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经注全鉴》-卷二十五:泗水、沂水、洙水

《水经注全鉴》-卷二十五:泗水、沂水、洙水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冈之西际,使得泗水之源也。我过去因公事,曾沿徐水、沇水走过,又曾路经洙水、泗水,当时我派人去探寻泗水的源头。查明泗水发源于卞县旧城东南,桃墟的西北。桃墟有个漏泽,方圆十五里,泽水清澈澄碧,平静如镜,水深三丈不到,泽西紧靠一座小土山,俗称妫亭山,大概是因为有了陶墟、舜井,因而又有了妫亭的名称。泗水在卞县与洙水汇合。泗水自城北南径鲁城,西南合沂水。如今泗水南有孔子墓。

《水经注全鉴》-卷二十五:泗水、沂水、洙水

【原典】

泗水出鲁卞县北山

地理志》曰:出济阴乘氏县。又云:出卞县北。《经》言北山,皆为非矣。《山海经》曰:泗水出鲁东北。余昔因公事,沿历徐、沇,路径洙、泗,因令寻其源流。水出卞县故城东南,桃墟西北。《春秋·昭公七年》,谢息纳[1]季孙之言,以孟氏成邑与晋而迁于桃。杜预曰:鲁国卞县东南有桃墟,世谓之曰陶墟,舜所陶处也。井曰舜井,皆为非也。墟有漏泽,方一十五里,渌(lù)水澂(chéng)渟,三丈如减,泽西际阜,俗谓之妫(guī)亭山,盖有陶墟、舜井之言,因复有妫亭之名矣。阜侧有三石穴,广圆三四尺,穴有通否,水有盈漏,漏则数夕之中,倾陂竭泽矣。左右居民,识其将漏,预以木为曲洑[2],约障穴口,鱼鳖暴鳞,不可胜载矣。自此连冈通阜,西北四十许里。冈之西际,使得泗水之源也。《博物志》曰:泗出陪尾。盖斯阜者矣。石穴吐水,五泉俱导,泉穴各径尺余,水源南侧有一庙,栝(guā)柏成林,时人谓之原泉祠,非所究也。泗水西径其县故城南,《春秋·襄公二十九年》,季武子取卞,曰:闻守卞者将叛,臣率徒以讨之是也。南有姑蔑城,《春秋·隐公元年》,公及邾(zhū)仪父盟于蔑者也。水出二邑之间,西径郚(wú)城北,《春秋·文公七年》,《经》书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须句,遂城郚。杜预曰:鲁邑也。卞县南有郚城,备邾难也。泗水自卞而会于洙水也。

【注释】

[1]纳:采用。

[2]曲洑(fú):堵塞堤岸洞口的物料,多用木料或柴草木为之。

【译文】

泗水发源于鲁卞县的北山。

《地理志》记载:泗水发源于济阴乘氏县。又说:发源于卞县北面。《水经》则说发源于北山,以上这些说法都不正确。《山海经》记载:泗水发源于鲁东北。我过去因公事,曾沿徐水、沇水走过,又曾路经洙水、泗水,当时我派人去探寻泗水的源头。查明泗水发源于卞县旧城东南,桃墟的西北。《春秋·昭公七年》记载,谢息采纳季孙的建议,把孟氏的成邑献给晋国,把居民迁移到桃邑。杜预说:鲁国卞县东南有个桃墟,世人称为陶墟,说是舜制陶的地方;那里有个井叫舜井,这些其实都不对。桃墟有个漏泽,方圆十五里,泽水清澈澄碧,平静如镜,水深三丈不到,泽西紧靠一座小土山,俗称妫亭山,大概是因为有了陶墟、舜井,因而又有了妫亭的名称。小山旁有三个石洞,洞口大小约三四尺,石洞有通有塞,泽水有时满满的,有时又耗掉,一漏水几天之间就会泽底干涸。附近居民看出将要漏水了,就预先用木料做成曲洑,挡在洞口,水干涸之后,泽底鱼鳖全都暴露出来,多得运也运不完。从此处的小丘向西北方走,山冈绵延四十多里,山冈的西边就从见到泗水的源头了。《博物志》记载:泗水发源于陪尾,就指这座山丘。这里有五个石洞向外涌水,各洞口直径大约都有一尺多。水源南侧有一座庙,四周有成片的栝树和柏树林,当时人们称它为原泉祠,但我没有考证过。泗水向西流过卞县旧城南面,《春秋·襄公二十九年》,鲁上卿季武子攻取卞邑,说:听说据守卞的军队要反叛,我率兵前去讨伐。卞县南边有座姑蔑城,《春秋·隐公元年》记载,隐公和邾仪父在蔑城会盟。泗水发源于卞县旧城和姑蔑城之间,向西流过部城北面。《春秋·文公七年》记载,《经》中记录,鲁文公讨伐邾,三月甲戌日攻取须句,于是就筑了部城。杜预说:部城是鲁国的城邑。卞县南有郚城,是为防备邾有外患时而修筑的。泗水在卞县与洙水汇合。

【原典】

《从征记》[1]曰:洙、泗二水交于鲁城东北十七里,阙里[2]背洙面泗,南北百二十步,东西六十步,四门各有石阃,北门去洙水百步余。后汉初,阙里荆棘自辟[3],从讲堂至九里。鲍永[4]为相,因修飨祠,以诛鲁贼彭丰[5]等。郭缘生言泗水在城南,非也。余按[6]国语》,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7]断罟(gǔ)弃之。韦昭云:泗在鲁城北。《史记》《冢记》[8]、王隐《地道记》,咸言葬孔子于鲁城北泗水上。今泗水南有夫子冢。《春秋孔演图》[9]曰:鸟化为书,孔子奉以告天,赤爵衔书,上化为黄玉。刻曰:孔提命[10],作应法,为赤制[11]。《说题辞》曰:孔子卒,以所受黄玉葬鲁城北,即子贡[12]庐墓处也。谯周云:孔子死后,鲁人就冢次而居者,百有余家,命曰孔里。《孔丛》曰:夫子墓茔方一里,在鲁城北六里泗水上,诸孔氏封[13]五十余所,人名昭穆,不可复识,有铭碑三所,兽碣具存。《皇览》[14]曰: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诸异树,不生棘木刺草。今则无复遗条矣。泗水自城北南径鲁城,西南合沂水

【注释】

[1]《从征记》:东晋戴延之著。

[2]阙里:今山东省曲阜市城中。

[3]自辟:自己除去。

[4]鲍永:东汉光武帝时人,字君长,上党屯留(今山西省屯留县)人。

[5]彭丰:东汉时人,董宪起兵时,任裨(pí)将。

[6]按:探寻、考究。

[7]里革:春秋鲁宣公的大夫。

[8]《冢记》:当作《冢墓记》,具体不详。

[9]《春秋孔演图》:谶(chèn)纬之书,撰者不详。

[10]提命:犹如耳提面命。

[11]赤制:指汉朝国运期限。

[12]子贡:即端木赐,春秋卫国人,字子贡,孔子弟子。

[13]封:坟墓。

[14]《皇览》:书名,三国魏人王象、缪袭等撰,记载先代冢墓之处,以供皇王省览,故称《皇览》。

【译文】

《从征记》记载:洙水和泗水在鲁城东北十七里处相汇,阙里城背靠洙水面临泗水,南北一百二十步,东西六十步,四面城门都有石门槛,北门离洙水一百多步。后汉初期,阙里的荆棘开始被清除,从孔夫子的讲堂到九里。当时鲍永任宰相,于是在阙里修建了飨祠,将鲁贼彭丰等人处死。郭缘生说泗水在城南,是不对的。我查考过《国语》,夏天鲁宣公在泗渊撒网滥捕,大夫里革割断渔网,把它扔掉了。韦昭说:泗水在鲁城北边。《史记》《冢记》、王隐《地道记》都说孔子安葬在鲁城北面的泗水上。如今泗水南有孔子墓。《春秋孔演图》记载,鸟变成了书,孔子捧着书向上天祷告,有一只红雀飞来衔书,飞起来变成一块黄玉,上面刻着:孔子受天之命,立法规,定国运之期。《说题辞》记载:孔子去逝,人们把他得到的黄玉一起陪葬在鲁城北,就是子贡墓屋所在的地方。谯周说:孔子死后,鲁国人来到孔子墓边居住的有一百多家,就称这里为孔里。《孔丛》记载:孔夫子的墓方圆一里,在鲁城北面六里的泗水畔。孔氏宗族的坟墓共五十多座,人名辈分已辨别不清,墓铭碑有三所,各种石兽石碑还在。《皇览》记载:孔子的弟子们从各地带来珍奇的树苗种在墓地,因而墓地上有许多异树,不生荆棘和刺草。到了今天,那些珍稀树木连一棵都不剩了。泗水从城北向南流经鲁城,在西南与沂水汇合。

【原典】

永平中,锺离意[1]为鲁相,到官,出私钱万三千文,付户曹[2]孔訢,治[3]夫子[4]车,身[5]入庙,拭[6]几席、剑履。男子张伯[7]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怀其一,以六枚白[8]意。意令主簿[9]安置几前。孔子寝堂[10]床首有悬瓮,意召孔訢问:何等瓮也?对曰:夫子瓮也,背有丹书[11],人勿敢发也。意曰:夫子圣人,所以遗瓮,欲以悬示后贤耳。发之,中得素书[12]。文曰:后世修吾书,董仲舒[13];护吾车、拭吾履、发吾笥[14],会稽[15]锺离意;璧有七,张伯藏其一。意即召问伯,果服焉。

【注释】

[1]锺离意:东汉人,字子阿,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为鲁相。

[2]户曹:掌管民户、祠祀、农桑的官署。

[3]治:修。

[4]夫子:孔子。

[5]身:亲自。

[6]拭:擦洗。

[7]张伯:东汉永平年间人。

[8]白:禀告。

[9]主簿:官名,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10]寝堂:寝室。

[11]丹书:朱笔书写的文字。

[12]素书:写在帛绢上的文字。(www.xing528.com)

[13]董仲舒:西汉哲学家,广川(今河北省景县)人。

[14]笥(sì):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

[15]会稽:郡名,秦置,今江苏省苏州市。

【译文】

东汉永平年间,锺离意任鲁相,上任时,拿出自己的钱一万三千文交付给户曹孔訢,要他修治整理孔子的车,锺离意亲自入庙,擦拭孔夫子的旧物:案几、坐席、佩剑和鞋子。男子张伯割除堂下杂草时,在土中发现七枚玉璧,张伯藏了一枚,拿着六枚去禀告锺离意。锺离意令主簿把玉璧安放在几前。孔子卧室床头挂着一只瓮。锺离意叫来孔訢问:这是什么瓮?孔訢回答:这是夫子的瓮,背后有朱砂写的字,人们都不敢打开。锺离意说:夫子是圣人,他之所以留下这个瓮,是想启示后世的贤人。于是打开瓮,里面有一块白绢,上面写着:后世编纂我的书的是董钟舒;保护我的车、擦我的鞋、开我的箱的,是会稽锺离意;玉璧有七枚,张伯藏了一枚。锺离意立即叫来张伯询问,张伯果然招认了。

【原典】

孔庙[1]东南五百步,有双石阙,即灵光[2]之南阙,北百余步[3]即灵光殿基,东西二十四丈,南北十二丈,高丈余,东西廊庑[4]别舍[5],中间方七百余步;阙之东北有浴池,方四十许步;池中有钓台,方十步,台之基岸,悉石也,遗基尚整[6]。故王延寿[7]赋曰:周行[8]数里,仰不见日者也。是汉景帝[9]程姬子鲁恭王之所造也。殿之东南,即泮宫[10]也,在高门直北道西,宫中有台,高八十尺,台南水东西百步,南北六十步,台西水南北四百步,东西六十步,台池咸结石为之,《诗》[11]所谓思乐泮水也。

【注释】

[1]孔庙:祭祈孔子的祠庙。在今山东省曲阜市。

[2]灵光:即灵光殿,在今山东省曲阜市东。

[3]步:古代长度单位,历来定制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当时尺小,一尺约合今天的23.1厘米。

[4]廊庑(wǔ):厅堂周围的屋子。

[5]别舍:其他房舍。

[6]整:完整。

[7]王延寿:东汉辞赋家,王逸之子,字文考,一作子山,南郡宜城(今湖北省宜昌市)人,有《鲁灵光殿赋》传世。

[8]周行:绕行。

[9]汉景帝:即西汉皇帝刘启。

[10]泮(pàn)宫:古代的学校

[11]《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大类。本称“诗”“诗三百”,“经”是汉儒加上去的。

【译文】

孔子庙东南面五百步,有一对石阙,就是灵光殿的南阙,北面一百多步就是灵光殿旧址,东西二十四丈,南北十二丈,高一丈多;东西两边是廊屋和别舍,中间方七百多步;石阙东北有一个浴池,周围约四十步;池中有个钓台,方十步,台的基岸都用石头砌成,遗基还较完整。所以王延寿作赋说:绕行好几里,仰头不见天日。这是汉景帝妃子程姬的儿子鲁恭王修筑的。灵光殿的东南面,就是学宫,在高门正北的大路西边,学宫中有座台,高八十尺,台南面的水池东西一百步,南北六十步,台西水池南北四百步,东西六十步,台池都用石块砌成,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在泮水之畔多么快乐!

【原典】

延之[1]盖以《国语》[2]云,吴王夫差[3]起师,将北会黄池[4],掘沟于商[5]、鲁[6]之间,北属[7]之沂,西属于济[8],以是言之,故谓是水为吴王所掘。非也。余[9]以水路求之,止有泗川[10]耳。盖北达沂,西北径于商、鲁,而接于济矣。吴所浚广[11]耳,非谓起自东北受沂西南注济也。

【注释】

[1]延之:即戴延之,东晋小说家,名祚(zuò),江东(今安徽芜湖以下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人,著有《西征记》,今佚。

[2]《国语》: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亦称《春秋外传》。

[3]夫差:春秋吴王,困勾践于会稽,后被勾践灭国。

[4]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济水与黄沟交汇处。

[5]商:春秋诸侯国宋的别称。周灭商后,封商贵族微子的后代于宋,故宋又称为商。

[6]鲁:古地区名,春秋时鲁国故地(今山东省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沭(shù)河流域),秦汉以后仍沿称这些地区为“鲁”。

[7]属(zhǔ):连接。

[8]济:古水名,在今山东省。

[9]余:郦道元自称。

[10]泗川:即泗水,源出今山东省泗水县蒙山南麓,四源并发,故名。

[11]浚广:疏通并拓宽。

【译文】

戴延之可能是根据《国语》中所说:吴王夫差起兵,将北上黄池,在商、鲁之间开沟挖渠,北面与沂水连接,西面通到济水。根据这段记载,所以认为这条水是吴王开掘的。其实并非如此。我根据水路探察,此处只有泗水。向北通沂水,西北流过商、鲁,然后就与济水相接了。吴王只是疏浚并拓宽了水道罢了,而不是从东北起开掘引入沂水并向西南流入济水。

相关链接

泗水

泗河,淮河流域南四湖微山湖)支流,是山东省中部较大河流。古称泗水,为四渎八流之一。发源于新泰市东南太平顶山西麓上峪村东黑峪山。元代以前,泗河系淮河的一条最大的支流,流经泗水、曲阜、兖州、微山等地,出境后经徐州、邳县、宿迁等地至淮阴西注入淮河。

泗河为古代著名的大川,南四湖形成后,泗河仅余下从河源到鲁桥入湖的一段,新中国成立后后在入湖段另挑新河,改由新闸南入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