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经注全鉴》卷三十一:滍、淯、灈、瀙、潕、涢水解析

《水经注全鉴》卷三十一:滍、淯、灈、瀙、潕、涢水解析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尧山在太和川太和城东北,滍水出焉。他在西山建立尧祠,称这座山叫尧山。滍水又历太和川[7],东径小和川,又东,温泉水[8]注之。浑流[16]同溪,南注滍水。滍水先流过太和川,向东流经小和川,再向东流,有温泉水流进来。二泉混合同流于一溪,向南流进滍水。石兽左前腿上刻了“辟邪”字样。当时宦官专权,五侯暴虐作恶,掠夺公私财物,来满足生前的贪欲死后的奢华。陂塘东有樊氏故居,樊氏灭绝后,庾氏取得他们的陂塘。

《水经注全鉴》卷三十一:滍、淯、灈、瀙、潕、涢水解析

【原典】

滍(zhì)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

尧之末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惧[1]而迁于鲁县,立尧祠于西山,谓之尧山。故张衡南都赋》曰:奉先帝而追孝[2],立唐祠于尧山。尧山在太和川太和城东北,滍水出焉。

【注释】

[1]惧:害怕。

[2]追孝:追行孝道

【译文】

滍水发源于南阳郡鲁阳县西边的尧山。

尧的后代子孙刘累,将龙肉献给帝孔甲吃,孔甲吃完了继续向刘累索要龙肉,刘累却无法再得到龙肉贡献给他。刘累害怕,就迁徙到鲁县去。他在西山建立尧祠,称这座山叫尧山。所以张衡在《南都赋》中描写:追行孝道,奉祀先帝,在尧山建立唐祠。尧山在太和川太和城东北,滍水就发源在这里。

【原典】

张衡[1]《南都赋》曰:其川渎[2]则滍、澧、浕,发源岩穴,布濩[3]漫汗,漭沆[4]洋溢,总括[5]急趣[6],箭驰风疾者也。滍水又历太和川[7],东径小和川,又东,温泉水[8]注之。水出北山阜,七源奇发[9],炎热特甚。阚骃[10]曰:县有汤水[11],可以疗疾矣。汤侧又有寒泉焉,地势不殊[12],而炎凉[13]异致,虽隆火盛日[14],肃[15]若冰谷矣。浑流[16]同溪,南注滍水。

【注释】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天文学家、文学家,创造世界上第一架浑天仪

[2]川渎:泛指河流。

[3]布濩(huò):遍布。

[4]漭沆(mǎng hàng):水广阔无垠的样子。

[5]总括:总纳、容纳。

[6]急趣:急促,这里指急流。

[7]太和川:及下句的“小和川”,在今河南省鲁山县境。

[8]温泉水:在今河南省鲁山县西。

[9]奇发:异发,于不同的地方发源。

[10]阚骃:字玄阴,北凉时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人。

[11]汤水:热水,这里指温泉。

[12]不殊:相同。殊,不同。

[13]炎凉:冷暖。

[14]隆火盛日:炎热似火的日子。

[15]肃:肃杀、阴森。

[16]浑流:交汇的河流。

【译文】

张衡《南都赋》中说:那地方的河水有滍、澧、浕多条,它们发源于岩穴之间,分布很广,河阔水盛,汇成巨流,湍急奔腾,势如疾风飞箭。滍水先流过太和川,向东流经小和川,再向东流,有温泉水流进来。温泉水出自北山阜,七道山泉在不同的地方发源,热不可当。阚骃说:县里有温泉,可以治病。温泉旁边又有寒泉,地势并无不同,而冷热却迥然各异,虽然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寒泉却冷气森森,有如冰谷一般。二泉混合同流于一溪,向南流进滍水。

【原典】

水南有汉中常侍[1]长乐太仆吉成侯州苞冢,冢前有碑,基西枕[2]冈城,开四门,门有两石兽,坟倾墓毁,碑兽沦[3]移。人有掘出一兽,犹全不破,甚高壮,头去[4]地减一丈许,作制[5]甚工,左膊上刻作“辟邪[6]”字,门表[7]堑上起石桥,历时不毁。其碑云:六帝四后,是谘[8]是诹(zōu)。盖仕自安帝,没于桓后[9]。于时阍阉[10]擅权[11],五侯[12]暴世,割剥[13]公私,以事生死。夫封[14]者表有德,碑者颂有功,自非此徒[15],何用许[16]为?石至千春,不若速朽,苞墓万古,祇(zhǐ)彰诮(qiào)辱[17]。呜呼,愚亦甚矣!

【注释】

[1]中常侍:西汉时皇帝的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

[2]枕:靠近、接近。

[3]沦:陷入地中。

[4]去:距离。

[5]作制:形状、形制。

[6]辟邪:古代传说中能辟御妖邪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

[7]表:外。

[8]谘(zī):同“咨”,跟别人商量。

[9]桓后:东汉皇帝刘志。后,皇帝。

[10]阍(hūn)阉:宦官。

[11]擅权:专权。

[12]五侯:汉桓帝时同时封侯的五人,即新丰侯单超、武原侯徐璜(huáng)、上蔡侯左悺(guàn)、东武阳侯具瑗(yuàn)、汝阳侯唐衡。(www.xing528.com)

[13]割剥:侵夺、残害。

[14]封:加封、分封。

[15]此徒:这类人。

[16]许:如此、这般。

[17]诮辱:嘲讽、耻辱。

【译文】

滍水南有汉朝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苞坟墓,墓前有石碑,墓西边靠着冈城,开了四座门,门口有两头石兽,墓已坍毁,墓碑和石兽也已沉埋或移动了。有人曾掘出一头石兽,还完好无损,样子十分高大,头部离地大约一丈,雕得十分精致。石兽左前腿上刻了“辟邪”字样。墓门外壕堑上建了石桥,历久未曾毁坏。墓碑上刻着:六位皇帝、四位皇后,都来咨询、听取意见。从安帝时开始任职,到桓后时亡故。当时宦官专权,五侯暴虐作恶,掠夺公私财物,来满足生前的贪欲死后的奢华。封侯是为了表彰有德,立碑是为了颂扬有功,这里本不是这样的人,哪里用得着这样做?墓碑长存千载不如早点朽坏。苞墓保存万古,不过是被更多的人讥笑和羞辱罢了。唉,真是太愚蠢了!

【原典】

朝水[1]又东南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北,为樊氏陂[2]。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亭陂。陂东有樊氏故宅,樊氏既灭,庾氏[3]取其陂。故谚曰:陂汪汪[4],下田良,樊子失业[5]庾公昌。昔在晋世,杜预继信臣[6]之业,复[7]六门陂[8],遏[9]六门之水,下结[10]二十九陂,诸陂散流,咸入朝水。事见《六门碑》。六门既陂[11],诸陂遂断。

【注释】

[1]朝水:今名刁河,源出河南省内乡县西北,流过邓州市、新野县入于白河。

[2]樊氏陂:在今河南省新野县西北。

[3]庾氏:当时南阳望族。

[4]汪汪:水深广的样子。

[5]失业:失去产业。

[6]信臣:即邵信臣,《汉书》作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7]复:复兴。

[8]六门陂:今河南省邓州市西。

[9]遏:约束、阻拦。

[10]结:聚结、聚集。

[11]陂:聚集成塘堰。

【译文】

朝水接着向东南流,分成两条河水,一条向东北分流,成为樊氏陂。这片陂塘东西有十里长,南北有五里宽,民间叫做凡亭陂。陂塘东有樊氏故居,樊氏灭绝后,庾氏取得他们的陂塘。所以民谚说:陂塘一片汪洋,下边土肥田良,樊子丢失了产业,而庾公获得了兴旺。从前在晋朝,杜预继承了信臣的产业,恢复了六门陂,他阻隔六门的水,在下游积成二十九个陂塘,每个陂塘的水分散流泄,都流进朝水。这些事见于《六门碑》的记载。自从六门筑塘之后,这些陂塘的水就断了。

【原典】

涢水[1]出县东南大洪山[2]。山在随郡之西南、竟陵[3]之东北,盘基[4]所跨,广圆[5]百余里。峰曰悬钩,处平原众阜之中,为诸岭之秀[6]。山下有石门,夹鄣[7]层峻[8],岩高皆数百许仞[9]。入石门,又得钟乳[10]穴,穴上素崖[11]壁立,非人迹所及。穴中多钟乳,凝膏[12]下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13],滴沥不断。幽穴潜远[14],行者不极穷深[15],以穴内常有风热[16],无能经久故也。

【注释】

[1]涢(yún)水:今仍称涢水,发源于湖北北部大洪山,在刘家隔附近汇合北河,在新沟流进汉江

[2]大洪山:在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南,接京山县界。

[3]竟陵:古郡名,西晋置,今湖北省钟祥市。

[4]盘基:盘踞的山基。

[5]广圆:指面积。

[6]秀:高耸、挺拔。

[7]夹鄣:两边相对的山崖。

[8]层峻:高峻。

[9]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作一仞。

[10]钟乳:溶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与石笋上下相对,由碳酸钙逐渐从水溶液中析出积聚而成。也叫石钟乳。

[11]素崖:无草木覆被的山崖。

[12]凝膏:凝固的石膏

[13]微津细液:纤细的水流。

[14]潜远:深邃。

[15]不极穷深:达不到深洞的尽头。

[16]风热:热风。

【译文】

涢水发源于蔡阳县东南方的大洪山。大洪山在随郡的西南、竟陵县的东北,山基所跨区域,方圆一百多里。有一座高峰叫悬钩峰,在平原上众多的山岭之中,最为挺拔秀美。山下有石门,两边山崖壁立,极其险峻,崖高都有数百仞。进了石门,又有个石钟乳山洞,山洞上方断崖峭壁,草木不生,不是人迹可到之处。洞中钟乳石很多,由膏汁凝结从洞顶下垂,看上去白如冰雪,岩中渗出丝丝细水,滴滴答答地滴个不停。洞穴幽暗深远,没有人走到过尽头,因为洞里常有热风,人无法在里面久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