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鸟兽虫识别和观察笔记:目科26种全球共5种中国可见

鸟兽虫识别和观察笔记:目科26种全球共5种中国可见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下面只有一个科,也就是科,全球共26种,在中国可见到5种。它们拥有一身不透水的羽毛,我总觉得它们穿着一身蓬松的羽绒服;平时的羽色较淡,到了繁殖季则会换上一套鲜艳的婚装,喉部和颈部变为栗红色,颈部中间一条黑。小在上海以留鸟为主,平时一般单个活动,到繁殖季时成对,雄鸟会在水面上占有一定地域,并驱逐竞争者。在冬季时,上海南汇有数十只小聚集,其中有从北方飞来的群体。

鸟兽虫识别和观察笔记:目科26种全球共5种中国可见

小 繁殖羽 脚生在身体极后部

小 非繁殖羽 非常难得上岸

鸟名中往往有不少生僻字,就是其中一个。因为名字难写,鸟友们直接将其缩写成英文字PT。的前一个字读第四声,和“僻”发音相同;后一个字读第一声,谐音“踢”。目下面只有一个科,也就是科,全球共26种,在中国可见到5种。

小在上海相当常见,河道和池塘上常能见到,人们说的体型超小的“野鸭子”就是它们。不过请注意,它们的喙和鸭子的扁平的喙可不一样,小的喙是尖的,竖直朝天时尤为明显。这尖嘴用来抓鱼,小从水底下抓到一条小鱼上来,用嘴夹着,向左一甩向右一甩,弄得身边水花四溅,小鱼甩几次尾也就不挣扎了。小张嘴,鱼头向着喉咙,将鱼吞入口中。有些更小一点儿的鱼,在小潜水后又露出水面时,已经差不多被吃到喉咙里了。

小 冬季聚群

小 在巢上孵卵

小 亲鸟和幼鸟

小身材圆鼓鼓的,根本就看不到尾巴,在水面上浮着睡觉时,就是“一坨”。它们拥有一身不透水的羽毛,我总觉得它们穿着一身蓬松的羽绒服;平时的羽色较淡,到了繁殖季则会换上一套鲜艳的婚装(一年换羽两次,关于一年两次换羽,详述见鸻形目的鸻科),喉部和颈部变为栗红色,颈部中间一条黑。

小在上海以留鸟为主,平时一般单个活动,到繁殖季时成对,雄鸟会在水面上占有一定地域,并驱逐竞争者。小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如银铃般的一长串,像秋虫鸣唱似的,好听,而为人所熟悉。在冬季时,上海南汇有数十只小聚集,其中有从北方飞来的群体。夏季在北方生活的小也是一种候鸟,冬季时南迁过冬。

小终日生活在水中,我很少见到小上岸。偶尔见到小上岸也是步履蹒跚,因为它们和潜鸟一样,腿长在身体极靠后的部位,直接长在了屁股上。腿长在这么后面的鸟都极能潜水,小偶尔在水面上抓吃一些小飞虫,可大餐全在水下,是潜水捕鱼的高手。整天泡在水里的小也爱洗澡,它们把颈部以下、连同背部的整个身体浸入水中,抖动在水中的翅膀,猛烈扭晃身躯,和吃鱼时一样,弄得水花四溅,洗把澡也很欢乐。

比较少看到小飞,通常它们往水里一钻,潜入水中就能躲避危险。难得飞起,也是每次都紧贴着水面飞,小短腿悬着,飞不远就扑通一声降落水面,重新游水。小爱游水和潜水远胜过飞行。冬季时,偶尔看到南汇河道上十几个小一起贴着水面踏水而飞的情形,不禁莞尔,没飞多远它们就都纷纷降落了。

小因为常见,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繁殖的鸟类。比如,在世纪公园的小池塘里,小选择一处芦苇丛中较为隐蔽的所在,潜入水中,用喙一次次地将褐色的芦苇的宽边老叶片,从水下叼到水面,堆到芦苇的根部。小巢的底部外圈缠绕着水草,看起来乱糟糟的,巢的顶部有一个凹坑,小就在凹坑上产卵孵卵。有的更简单,就在远离岸边的莲叶边缘,雄鸟去找来水草,雌雄两鸟一起铺一个又平又矮的水草床就是巢了,雌鸟就将卵下在平整的“床”上。而且,有意思的是,一对小还不止建一个巢,我见过刚出生的幼鸟看着亲鸟在另一处建另一个巢,亲鸟忙碌着,而幼鸟一脸懵懂,不知道为什么要建第二个。好在小的巢简单,建起来并不复杂。

小 幼鸟

初生的小的幼鸟实在太小了,小的成鸟都显小,它们的幼鸟更是再小不过的小不点,刚出生时体型只有亲鸟体型的三分之一大,妈妈将幼鸟孵在身下,或是藏在背部翅翼下,给它们保温。出巢后,幼鸟若是躲在芦苇里,也根本不会被注意到,跟着亲鸟游出来时,才发现小的宝宝的可爱。不仅羽色不同,孩子和妈妈的嘴和眼的颜色也长得都完全不一样。宝宝头部有白条纹,小而尖的嘴是好看的粉红色,而边上亲鸟的繁殖期的喙是黑色的(并且喙尖白、喙基黄白色,很明显)。幼鸟的眼睛,整个儿乌黑明亮,而成鸟的眼睛是显眼的白色,只中间一个小黑点。

据我观察,出巢后的小宝宝的成长大致分三个时期。小不点的时候,虽然游得不利索,但努力地紧跟着亲鸟,绝不远离半步,并不停发出急促的叫声。此时的亲鸟一般在水面低头找些细小的食物,也会潜水抓一些小小鱼,口对口喂给宝宝吃。稍长大一些,幼鸟也试着模仿亲鸟在水面上自己觅食,然而依旧游不快。(www.xing528.com)

再长大一些、半大不小的小也十分有趣,羽色由黑色逐渐变为淡褐色,并学会了整理羽毛,还时不时露出瓣蹼足。比起更小的时候,能游得更快,游起水来屁股左右摇摆得很明显。这时候的小应该是学习潜水的阶段了,可是有的一开始学不会,只会在水面上乱扑腾翅膀,有的实在太懒,就会被亲鸟时不时地啄一下脑袋,做出下压的动作,逼着学。有一只幼鸟,好不容易潜了一下子,马上又改成浮水,不仅不肯再潜,反倒游得离亲鸟远了,边游边回头看看亲鸟。

我看到的这一阶段的小,一般都是一只亲鸟各自带一只或两只幼鸟。有的幼鸟,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叛逆期的少年。有时候,亲鸟实在“怒其不争”,悄悄地潜到少年的身下,由下往上地掀它一下。这下它更逃远,还是不肯潜。有时候亲鸟气不过,索性躲远,让它找不见,过了一会儿,少年又害怕起来,不停地张嘴叫唤找亲鸟。这实在和人类没什么区别,叛逆期的少年不好好读书上进,将来怎么找工作养活自己?而一个小的少年,不好好学潜水,整天像个鸭子似的浮在水面上,只会像小时候那样低头吃点水面上的食物,将来如何能潜水捕到鱼,独自生活?

当然,叛逆期总会过去,小的幼鸟终将学会潜水和捕鱼,自己独立生活。整个喂养带教阶段,大概要持续两个月的时间。

另一种为人熟知的是凤头,凤头的体型可比小大多了,头颈很长,这一点,可以让它们和同样在水面上浮游的鸭子们轻易区分开来。春天的时候,凤头头上的美丽羽饰会生长出来,它们的凤头大而美丽,风吹起的时候,展开来像把扇子。凤头最独特的一点,是在求偶时会表演一种优美的舞蹈:雌雄双鸟面对面,确认眼神,一起左右甩头、点头,头上的凤头羽冠随之晃动;它们前胸挺起,扇动翅膀,以足为桨,一起踩水前行,一起扎猛子潜入水中,又一起浮出水面。这不是水上芭蕾还能称作为什么呢?凤头有时还会嘴上衔一根水草,就像给爱人献花,真是情意绵绵。定情之后,它们会在湖泊和河道水草茂密之处,营建漂浮的巢穴。待到雏鸟出生,亲鸟还会让雏鸟待在自己的背上,驮着雏鸟游水,半刻都不离开雏鸟,以确保雏鸟的安全,有些稍长大一些且调皮的凤头宝宝有时候会自己从妈妈的背上跳下去。(小也有亲鸟驮着幼鸟游水的这种行为。)

凤头 繁殖羽 脚也生在身体极后部

凤头 繁殖对

凤头 幼鸟

在上海南汇,凤头既有作为地主的留鸟,也有前来过冬的冬候鸟或仅在春秋季过境停留的种群,而黑颈则是冬候鸟。11月底的时候,一小群黑颈飞落南汇滴水湖,混在凤头、小和各种潜鸭之间。在大地主凤头面前,黑颈体型要小多了,可还是比小地主小要大一些。若是游在凤头潜鸭之中,黑颈和潜鸭们差不多一般大,但颈部明显细长。

12月时的黑颈,身上穿的是非繁殖羽,颈部的黑色只剩下后颈还有,红色的眼睛在黑色头冠的映衬下倒是十分醒目。我观察中的黑颈总是一脸羞涩的神情,它们总在一起,从不相互远离。平日性情孤僻的小虽然在冬季时也聚群,可是在一个水域里还是散得比较开,这12只黑颈却几乎总是成一字形队形,一个个挨得很近,就算潜水捕食,它们也是行动一致,一个接一个地隐没入水中不见,过一小会儿,又一个个露出水面,继续保持一字形队形前进。黑颈的队列中,还是能够看到个体差异的不同,有些明显要小一些,尽管外表上和边上的大的别无二致,但我估计可能还是亚成鸟。这应该是一个家族,亲密而让人看了感觉温馨。到了3月春天的时候,在上海能看到黑颈的繁殖羽,此时颈部完全变黑,并出现好看的黄色耳羽,简直是华丽变身。

黑颈 非繁殖羽

黑颈 体型上的个体差异

黑颈 冬季成群活动

角 非繁殖羽

在中国可以看到5种,而在上海是4种,角是上海可见的4种中比较稀有的一种,数量较少的原因是因为角的分布区主要在北美和亚欧大陆的中西部。我在上海仅见到过单个的,并不成群。角的繁殖羽会有金黄色的角状饰羽,但我在上海见到的是冬天的非繁殖羽,看起来和黑颈的非繁殖羽很相似,但角头部的黑白色,上下齐整地水平分开。角总是离得远远的,“喙尖白色”的另一个主要特征通常看不太清。来到南汇的角不时潜水,食欲看来很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