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极限:探索细胞衰老与生命延长

生命极限:探索细胞衰老与生命延长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尼采认为文明的演进必须以死亡为代价,只有不断的死亡才会有不断的新生。所以,如果动物细胞不能按时衰老的话,它将转变成为恶性肿瘤组织,同样威胁到机体的生命。美国外科医生亚历克西·克雷尔用小鸡胚胎做培养基,使鸡的一块心脏组织存活了34年,是鸡正常生命的10倍。结果实验组的小鼠的生命期几乎增加了一倍,但却患有精神发育迟缓和骨脆症。

生命极限:探索细胞衰老与生命延长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最长寿的人是彭祖,据说他活了800岁。但那毕竟是传说。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长寿的人。

据中国福建省《永泰县志》第12卷记载,永泰山区有个名叫陈俊的人,他生于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死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享年434岁。陈的子孙“无有存者”,生活由“乡人轮流供养”。日本有个名叫万部的人,1795年,当宰相因其夫妻寿命“高不可攀”而召见他们时,万部是194岁,其妻173岁。48年后,日本举行永代桥换架竣工典礼,他们一家再次应邀前往,万部那时已是242岁了。

英国也有一位叫费姆·卡恩的人,他活了207岁,经历了12个王朝。

以上这些都是超长寿的人。

超过百岁的人就更多了。1980年7月9日,在英格兰的剑桥郡,约翰·奥顿和哈丽叶特·奥顿隆重庆祝了他们结婚80周年纪念日,这一年他们分别是104岁和102岁。中国江西于都县石靖乡敬老院的唐招娣、钟度春老人,分别是110岁和104岁,且身体健康。像这样的百岁老人不胜枚举。

在长寿人群中,有两个显著特征是值得人们研究的,一个是长寿的遗传性,即长寿者呈家族形式存在。中国新疆英吉沙县的吐地沙拉依一家就是一个长寿家庭,他母亲去世时110岁,他哥哥135岁去世,两个弟弟分别活了103和101岁,而他本人在1986年时就已137岁了。有人对武汉地区100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的父母和祖父母的年龄进行了调查,这些老人的父母年过80岁的有22人,90岁以上的11人,祖父或祖母的年龄在80岁以上的14人。广州1980年的调查结果也是如此,被询问家史的46名长寿老人中,有长寿家族史的占65%。这说明,遗传与寿命的长短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如何,目前还不太清楚。

据调查,世界上有4个著名的长寿之乡,其一是保加利亚南部的多彼山区,平均每10万人中有百岁以上老人53人;其二是格鲁吉亚,在1200万人口中,百岁以上老人有5600多人,每10万人中有百岁老人47人;其三是被称为心脏病患者的疗养圣地的厄瓜多尔的洛哈省;其四是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有的学者认为,人的寿命的“蓝图”早在妊娠初始的瞬间就明明白白地“印”在其基因之中了。从人体上取下一丁点儿皮肤,放在实验室的组织培养基中,人们会发现,该细胞有一个相当长的稳定不变的寿命期,每个细胞都能生长并自行分裂40~60次,然后死亡。一系列的实验证明,我们每个人的寿命在生命初始时,就已由“寿命基因”基本上确定下来了。

另一种理论则认为,人没有什么“寿命基因”,倒是人的细胞在分裂生长的过程中因环境影响及生理变化而不断破损,致使“细胞机器”运转失灵,发生事故。这种破损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人们尚不清楚。细胞中的“修复”工作可能根本不起作用或效率不高,致使一些小毛病最终酿成危险的大故障,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影响人的寿命。(www.xing528.com)

看来,要想解开人的长寿之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无论一个人有多么长寿,总有一天他要面对死亡,那么,有没有可能有一天人能够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呢?

“死得其时”是德国生命哲学尼采送给人类的一个忠告。尼采认为文明的演进必须以死亡为代价,只有不断的死亡才会有不断的新生。也许是他有天才的预见,也许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这种思想被现代生物进化论所接受,并且拿出了相当一部分生物学上的证据。这些生物学者认为,越是高级的动物,再生和不死的能力就越低。例如,壁虎可以长出一条新的尾巴,而哺乳动物和鸟类就不能,而更原始的阿米巴虫,只要环境容许,几乎会永远分裂下去,但它们却仍然是原生动物,和10亿年前没有什么不同。

美国学者沃尔德这样说过:“死亡作为生命的不可避免的终结,似乎是进化过程中后来的发明。人们在生命有机体的进化阶梯上,可能在很长一段路中遇不到尸体。”他指出,在像海葵蠕虫那样复杂的动物中,还可以发现它们是通过分裂而繁殖的。可是在这进化阶段上再往上升,死亡就不得不引入世界,这很可能是我们成为真正复杂的生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根据现代遗传学的观点,越是复杂和高等的生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而为了适应多样性的环境,物种的变异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变异能力的前提是为新生命提供足够的空间,这样,老的生命就必须被定时地淘汰出去。所以,死亡被引入生命世界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可以说,没有死亡,就没有进化。

可是,也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上述结论,认为人总有一天是可以永生的。他们认为高等生物尤其是人类目前为止当然要接受死亡这个事实,但并不意味着死亡就是一个必然。人类的技术能力有一天是可以克服死亡的,比如克隆绵羊的成功,就为人的第二次生命提供了一线希望。这虽然有一些伦理难题尚待解决,但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能的。未来永生的概念也许并不是一个人的身体永远存活下去,而是指一个人的基因长期稳定地在人类种群中存在。

人能不能永生?关于衰老的理论,医学界没有取得共识。生命的结构单位是细胞,细胞的生命周期是由它内部的时钟来决定呢,还是由它所处的生存环境来决定呢?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列纳德·海弗利克教授发现,培养基中的正常动物细胞不可能自我复制超过50次,换言之,似乎在细胞内部有一部时钟,由它来决定细胞何时停止分裂,从而使机体进入衰老。在美国,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人们发现一些孪生兄弟虽然分开生活,却死于同一时间和同一病因,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上述细胞生命周期的自我决定论。如果动物细胞的分裂周期被打乱,使它们可以无限增殖下去,那么就变成了癌细胞。所以,如果动物细胞不能按时衰老的话,它将转变成为恶性肿瘤组织,同样威胁到机体的生命。

也有不少科学家持环境决定论。美国外科医生亚历克西·克雷尔用小鸡胚胎做培养基,使鸡的一块心脏组织存活了34年,是鸡正常生命的10倍。康奈尔大学的克里夫·麦凯博士做了一个关于衰老的小鼠试验,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麦凯博士起初发现成长和衰老几乎是紧接着进行的,如果动物体停止生长,并发生骨骼硬化,那么衰老就会不可避免地开始。于是他想用极少量的食物来喂养小鼠,使它们的个体几乎不增大,只是维持它们的生命代谢。结果实验组的小鼠的生命期几乎增加了一倍,但却患有精神发育迟缓和骨脆症。显然,这种长寿之道是不值得推广的。不过,上述两个实验似乎都表明了细胞及有机体的最高寿命是可以延长的。

虽然生物学家们日益认识到衰老和死亡对于物种进化的意义,但却被哲学家社会学家们指责为向死亡投降,这里面有一个如何去理解人道主义的概念难题。长寿是生命质量的重要方面,却不是唯一的方面,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社会的老龄化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已经有人提出了新的医疗理论,认为医生的主要职责是救人,而不是尽量拖延人的生命。理想的状态是确保有一个最佳年龄期,这个时期在我们整个生命中的比例应该尽量扩大,在这个时期内人可以保持年轻和强壮,然后,衰老仅仅发生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很少的时间。这种思想在医学界和社会各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如果付诸实施的话,将会促使医疗及社会保障机构做出重大的变革。有人指责这是纳粹思想的复活,是典型的人种优化理论。也有人认为这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切实途径,是未来的人道主义。人能不能永生,及由此引发的有关衰老、生命质量、死亡等等的争议,究竟谁是谁非,只能留给科学去判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