左傳》《國語》中有關《周易》的占卜和解讀材料,以及關於《周易》卦爻辭中古詩與《詩經》的關係等研究成果,我们有必要重新審視《周易》卦爻辭、卦象和《易傳》的産生過程,將《周易》研究建立在歷史學的科學研究基礎之上,以免在無意識中回滑到“古史辨運动”之前的漢儒所主張的“人更三聖,世歷三古”的荒誕無稽的觀點上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