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仁爱本源的实践哲学:孔子哲学讲录

仁爱本源的实践哲学:孔子哲学讲录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办方给我安排的题目是“儒家哲学与人生修养”,但我今天打算集中讲孔子的哲学。另一方面,自孔子以后,特别是先秦之后,儒家哲学受其他各家学说的影响很大,吸收了各家的思想和修养方法,讲后世的儒学不利于凸显儒家哲学的特质,且会有争议。但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讲他的思想是最能凸显儒家学说的特质且是最没有争议的。

仁爱本源的实践哲学:孔子哲学讲录

论年纪,今天在座的各位有一些已是我的长辈,所以给大家做一场关于人生修养的报告,在下深感惶恐,毕竟就人生阅历而言,我的阅历远不如大家。所以我打算多给大家讲一讲古代圣贤的教导,而不是我自己的人生体验。不过,儒家的学问总与个人的生命体验相关联,因此我还是忍不住想给大家分享一小段人生经历,这段经历与我认同儒家哲学并走上儒学研究之路有关,也与这次讲座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上本科的时候,我对佛家、道家哲学非常感兴趣,经常会读一些相关书籍。一次暑假回家,母亲发现我天天在家里面读佛经,又总说些一切如梦幻泡影之类的话,她便很伤心。于是她对我父亲说:“你这个儿子是白养了,不知哪一天就跑到庙里去了。”我父亲平时很少跟我有严肃的交流,但那天他非常严肃地问我:“你妈说的是不是真的?”从言语和表情里,我能感受到他心底里的那份恐惧。我本来也没有这种想法,同时也为了让他放心,于是就坚定甚至带点生气地说:“我妈整天瞎操心,这是我们留的课程作业!”父亲听到我的话就放心了,从此不再过问;母亲当时则将信将疑,后来才慢慢地放心了。我对这件事的印象非常深,因为这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人的情感,说得狭隘一点,人的亲情,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它?这是儒家哲学与道家、佛家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歧点。道家主张超脱个人的私情,《庄子》里面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说圣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2]佛教也把人的情感看作一种执着,认为一个人如果执着于世俗情感,那么他将很难获得解脱。但儒家的态度似乎恰恰相反,儒家主张因人情而作礼乐,也就是说一切制度、仪式甚至道德都应该缘人情而建,其目的是为了安顿人情。儒家当然也主张调适人情、约束人情和克制欲望,但并没有将情感本身看作一种必须克服的障碍。也许是我的慧根不够,反正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越来越赞成儒家对待情感的态度(主要是先秦儒家的态度,而不是宋明道学的态度)。这是我认同儒家哲学的一个重要机缘。我今天给大家讲儒家哲学,就是要强调情感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会详谈,现在还是回到讲题上来。

主办方给我安排的题目是“儒家哲学与人生修养”,但我今天打算集中讲孔子的哲学。这一方面是因为儒家有着悠久的传统,其内部有着复杂的思想体系,很难通过一次讲座把它们讲清楚,牵扯太多反而会讲得很乱。另一方面,自孔子以后,特别是先秦之后,儒家哲学受其他各家学说的影响很大,吸收了各家的思想和修养方法,讲后世的儒学不利于凸显儒家哲学的特质,且会有争议。比如有人会说宋明道学是佛学化、道学化的儒学,魏晋时期的儒学是玄学化的儒学,荀子儒学受到了法家的影响,而少有争议的孟子,至少荀子还说他“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3]。但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讲他的思想是最能凸显儒家学说的特质且是最没有争议的。所以我今天集中介绍一下孔子的哲学及其与人生修养的关系。(www.xing528.com)

为了使大家对孔子哲学有直观的把握,我们先从两个案例着手讨论,然后再进入孔子的哲学,最后再讲孔子的哲学如何落实在人生修养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