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介使用失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

媒介使用失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媒体实现政治宣传功能的路径是自上而下的,而帮助公民实现政治参与的过程则是自下而上的。随着中央对舆论监督趋于重视,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民主要求的重要渠道。政府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导,政府的政治事务的民主化程度越高,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越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机会就越大。

媒介使用失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

媒体实现政治宣传功能的路径是自上而下的,而帮助公民实现政治参与的过程则是自下而上的。在民主制度下,“由新闻媒介的监督而形成的大面积和大范围的新闻舆论监督既是政治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众传媒影响政治的最直接、最主要形式。一般情况下,新闻舆论监督被简称为舆论监督,它是社会调控权力和权力关系的重要手段,是社会成员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的体现,是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的重要途径”[2]。随着中央对舆论监督趋于重视,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民主要求的重要渠道。尤其是网络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为公民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自由空间,但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媒体在实现公民政治参与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媒体缺乏监督主体意识。政府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导,政府的政治事务的民主化程度越高,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越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机会就越大。大众传媒作为公共领域的重要载体,“在舆论与政府之间,既左右政府,也左右舆论”[3]。但是,当前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其党和政府的“喉舌”属性注定了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媒体受行政权力的影响,其监督主体的地位显然处于弱势,因此不愿也不敢冒险进行舆论监督。媒体在主观上逐渐丧失了舆论监督的主体意识,这不仅极大影响了媒体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同时更辜负了公民的信任,降低了公民通过媒体参与政治的热情。

其次,媒体自身定位不准。公众行使舆论监督权利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媒体是其中较为便捷和有效的形式之一。媒体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言者,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时候,实际上只是和公众形成了某种契约关系,公众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将自身参政的权利委托给媒体,从本质上来说,媒体本身并不是一个权利实体。而现实中很多情况下,大众传媒似乎常常超越本应成为的精神力量的存在,而俨然成为一种“党政权力的延伸和补充”[4]。“媒体审判”“媒体执政”都折射出媒体对自身定位不清而导致的种种越权行为。(www.xing528.com)

最后,媒体对网络政治参与的误解。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似乎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表面看来更多的人参与了政治和国家事务的讨论,这很容易给政府和媒体造成一种假象,即网络呼声代表民意。实际上,网络民意并不代表现实中真实的全部民意。网民结构的不均衡,例如学历、地域、年龄及收入的差距,决定了网民只是社会某一阶层的代表,他们的声音并不能代表全部公众的利益。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农民并没有机会上网,更不可能通过网络来表达意见。可以说,中国更大的利益群体是在网络的外面。不同的阶层和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当前的媒体应该更具智慧和勇气,真正意义上成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而不是仅仅为某一群体和阶层的呼声摇旗呐喊,更不能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而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以达到谋取自身利益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