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为欧洲古老且重要的管乐器,在中世纪时已发展定型,在文艺复兴时期成为主流独奏乐器,整个巴洛克时期则是木笛的黄金时代。韩德尔(Handel)创作了如同维瓦尔弟(Vivaldi)的协奏曲一样不朽的木笛乐章,巴哈(Bach)在其合奏作品中谱写了大量木笛演奏的篇章,如第二号、第四号勃兰登堡协奏曲中无与伦比的双木笛合奏乐章,泰勒曼(Telemann)则为小型木笛室内乐团谱写了不少乐曲。1770年前,“长笛(Flute)”一词就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木笛(Recorder)”,之后才逐渐演变为现在横吹的“长笛”的名称。木笛在欧洲各国的名称不尽相同,代表性的称呼如下:
flûte douce 或者 fûte à bec ………… 法国
Schnabelföte 或者 Blockflöte ………… 德国
English flute 或者 recorder …………… 英国
fluto dolce 或者 fluto a becco ………… 意大利(www.xing528.com)
巴洛克时期后,木笛一度被冷落,直至20世纪初在古乐复兴运动中,因英国杜梅区(Dolmetsch)家族的大力提倡,以及德国卡尔·奥尔夫(Carl Orff)在基础音乐教育中予以推广,木笛的价值又被重新发现,木笛终获新生。20世纪后,人们尝试并成功使用ABS(即塑胶)材料制作出品质优良的塑胶笛,从而让古老的木笛步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新时代。为区别于用木头制作的木笛,人们把用ABS材料制作的塑胶笛称为直笛。1980年代后直笛被引入中国内地,改称为竖笛。
巴洛克制式的直笛在0孔上方(或下方)标记有“B”,英国制式的直笛在0孔上方(或下方)标记有“E”,英国制式源自巴洛克制式,二者指法无异。德国制式的直笛在0孔上方(或下方)标记有“G”,德国制式因错而生,音准欠佳且难以解决,而逐渐被弃用。德式直笛目前在全球的使用率大概为5%左右,而这5%主要在中国内地。
直笛由笛头、笛身、笛尾三部分组成。笛身共有7个孔(前6后1),笛尾上有1个孔。笛身背孔为0孔,前边6个孔从上到下依次命名为1、2、3、4、5、6孔,笛尾上的1个孔命名为7孔。笛尾最下端的气孔也称作第8孔,在演奏超高音时需要用到腿的配合来关闭,这种操作在中音直笛演奏中运用相对比较多。堵尾孔的操作对于立奏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甚至有一定的风险,也是让木笛演奏之优雅打折扣之举。于是,有专业的木笛演奏家尝试在笛尾上加装机械键来操控第8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