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性的困境中,希望之光有待发现。光,有的来自国家政策,有的来自地方行政部门,有的来自乡村班主任潜力的实现与人性力量的表达。当前,教育行政部门在关注,相关校长也有变革的需要,家长和孩子更是直接的受益者和变革的需求者。所有的力量事实上也都存在,每个系统构成都可能是有力量的,互动甚至会产生更多有意义的空间和机遇。关键是谁在更主动地促成,难点是实现力量的整合、叠加和创生。
有研究团队以微信群为平台和桥梁,建立乡村班主任的发展共同体,展开真实的合作与平等的沟通。有研究者介绍,自2016年7月以来,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江西省教科所、台湾台南大学的教授及杂志编辑、部分都市名班主任们合作,在全国寻找到有志于研究的乡村班主任,和他们一起建立了“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微信群,开展了丰富而有内涵的乡村班级建设研究,包括如何开发自然资源,如何提升乡村学生的自信心,如何建设有发展力的班集体,如何建立基于乡村的家校合作机制,如何提升乡村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等。不到一年,来自天南海北的乡村班主任们快速成长,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边合作,发展状态令人兴奋。该研究证明,乡村班主任可以是乡村班级建设的主体,是乡村班级建设思想与理论的真正创生者。
城乡班主任合作建设研究共同体,将为中国班主任,乃至于中国教育改革研究贡献独特的力量。有城市班主任分享了城乡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过程,认为城乡班主任合作首先要平等交往,城市班主任要改变过客、看客心态,乡村班主任要多一些开放、学习和转化意识,双方多一些深层互动意识;其次,城乡班主任合作要基于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协同开展有关项目,如阅读联盟活动,师生之间传递鼓励和期待,成为彼此的榜样和学习资源。
更为重要的是乡村班主任抱团取暖,成立学习和成长共同体。有乡村班主任分享了自己的改变历程,指出在班主任精英培训班里,乡村班主任们一起培训,参加现场观摩、项目研究等,在专业交往与互动交流中改变了学习力、教育观和执行力,建立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命运共同体,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学生发展和自己的专业发展。(www.xing528.com)
无论是台湾的研究者还是大陆的乡村班主任,无一例外都介绍了学校、家庭、社区合作。有台湾研究者认为,家、校、社合作是一种教育理念,学校、家庭、社区可以成为合作的教育共同体,而紧密的家校社合作能开创新的教育格局,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当城乡班主任合作,当大中小学教师合作,当家校社合作,当乡村班主任之间合作,当理论与实践相融通,我们完全能够预期,在乡村和城市能够创生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班级建设实践,能够实现研究共同体的自我建设与发展。鉴于当前乡村班主任发展的弱势状态,首要的任务是增强乡村班主任的专业内涵,促成乡村班主任的自我发展,提升乡村班主任的修养,而不能简单地依靠外部的“援助”;不是城市支援乡村,也不是大学教师对乡村教师开展培训,而是要进行真实的合作,以实现所有参与主体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