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的修养与问题解决方式-一种符合实际的心灵儒学

孔子的修养与问题解决方式-一种符合实际的心灵儒学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两个案例加以对比,可以发现,孔子自己的人生态度与其对待具体问题的态度是完全一致的。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孔子不仅注重内心的修养,也注重人生所遭遇之问题的实际解决。以上四点构成了孔子应对具体事务或人生问题的基本框架。与儒家不同,佛道两家通常是直取最后的心灵修养之路,并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俗世奋斗之意义的。因为“实用”一词,总有偏重经验实效的意味。

孔子的修养与问题解决方式-一种符合实际的心灵儒学

将两个案例加以对比,可以发现,孔子自己的人生态度与其对待具体问题的态度是完全一致的。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孔子不仅注重内心的修养,也注重人生所遭遇之问题的实际解决。

第二,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孔子鼓励人们首先以积极的心态去了解外部世界,并培养与之相匹配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通过不懈的努力,当最后发现问题不能解决或理想不能实现时,孔子建议培养并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第四,究竟是偏于心性修养,还是偏于解决问题之能力的培养与实践,须依具体情势而定。(www.xing528.com)

以上四点构成了孔子应对具体事务或人生问题的基本框架。为了更好地理解孔子的观点,不妨将孔子的态度和佛家、道家的态度做个对比。与儒家不同,佛道两家通常是直取最后的心灵修养之路,并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俗世奋斗之意义的。

佛学会告诉你,人们追求的世俗价值乃是一种执着,如《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人生要解脱,就应该放下对它们的执着。道家也是这样,它会告诉你一切世俗价值都是相对的。比如“美”。庄子曰:“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15]这是说每个人心中美的标准不同,执着于自己的观点,就会产生我是而他非的分歧。人如果深陷是非分歧之中,便不得自由。而要想获得心灵的自由,就应该放弃追求世俗相对的价值,这样才能与道为一,逍遥自在。但是孔子不是这样的,孔子肯定人们对世俗价值的追求,认为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势之下,才应放下此种追求而偏重心性的修养。当然,孔子不是说在追求世俗价值的过程中就不需要修养了,而是说在不得已的形势下,只好偏重心性的修养。正因如此,社会上才会出现一种通俗的认识,即儒家是入世之学,道家是避世之学,佛家是出世之学。

到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稍微推测或者说猜测一下孔子哲学的特征。从以上两个案例来看,孔子哲学并不是纯粹的修养之学,也不是纯粹的实用之学,而是接近一种实践哲学。李泽厚称儒家是“实用理性”[16],但我更愿意用“实践哲学”的名号。因为“实用”一词,总有偏重经验实效的意味。而我认为孔子哲学只是注重与现实的互动,主张通过与现实情势的互动去建立个体人生的意义,去损益自己的目标和能力,它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想主义”一面,并非一切都是实用导向的。就此而言,我认为孔子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当然孔子的实践哲学又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有所不同。两者最大的一个不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物质生产劳动为第一实践的。李泽厚的哲学继承了这一点。但孔子哲学不是以劳动为第一实践,而是以仁爱情感为第一实践的。我们接下来将对此展开详细的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