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们的教学,反思我们的改革,为什么就不能取得成功与成果呢?我们也曾启动了以“课程、课堂、课案、课业”为中心的“四项”教学改革,核心是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也曾尝试进行“学、议、导、练”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但我们的改革为什么就迟滞不前,困难重重呢?我们更面临上级部门和社会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与现实高考水平明显落后的矛盾所引发的严峻局面。经痛定思痛,认真分析,深刻反思,我校的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有以下几个:
1.高考命题改革冲击传统教学模式,而我们的高考研究步伐迟滞,教学研究水平亟待提升。
2.教师的整体素养与改革不相适应。教师缺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求异创新的冲动和干劲不足。教师普遍把教书仅当成一种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淡化,没有将教学当成幸福事业去追求,更没有以校为家的归属感和主人翁地位。教师排斥改革的意识、心理较强。从管理心理的角度看,教师都拒绝、排斥增添他们工作复杂性的改革。部分教师没有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没有追求更高更好更远的精神动力;没有务实、扎实、躬行实践的工作习惯;知识储备不够,文化底气明显不足;自身的基本素养与引导学生发展提升的能力素养有差距;个人追求的价值观偏离,自我成就意识差;教学观念固化,定势思维作祟,不能与时俱进;有的自由散漫,坐井观天,居功自满,不思改进之良策。这不仅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为学校文化传承带来不利影响。(www.xing528.com)
3.缺乏配套的机制和保障措施。没有相应的落实机制来跟进保障,没有良好的改革土壤与制度环境。改革稍有偏差,就会影响高考备考工作,我们还没有能力处理好改革与高考的关系。再加上领导层执行力不够,不能持之以恒,狠抓落实。策划者重视不够,发动不足,虎头蛇尾。领导者图形式,没有广泛动员和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未能使改革举措转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为,难逃“开头轰,中间松,结尾空”的怪圈。
4.安逸淳朴的地域文化难以适应迅猛的高考竞争潮流。我县系典型的移民大县、民族大县、偏远的农业小县,经济总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外界业已成熟、做出成绩的学校认识不足、学习不够,对充满竞争的有效机制和制度持质疑、反对、观望态度,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们对新制度不但不支持,反而成为新制度、新理念推行时的障碍。社会上没有形成浓厚的尊师重教的氛围,小富即安的思想浓重。甚至出现学生家长怕学校抓得太紧给孩子压力太大而排斥学校管理制度的现象。社会普遍对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认识不足,奋发拼搏走出去、强烈竞争考名校的意识在家庭教育中尤为缺失。一旦有问题,家长立即联想到是学校的问题,很少有人想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这种鲜明的地域文化,使得较有成效的制度方法一落地就有“橘生淮北”的艰涩状态和“东施效颦”的尴尬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