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设计理念超前,以人为本,独具匠心,精致玲珑,体现了环境育人的教育规律。
或许是经济发达、资金充裕的原因,他们在校园和室内装饰的规划、校舍的布局、每幢楼的设计上都极富眼光,充分考虑了未来小班额化教学的趋势,考虑了学生个性培养、发展的需求和空间,使校园建筑都变成了实体的音乐,带给人的感觉是大气、大方和舒畅。如上海奉贤实验小学,楼体外观古朴厚重,开放式走廊,开放式门庭,使人感到别有洞天。楼内设施齐全,功能室丰富齐备,且起名典雅、装饰精致、布置精巧,还利用校园和楼梯处的空间,添景造绿,创设阅读思考、休闲怡心的氛围。阅读王国、艺术长廊,游艺天地、开心农庄、明德池、厚学轩、善思园、馨字石,健康园、钢琴吧、水墨飘香等,营造出了高品质的育人育心环境,使校园充满了书香,充满了创造,充满了快乐。楼内大厅不是简单的出入口,而是摆放荣誉的一方天地;上楼梯的拐角处是小巧精美的假山池沼,小桥流水造景;楼内设计不是镶满教室、功能室,而是留有空缺,设置成了舒心的阅读区、动手区、谈心区和可以荡秋千的休闲区。师生食堂窗明几净,功能区划得当,不锈钢餐具使用清洗之后亦闪闪发亮;可折叠的收放自如的餐桌不占空间,使用方便;教师餐厅灯光柔和,白桌亮净,俨然一个温馨的咖啡馆,推进厨房“革命”的管理措施不仅贴在了墙上,也落实在了餐桌上。这种建筑设计构思、装饰布置,在努力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也为多彩的课程开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再如杭州市胜利小学,在其新校区规划之时,就确定了按教学需求、按校长意愿,遵循面向21世纪建设人本化、学习化、教学化的现代学校原则,进行高起点设计建造,校园没有围墙和大门,一幢别致高、大现代气息十足的楼宇跃入眼帘。教学楼整体是按宾馆的要求建设,教室及各类用房均可以用“大气恢宏”来概括。教学楼大厅钢梁屋架,宽敞宏大,中间放置一架钢琴,可供师生随时演奏;厅前房后设有车辆、教师、学生等不同的专门通道,安全消防设施布置到位,整个大厅俨然一座音乐演奏厅。楼内走廊异常宽阔,灰白搭配,古朴庄重,整班路过都不显拥挤。学生教室大都在90~100平方米,两面开窗,门高顶深,室内有衣物柜、图书专柜,有活动交流平台,实行小班教学,标配学生35人,给人一种豁然宽松、自由自主的感觉,教育的使命就是发展人的个性。其他用房如舞蹈练功厅、音乐教室、合唱室、书法教室、阅览室等亦设置齐全,布局合理,温馨舒适,这种规划设计让人深切体味到孩子们就是这里的主人。这种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建筑风格,设施先进、环境优美、聚合教育功能与娱乐元素的精心布局,为实施与创新现代教育提供了优越的平台,为学生与教师的幸福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课程基于课改,课改以打造高效课堂为抓手,坚持不懈,上下求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和流派,奠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成就了各校的办学品牌。
(1)以课程的实施开发和创新为切入点,培养健康、阳光、明理、求知、幸福的新时期好儿童,成为沪杭市区课改的最大亮色。
课程是学生在校学习成长的所有活动的总和,也是滋养孩子的生命土壤。因此沪杭的三所学校都抓住了教学的本源,致力于课程的实施研究和开发,这也是真正的教育大道。如上海的奉贤实验小学提出要办一所有灵魂、有信仰的学校的目标愿景,以此确立自己的课程哲学和课程文化,通过挖掘蕴含的文化元素,精心编制了《我是一轮绿太阳》学校课程方案。通过系列课程如学科主题周、阳光健身、仪式教育、基地实践、假日活动等,具体如动手做书签、演课本剧、与大师博弈、与姚明比高、游泳、绘画、针织、种菜、小记者访问等80余种活动,让学生在幸福而充满选择的活动课程中懂得感恩,接受挑战,体验成功,互相协同,增长知识。杭州开元学校是一所知名的百年老校,最早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黄炎培老前辈于1912年创办。它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以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办学特色,特别是科技活动海模、空模、车模的制作久负盛名,编写了全国第一本关于“廉洁教育进校园”的课外读物,使学校在“廉洁进校园”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杭州胜利小学已是四百年老校,是世纪常青树,它继承了崇文的传统,对国家课程的开设进行了创新和整合,提出了“常规活动课程化”的概念,大胆尝试了品德课的报告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科学课与语文课的整合,实行“免试不免学”,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2)坚持抓常规,抓细节,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形成鲜明的教学流派和办学风格,成为江苏名校崛起腾飞的不二法门。
江苏溧阳市后六中学能从一所破落农村初中,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江苏名校,其主要的法宝就是坚持不懈地贯彻了“常规+细节+过程=奇迹”的管理模式。正如一位管理大师所言:“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在后六中学,通过精神引领,常规、细节、过程三种意识已渗透在教师的灵魂深处,体现在了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看了后六中学的管理,听了教师的上课,乍一看感觉很平常,但是这个“平常”却是非常的,后六中学在课程管理上注重六个字,即“开齐、开足、上好”,主辅课一样对待,一样考核,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是不给教师额外时间的。早读课,文科老师须在前一天把早读的任务布置好,且写在黑板上,早读课是不允许做昨天没有完成的作业的。后六中学的课堂不搞花架子,瞄准了双基,关注了后进生,整堂课都落实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启发、尝试、训练、创新、探究综合应用,高效实用。这是返璞归真的平凡课堂,他们持之以恒,坚持了近十年。
江苏溧水县东庐中学坚持改革,大胆尝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综合改革,经过十四年的不懈探索实践,提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形成了以“讲学稿”为特色的教育教学特色,跻身全国名校行列。东庐人富有智慧,把目光投向了教学环节的改进,经过创造归纳,找到了教与学之间的最有效的结合点,这就是“讲学稿”。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它很好地整合了教学资源,完全替代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教辅资料,增加了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讲学稿”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使用“讲学稿”是一门技术活,要细心揣摩才能正确使用,才能发掘它的最大魅力。(www.xing528.com)
江苏宜兴实验中学则致力于改革课堂教学,融汇百家之长,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以创立“结构性目标教学法”而成就了名校。宜兴实验中学王俊校长智慧超群,在虚心学习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王敏勤“知识树图”的基础上,在“练什么,讲什么”上下功夫,在整合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创造性地提出了“结构性目标教学法”,把教法研究引向深入,成为中国又一个著名的教学流派。这种方法把知识的学习上升到概括化、结构化的水平,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新的问题情景中进行迁移应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的。这一成功的经验启发我们去思考、去考证、去创造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教学风格。
江苏洋思中学则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个核心,大胆冲破传统观念,改变了“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大量练习作业放在课外”的教学传统,扎实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果十分显著。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这种模式日臻成熟,洋思中学成为名校,扬名海内外。从课改的角度看,洋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抓住了改变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个关键,为我们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3)始终站在文化引领的高地,以先进文化统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办学理念的定位、机制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营造,形成了一整套起点高、宽视野、科学先进、激人奋进,又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
文化是学校的精髓,是学校成长的力量。江南崇文厚学的传统滋养了一方的知识分子,他们以博学、睿智和厚德的品质,以善于思变的果敢气魄开拓了未来风光无限的教育沃土。上海奉贤实验中学提出了“办一所有灵魂有信仰的学校”,确立了“为每个孩子打造最亮丽的人生底色”的办学理念,立下了“教孩子五年,为孩子想五十年,为国家民族想五百年”的铮铮誓言,这些立意高远的理念愿景,新鲜活泼而极具文化内涵,指引学校去实践、去创造。胜利小学在四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什么能长盛不衰,成为杭州小学教育界的常青树?新一代胜利人在不断思考与探索,凝练出了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脚踏实地的求是精神,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荣辱与共的爱校精神”为主体的胜利精神,这种精神更是我们学校所需要的,需要学习并将其发扬光大。
杭州开元中学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新的掌舵者确立推行校园“和”文化,注重营建“绿色时空”,培养“健康生命”,由此实施了年级一体化管理,即备课本一体化、校本研究一体化,形成了政通人和、团结一心的宽松氛围;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开设了丰富充实的多样课程,走上了特色办学之路。后六中学提出“要办老百姓满意的学校”,以此为切入点抓常规、抓细节、抓过程,牢牢坚持规范办学,求真务实,低耗高效,追求卓越的管理宗旨,形成了“抓好常规就是奇迹”的被誉为“后六现象”的办学特色。“教授之乡”的宜兴,文脉昌盛,以“致力于孩子的一生幸福和终身发展,培养优秀加特长的创造型未来人”为办学目标,以王俊校长为代表的教师群体敢于担当,刻苦钻研,终于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再如东庐中学,大力弘扬以人为本、遵循规律的东庐文化,以创建本土气与书卷气并重、高知名度与高美誉度兼备的样板学校为愿景,追求“合融教育”,打造了一支合群、合作、合享的教师团队。在此理念的支持下,教学管理上推行捆绑式考核,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绩效考核捆绑在一起,不管谁的成绩多少,奖励都是一样的。这不是“大锅饭”和平均主义,而是大家“合融共享”达到的境界,实现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理想追求。洋思中学秉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从不拒收任何一名学生,从不选择挑剔学生,从这个信念出发,开创坚持,务实求真,终于取得成功。它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兵教兵”的小组学习策略,“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的教学要求,都是符合教育规律的,都是很真实朴素的,完全根植于其务实求真的文化底色。值得一提的还有洋思的精细化管理,一是“先学”课堂模式所制定的基本步骤、操作流程,评价体系十分细致,讲实方法与技巧;二是把学生的生活也当作一门课程,在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训练,教会学生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它的理论依据是“生活的高效率就是学习的高效率”,同样给人启发和深思。
(4)校长的开拓、领航、坚守、坚持是办成功学校、造就名校的关键因素。换句话说这几所学校都有一位始终坚持在思想前沿、教改前沿、追求卓越的校长在引领着教育教学改革乘风破浪。
所到之处,几位校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很朴实、热情,他们之中有的不仅是思想家、教育家,更是实践者、改革家。他们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教育理想,都有超前的思维和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都有坚忍不拔的奉献精神,都有崇高的人格修为,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上海奉贤实验小学的校长何哲慧是上海市名校长,长三角名校长,是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专家,秀外慧中,视野开阔,善于策划与管理。胜利小学的张浩强是浙江省优秀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是一位研究型、学者型校长。他思维敏锐,敢于创新,勤于钻研,在新教师文化培育研究方面著书立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宜兴的王俊校长是江苏省首批科学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精通教学,善于学习,躬身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且把创导的“结构性目标教学法”推向了全国,他是洋思、杜朗口经验的创新者和发展者。后六的胡建军校长是全国优秀校长,江苏省劳模,坚持抓常规管理,持之以恒,在探索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他热爱教育,敢于管理,在平凡的管理中成就了自己的教育人生,2007年在北京受到过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洋思教育奇迹的创造首推两位校长。一是原校长蔡林森,二是现校长秦培元,他们功不可没。原校长蔡林森实事求是,敢于解放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作风和胆略,成为贯穿洋思持续改革之路的灵魂。蔡校长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执着的爱,他十分注重在学习中升华自己,注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学校规定校领导每学期必须听评课达100节以上,听评课检查备课质量,检查课堂教学效果,这些他都能率先做到。有时他会细心认真到在听课中发现某教师的课堂提问不恰当,学生作业没完成,他会要求教师重新备课,重新讲课。通过各种报道我们又陆续了解了蔡校长的吃苦精神、高尚情操、人格魅力和教育情怀。他的一生就是吃苦奋斗的一生,自我挑战永不言败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吃苦奉献,吃苦探索,终于缔造了洋思——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他说:“吃苦才能当好教师,吃苦才能建成名校。”刚任校长时,他带头吃苦,一人带两个班的政治课,一个毕业班的语文课,起早贪黑拼命干,拼死拼活搞改革。在退休前,仅2003年—2005年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他冒风险,豁老命,先后筹集资金1.2亿元(这笔资金大部分是自筹的),建成了洋思新校区。2002年他到了退休年龄,一个民办学校请他去当校长,年薪50万元,还给300万元的股份,他拒绝了,继续拿原工资,为洋思做贡献。他在生活上严以律己,不贪不占,生活简单,艰苦朴素,退休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退休后他在河南永威中学任校长,仍奋勇开拓,勇于实践,再创新的奇迹。他对教育的痴情和虔诚,在某些方面,与华西村的干部代表吴仁宝是何等的相似。现任校长秦培元,在学校进入“后蔡林森”时代,顶着压力,脚踏实地,硬是靠自己的“行走力”,即在教学区走进教室、走进学生、走进教师,靠自己的“静坐功”,即持续不断听评课、发现问题、校正教学行为,终于有所超越,提出了洋思教学发展的新策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实现了学校的顺利过渡,洋思还由此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