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及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善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条件,目前我国的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建设地点一般都选择在城市新区或者是远离市区中心的大学城。新校区一般距离老校区较远,两个校区之间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共享不畅、有效的沟通联系不及时等实际问题。如何协调和处理好新老校区文化资源融合、新老校区资源共享、新老校区主次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是在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可行性研究中应充分论证的。争取做到既让老校区的文化资源得以保存,又能通过资金支持提速新校区建设,使新老校区协同发挥其服务社会、繁荣文化的作用,提升高校在所在区域内的文化品牌形象。
各高校对于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建设地址的选择有所不同,有些高校新老校区在同一城市但距离较远,有些高校的新老校在不同的城市,异地而建。但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周边环境大致相同,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一般是在周围市政配套较差、缺少人文环境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周边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中不仅要使建筑布局壮观大气、校区内环境幽静淡雅,更要使新校区的整体规划与老校区的校园文化相互映衬。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中的规划设计方案要与老校区现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新校区成为老校区历史及文化的传承者。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要重点体现各高校自身的历史文化和教学特色,注重延续高校老校区的人文精神和内在思想魂魄。
在此基础上,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规划方案可以与老校区在建筑形式上进行有机联系,让师生们感觉熟悉、亲切。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在新建校区时都十分重视原有校区传统建筑和校园内环境风格的继承和延续。例如沈阳建筑大学在对新校区进行规划时就把老校区的原有校门及牌匾作为了新校区的一处景观,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对老校区表示了怀念及尊重。东北大学在新校区建设时更是将老校区的大门组成砖石逐一编号,按原设计原构造将大门移至新校区,继续作为大门使用,使新校区在校门位置就体现了东北大学的历史感。鲁迅美术学院在建设大连校区时,将沈阳老校区的鲁迅像雕塑,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整体复制搬移到了大连校区,使两个校区之间通过标志性物件,很好地联系在了一起。
规划设计人员在进行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构思时,应深入了解老校区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学校的办学特点,并根据这些环境及特点对新校区进行规划设计。力求通过规划设计使在新校区的师生们可以感受到老校区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优良的历史传统文化,领略历届优秀校友的动人事迹以及老校区在各领域的高端科学研究。使新校区的在校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感染和陶冶,从而增加新校区自身的文化底蕴。(www.xing528.com)
在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中要体现老校区的校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除了在建筑形式上需要向老校区靠近,在精神层面也需要与老校区保持同步。将老校区的历史与新校区的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新校区建设成为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与强烈时代气息相结合的教育圣地。可以通过运用光纤高速信息通道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新、老校区网络的同步联通,将相隔两地的新校区与老校区在功能上衔接起来,保证新老校区的同步性、一致性。在职教师对新老校区的衔接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教师构建和缔造了高等院校的精神文化,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人人格魅力对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影响巨大。因此,在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整体规划方案中应注重教师在新校区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整体感受。
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整体配置和规划还要重视新老校区的学科划分。我国现阶段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新老校区学科划分是采取以专业为界限的校区划分模式,辽宁大学、东北大学在两个校区并轨使用的情况下,采用的均是按照文理学科来划分的校区。将同一专业或相类似专业的教育体系及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分配到同一个校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相帮助,也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减少教师奔波于两个校区之间所耗费的精力和体力;也有利于集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减少办学成本。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中根据新老校区的不同专业划分,规划设计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新校区。统一规划新校区的发展战略,统一制定新校区的学科建设方案,统一完善新老校区的校园建设,才能使高等院校有更长远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