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堰市校本培训成果与新课改教师读本

十堰市校本培训成果与新课改教师读本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5月,十堰市作为牵头单位,主办了全国首届校本培训课题研讨会。为确保教师培训“立交桥”的畅通无阻,形成教师终身教育“纵横交错”的良好格局,十堰市实验区提出厂校本培训的操作运行系统。十堰市教委近年出台了《十堰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并颁布了《十堰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方案》,在《十堰市中小学“十五”师资队伍创新计划

十堰市校本培训成果与新课改教师读本

1996年11月,十堰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正式启动。1997年8月,国家教委正式下文把十堰市城区列入全国44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区域性实验单位之一。1999年4月,国家教育部又下文将全国实验区分为17个研究课题小组,确定十堰市为全国“校本培训”课题研究的牵头单位。2000年5月,十堰市作为牵头单位,主办了全国首届校本培训课题研讨会。十堰市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本市几年来校本培训经验,提炼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培训“三型十环”模式。[8]

1.“三型十环”校本培训基本模式的构架

“三型十环”校本培训模式是遵循“因校制宜”“因人(教师)施教”的原则,并依据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师素质状况,将中小学划分为欠发展型、发展型、优先发展型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确定为四个培训的基本环节,并使三种类型有机相连的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校本培训基本模式。

(1)学习——岗练——考评——分层模式

这种模式适合教师难以进行集中培训的欠发展型学校,此类学校约占十堰市中小学总数的35%。这些学校的校本培训以补课为主,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的要求,选取部分公共课和专业课,通过讲授或看录像、分散自学、考查,达到实验方案基本要求的课时,最终与模式1衔接。十堰市偏远山区的学校主要采取这种模式,其方法是以乡镇或中心小学为协作单位,利用双休日集中学习与训练,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省了开支。

(2)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

这种模式适合大部分教师(或学科)接受过院校集中培训的普通学校,此类学校约占十堰市中小学总数的50%。他们的校本培训是按照课程培训、问题研讨、课题研究、技能训练等不同形式进行,不同层次教师进行分类培训,逐步平衡,自我完善。十堰市第九中学就是以青年教师岗位练兵比武为重点、开展校本培训而著称的本区典范学校,红卫小学、王湾小学则是以科研为龙头带动校本培训,黄龙中心小学主要是规范过程管理,增强校本培训的实效。

(3)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适合全面完成院校集中培训任务的优先发展型学校,此类学校约占十堰市中小学总数的15%,包括区以上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教育实验学校等。这类学校的校本培训在学校整体目标F,由个人定出自己应达到的目标,学校进行分别指导,分类调控,校内外多方督导,共同寻求教师、学生与学校的发展。十堰市二中是应用这种模式的典型,他们主要采取摸底测试即教师基本素质理论测试、个人素质达标申报、学校进行校本培训考核等方式,效果十分显著。

2.“三型十环”校本培训操作的运行系统

围绕校本培训的三种模式,十堰市营造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立交桥”。为确保教师培训“立交桥”的畅通无阻,形成教师终身教育“纵横交错”的良好格局,十堰市实验区提出厂校本培训的操作运行系统。

(1)目标系统

校本培训总体目标是实现学习——岗练——考评——分层——研训——师导——定向——专修——独创——发展等“三型十个环节”,使各类中小学教师在一个培训周期(五年)内,培训学习至少完成120学时,即20学分。校内集中(专题)及技能培训30学时,学术活动与课题研究18学时,主讲公开课24学时,听课12学时(24节),自学专著1~2本,折合18学时,撰写论文折合18学时。从而达到模式1培养符合课程与教学规范的基本合格教师,模式2培养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师,模式3造就具有创新能力专家型教师的目标的实现。在培训内容方面,由侧重理论的师德修养、知识更新与拓展、教育教学原理、教育科研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集中培训体系,过渡到更强调实践的师德训练、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能力训练、教育科研能力训练的体系,既切合实际,又力求不断创新。十堰市二中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邀请多名专家学者到校作主题报告,选送二十多名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产生了良好的培训效益。目标的实现逐渐由模糊变清晰,这是校本培训区别于其他培训的分水岭。师德修养方面由学校组织开放周,由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投票的满意率和优良率反映出来;课程与教学技能方面以能开出“全天候”公开课、普通话达标和计算机操作与课件制作使用为标志;科研方面以发表论文的档次与数量来体现。(www.xing528.com)

(2)管理系统

校本培训实验一开始,十堰市就明确“校本位”思想,各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为执行责任人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充实原有的继续教育办公室,规模较大的学校都有2~3名工作人员,一般学校的教师培训办与教科室合署办公,其协助部门是校办、教务处。与此同时,确定了一批校内外兼职教师,有的学校校长亲自担任教师培训课程,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均负责1~2门课程或课题。有的学校还成立了校本培训实验研究课题组,负责解决在校本培训中遇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完成上级下达的课题研究任务。

十堰市各级师训管理部门和继续教育中心(办公室)自始至终参与其中,起组织领导与协调作用。市校本培训实验研究课题组成立后,多次召开研讨会,制定和分解课题研究的若干子课题,其中市实验小学、十堰大学附小的《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十堰市二中的《校本培训管理机制的研究》,市教育学院的《校本培训中培训院校导控作用探究》都卓有成效,分别在全国省市专题学术会议交流或报刊公开发表;市课题组也在全国性刊物上撰文介绍校本培训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为各类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提供了理论指导。

培训院校对校本培训管理责无旁贷。市教育学院直接管理继续教育学员学籍,学分登记贯穿校本培训的全过程。培训院校通过选派教师送课到中小学,对集中培训过的课程进行跟踪辅导,积累校本培训的典型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推广,发挥了培训院校的导控作用。此外,学术组织的协作研究也给校本培训增添了活力,校际间的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已成为校本培训自我完善的重要方式。

(3)保障系统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始终是政府行为,因而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十分关键。十堰市教委近年出台了《十堰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并颁布了《十堰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方案》,在《十堰市中小学“十五”师资队伍创新计划》中把校本培训列为师资培训的主要途径,明确了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1.5%的比例;以实施教师星级制为杠杆,推动了校本培训的全面展开。各校在贯彻、执行这些政策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发挥,有的学校一年就拿出数万元为教师购买培训教材,不少学校执行“三挂钩”(与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聘用、培训经费报销挂钩)制度,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保证了校本培训的有序进行。

现代化的校园设施为校本培训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提高校本培训质量发挥了有效作用。采取模式2、模式3的中小学,校内的计算机设备都能满足中、初级计算机等级培训的需要,教师足不出校就能掌握信息技术,不少学校在办公室可以上网。主讲公开课利用校内多媒体进行,评课普遍使用微机教室。课题研究成果在市、县组织的学术会议或市级刊物上发表。这些软硬件为校本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校本培训的师资队伍是校本培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十堰市采取高校、教科研单位、中小学三结合的办法解决校本培训的师资问题。其中高校教师负责理论指导,教科研工作者侧重课题研究业务指导,中小学骨干教师以身示范,做好传帮带。这种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是校本培训的中坚力量。

(4)运行系统

校本培训的运行建立在三种培训模式的基础上,瞄准目标体系,选择适合各校具体实际的方法与途径组织校本培训。十堰市中小学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举办专题讲座、自读专著、课程与教学演练、学术交流、电子阅览等。

(5)评估系统

校本培训,由少数中小学实验开始到全市大规模地铺开,其评价也由学术研究的鉴定转入行政督导评估。十堰市所形成的评估体系主要有自我模糊评价、定性定量评价和远期高层评价。自我模糊评价,即教师个体进行模糊评价,粗略估计自身通过培训达到了(或提高到)什么程度。定性定量评价,即学校按照培训院校与继续教育中心下达的学分登记方案,根据教师个人申报、学校记录考核,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折合每个教师校本培训的学分。远期高层评价,即把教师校本培训的效果在许多的社会评价标准中反映出来,十堰市近年来推行的星级教师制、评选师德标兵、十杰教师、教师职务晋升都不同程度地与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硬挂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