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沭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
大弁山与小泰山连麓而异名也。引控众流,积以成川,东南流径邳乡南,南去县八十许里,城有三面而不周[1]于南,故俗谓之半城。沭水又东南流,左合岘(xiàn)水,水北出大岘山,东南流径邳乡东,东南流注于沭水也。
东南过其县东。
沭水左与箕山之水合,水出东诸县西箕山。刘澄之以为许由之所隐也,更为巨谬矣。其水西南流,注于沭水也。
又东南过莒(jǔ)县东。
《地理志》曰:莒子之国,盈姓也,少昊后。
【注释】
[1]不周:周,环绕。不周,意为没有围起来。
【译文】
沭水发源于琅邪郡东莞县西北的山中。
大弁山与小泰山山麓相连而山名不同。山间许多涧水溪流汇集起来,成为一条河川,向东南流穿过邳乡南面。邳乡南距县城八十来里。县城三面筑了城墙,但南面没有围进来,所以俗称半城。沭水又向东南流,在左边与岘水汇合。岘水发源于北方的大岘山,向东南流穿过邳乡东面,再向东南流进沐水。
沭水向东南方流过县东。
沭水在左边与箕山之水汇合。淇水发源于东方诸县以西的箕山。刘澄之认为许由曾隐居在这里,这是大错特错了。水向西南流,流进沭水。
又向东南流过莒县东边。
《地理志》记载:莒子之国国主姓盈,是少昊的后代。
【原典】
《列女传》[1]曰:齐[2]人杞梁殖,袭莒[3]战死,其妻将赴[4]之,道逢齐庄公,公将吊[5]之。杞梁妻曰:如殖死有罪,君何辱命[6]焉?如殖无罪,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敢与郊吊。公旋车[7]吊诸室,妻乃哭于城下,七日而城崩。故《琴操》[8]云:殖死,妻援琴作歌曰: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城为之堕[9]。即是城也。
【注释】
[1]《列女传》:西汉刘向撰。是一部介绍古代妇女事迹的史书。
[2]齐:周朝诸侯国名,今山东省北部和河北省东南部。
[3]莒:古国名,西周分封的诸侯国。辖境包括今山东省安丘、诸城、沂水、莒、日照等市县。
[4]赴:奔丧。
[5]吊:祭奠死者。
[6]辱命:玷污使命,这里是指“玷污吊唁的名声”。
[7]旋车:掉转车头。
[8]《琴操》:琴曲著录,记述四十七个古琴曲的故事,相传为汉蔡邕(yōng)所作。
[9]堕:崩塌。
【译文】
《列女传》记载:齐国人杞梁殖在进攻莒城时战死,他的妻子前去迎丧,路上碰到齐庄公,庄公正要去为杞梁殖吊丧。杞梁殖妻子说:如果杞梁殖死得有罪,怎敢劳驾您来吊唁呢?如果他死得无罪,还有祖先留给他的旧宅在,我不敢在郊外为他吊丧。齐庄公立即回车,到杞梁殖家里举行了吊唁仪式,杞梁殖妻于是在莒城下哀哭,哭了七日,把城都哭崩塌了。所以《琴操》记载:杞梁殖死后,他的妻子抱琴歌唱道:再大的欢乐,也比不上相逢新知己;人间的悲痛,哪有痛过死别生离!悲哀感动了上天,城也因此而崩塌。说的就是这座城。
【原典】
巨洋水自朱虚[1]北入临朐(qú)县,熏冶泉水[2]注之。水出西溪[3],飞泉侧濑[4]于穷坎[5]之下,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6]之为冶泉祠。按[7]《广雅》[8],金神谓之清明[9]。斯地盖古冶官[10]所在,故水取称[11]焉。水色澄明[12]而清泠特异,渊无潜石,浅镂沙文。中有古坛,参差相对,后人微加功饰,以为嬉游之处。南北邃岸凌空,疏木交合。先公以太和中,作镇海岱。余[13]总角之年,侍节[14]东州。至若炎夏火流[15],闲居倦想,提琴命[16]友,嬉娱永日。桂筍[17]寻波,轻林委浪。琴歌既洽,欢情亦畅。是焉栖寄,寔(shí)可凭衿。小东有一湖,佳饶鲜简,匪直芳齐芍药,寔亦洁并飞鳞。其水东北流入巨洋,谓之熏冶泉。
【注释】
[1]朱虚:古代县名,西汉置,位于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
[2]熏冶泉水:在今山东省临朐县西南海浮山下。
[3]西溪:在今山东省临朐县北。
[4]濑(lái):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5]穷坎:深坑,深壑。
[6]目:命名、叫作。
[7]按:考求。
[8]《广雅》:三国魏张揖为增补《尔雅》所作的辞书,是一部训诂学汇编。
[9]金神谓之清明:《广雅·释天》中的文字。金神,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秋神。
[10]冶官:管理开采、冶炼金属的官署。
[11]取称:获取名称。
[12]澄明:清澈明洁。
[13]余:郦道元自称。
[14]侍节:侍奉、尽孝道。
[15]火流:出自《诗经·豳(bīn)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后来用“流火”“火流”代“七月”。
[16]命:召唤。(www.xing528.com)
[17]桂筍(sǔn):竹名,简,同“笋”。这里指代用这种竹子做的用于撑船的竹篙。
【译文】
巨洋水从朱虚县向北流入临朐县,熏冶泉水在此流进来。这条泉水源出西溪,奔腾的泉水在深涧下面流泻,泉溪岸上,源头的山麓旁边有一座祠庙,叫做冶泉祠。据《广雅》记载,金神名叫清明。此处是古时负责开采和冶炼金属的官员的驻地,水就因此取了熏冶这个名字。这里水色清澈透明,而且特别清凉,深渊底下几乎没有岩石,浅浅的沙底保留着水流冲荡而像雕镂成的纹路。中间有古台,与祠庙参差相对,后人把这里稍加修整装饰,作为嬉游的处所。南北两侧高峻的陡岸凌空而起,疏疏落落的树枝接连交错。先父太和年间镇守青州,当时我还年小,跟着父亲到东州来。到了火热的夏天,精神疲乏时,就带上琴,邀上几个好友,整日地在这里游乐。经常会划着一叶扁舟踏浪穿行。我们弹琴唱歌,互相应和,欢乐的情怀畅快异常。在这清幽的林泉间栖身,确实可以寄托情怀。稍东有一个湖,湖边出产鲜美的竹笋,不但气味芳香可比芍药,而且像鱼儿一般洁白清净。溪水向东北流入巨洋,称为熏冶泉。
【原典】
阳水[1]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礕头山[2]。其水北流注井,井际[3]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4]之音,惊川聒[5]谷,漰渀[6]之势,状同洪河[7],北流入阳水。余生长东齐,极游[8]其下,于中阔绝[9],乃积绵载[10],后因王事[11],复出海岱,郭金[12]、紫惠[13]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羇心[14],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注释】
[1]阳水:在今山东省青州市。
[2]礕(pī)头山:在今山东省青州市。
[3]际:靠近、接近。
[4]澎赑(bì):瀑布形成的轰鸣声。
[5]聒(guō):惊吵。
[6]漰渀(pēng bèn):水流奔腾激荡的样子。
[7]洪河:大河,古代多指黄河。
[8]极游:形容游玩的次数很多。
[9]阔绝:分别、离别。
[10]绵载:多年。绵:久长。
[11]王事:公事。
[12]郭金:人名,不详。
[13]紫惠:人名,不详。
[14]羇(jī)心:客游之心。
【译文】
阳水继续向东北流,石井水流进来。石井水发源于南山,山顶敞开,望去像门似的,俗称这座山为礕头山。源头出来的水向北流进一口大井,井紧靠广城东侧,三面石块堆垒,深达四丈多。水流汹涌激起浪花,形成瀑布一泻而下,轰隆的声音震撼山谷,惊天动地的水势如同大河一样,一直向北流进阳水。我生长在东齐,曾多次游于瀑布下面,中间阔别一去多年,后来又因公事重到海岱,与郭金、紫惠一起游石井,赋诗抒怀,终日嬉游,作客他乡得到莫大的慰藉,只是这条河有时畅通,有时阻断,令人遗憾。
【原典】
山上有长城[1],西接岱山[2],东连琅邪[3]巨海,千有余里,盖田氏之所造也。《竹书纪年》[4]梁惠成王二十年,齐筑防以为长城。《竹书》又云:晋烈公十二年,王命韩景子、赵烈子、翟员[5]伐齐,入长城。《史记》所谓齐威王越赵侵我,伐长城者也。
【注释】
[1]长城:指从泰山到琅邪的战国长城。
[2]岱山:泰山。
[3]琅邪:琅邪山,今山东省胶南市西南。
[4]《竹书纪年》:晋武帝时出土的写在竹简上的战国古书,是完成于战国末年的魏国史书。
[5]韩景子、赵烈子、翟员:人名,晋烈公时韩、赵、魏三大夫家成员。
【译文】
泰山上有长城,长城西面连接泰山,东面延伸到琅邪山和大海,全长一千多里,是田氏负责建造的。《竹书纪年》载,梁惠成王二十年,齐国修筑防御工事,造了长城。《竹书》又说:晋烈公十二年,周威烈王令韩景子、赵烈子、翟员讨伐齐国,攻进长城。《史记》中记载的齐威王经过赵国侵犯我国,攻打长城,就指此事。
【原典】
琅邪,山名也。越王勾践之故国也。勾践并吴,欲霸中国[1],徙都琅邪。秦始皇二十六年,灭齐以为郡,城即秦皇之所筑也。遂登琅邪大乐之山,作层台于其上,谓之琅邪台[2]。台在城东南十里,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里余,傍滨[3]巨海。秦王乐之,因留三月,乃徙黔首[4]三万户于琅邪山下,复[5]十二年。所作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广五里。刊石立碑,纪秦功德。台上有神渊,渊至灵焉,人污之则竭,斋洁[6]则通。神庙在齐八祠中,汉武帝亦尝登之。汉高帝吕后[7]七年,以为王国,文帝三年,更名为郡,王莽改曰填夷矣。
【注释】
[1]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2]琅邪台:在今山东省胶南市西南琅邪山上。
[3]傍滨:依傍、滨临。
[4]黔首:老百姓。
[5]复:免除赋税。
[6]斋洁:洁净地斋戒。
[7]吕后:即吕雉,刘邦的皇后。汉惠帝薨,吕后临朝称制凡八年。
【译文】
琅邪是山的名字,是越王勾践原来的国土。勾践吞并吴国后,试图称霸中国,就把都城迁到琅邪。秦始皇二十六年,灭掉齐国,把琅邪设立为郡,郡城是秦始皇所筑。秦始皇登上琅邪大乐山,在山上修筑了层台,称为琅邪台。台在城东南十里,独自耸立,在众山之中格外显眼。琅邪山周围二十里有余,旁边就是大海。秦始皇很高兴,因而在这里逗留了三个月,还把三万户平民迁移到琅邪山下,豁免移民十二年赋税。山上修筑的高台,台基有三层,每层高三丈,上层平坦宽广,二百多步见方,宽五里。在高名上刻石立碑,记载秦始皇的功德。台上有个很灵验的神渊,如有人将水弄脏,它就会干枯;如内心虔敬,使它保持洁净,水就畅通。这里的神庙是齐地八祠之一,汉武帝也曾登临此台。汉高帝吕后七年,把这里立为王国,文帝三年,改名为郡,到了王莽时又改称填夷。
相关链接
山东半岛的河流
沭水、巨洋水、淄水、汶水、潍水和胶水共六条河流,都是发源于山东半岛的河流,除了沭水流入江苏省以外,其余各条都流在山东半岛境内,或汇入干流或单独入海。沭水今称沭河,发源于山东省沂蒙山脉,南流入江苏省。进入江苏省后,水道纷乱,水灾频仍。1949年被整治改造,人工开凿了新河道,经连云港北的临洪口入海,称为新沭河。巨洋水今称弥河,发源于沂山南麓,在昌乐县附近流进莱州湾,全长大约200千米。淄水今称淄河,是小清河的支流,发源于莱芜市鲁山东南麓,东流经过临淄县,经广饶县流进小清河,全长约140千米。汶水今称汶河,是《水经注》立篇的两条汶水之一。此河是潍河的支流,发源于临沂市沂山,东流至寿光、昌邑一带流进潍河,全长100多千米。潍水今称潍河,发源于山东沂水县官庄乡箕山西麓宝山坡村东北,流至莒县库山村南与南源汇合。后流至五莲县管帅镇,进而向北流入渤海。全长约240千米。股水今称胶河,发源于山东半岛青岛市铁镢山,北流进渤海湾,全长约170千米。它的下游河道,在元朝已经过人工开凿,即今肢莱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肢莱河的水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逐渐演变为胶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