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志塬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是由于地板裂变挤压隆起和黄土移动堆积形成的,距今已有两百万年历史。因其是黄土高原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块大平塬,加之黄土堆积厚,农耕历史悠久,故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塬面是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主体地貌,地形起伏较小,开阔平坦。
董志塬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是由于地板裂变挤压隆起和黄土移动堆积形成的,距今已有两百万年历史。因其是黄土高原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块大平塬,加之黄土堆积厚,农耕历史悠久,故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
董志塬北起庆城桐川乡一线,南止泾河谷地,东西介于马连河和蒲河之间,包括庆阳市西峰区全部及庆城县、宁县、合水县各一部分,南北最长处长110公里,东西最宽处50公里左右,面积910平方公里。塬面海拔1200~1450米,有13条较大河沟呈辐辏状向塬心伸入,分割塬面成多片碎块,一般沟壑深150~200米,大小沟壑占面积的61%,荒坡又占沟壑面积的57%。塬面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年均温度8℃~10℃,无霜期150~180天。
塬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4.7%,地势开阔平坦。塬与塬之间为河谷与沟谷分割,组成本区地貌单元的有塬面、沟坡、沟谷、河川。塬面是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主体地貌,地形起伏较小,开阔平坦。塬心地面坡度约在1°~ 2°,塬边向沟谷倾斜。沟坡是塬面和沟谷之间的倾斜面,高程低于塬面,坡度一般在7°~25°。沟谷是沟边线到流水线之间的陡坡地,为水力侵蚀而成。沟谷中常有悬崖陡壁出现,由于长期剧烈的流水侵蚀,沟谷不断下切,沟头不断延伸,谷底多呈“V”形发育。中部残塬沟壑区以沟为主,中间夹有梁峁或土岘子,成为沟与沟之间的分界线和连接地。(www.xing528.com)
董志塬是大自然一份丰厚的馈赠,独擅一方形胜,更是一方文明的滥觞之地。
陇原春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