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管理智慧-《班主任之友》公益论坛与南京笔会回顾

探索管理智慧-《班主任之友》公益论坛与南京笔会回顾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博2018年7月30日,仲夏的南京,热情似火,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余名一线班主任齐聚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参加“2018年《班主任之友》第四届公益论坛暨南京笔会”。上午8点30分,笔会开幕。附1三段追随,三种蜕变杨雪梅2018年7月29日,南京,这已是我第三次参加《班主任之友》笔会。听闻《班主任之友》笔会将于曲阜召开,从未出过远门的我背起行囊,便贸然地去赴会。

探索管理智慧-《班主任之友》公益论坛与南京笔会回顾

高 博

2018年7月30日,仲夏的南京,热情似火,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余名一线班主任齐聚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参加“2018年《班主任之友》第四届公益论坛暨南京笔会”。本次笔会大咖云集,以“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班主任能力修炼”为主题,分六个专题共同探讨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困惑与解决问题的多样路径。

上午8点30分,笔会开幕。《班主任之友》杂志社张红梅社长致开幕词,介绍了《班主任之友》杂志的创办历史、学术地位以及取得的成绩,也表达了对与会老师的敬佩、期待与感谢。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张文艺副校长致欢迎词,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和德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对所有参会的专家和同仁表示诚挚的欢迎。

简短而隆重的开幕式后,为期一天半的专题发言与研讨活动正式开始,分别有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季教授作题为《班主任的关注点与专业自成长》、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齐学红教授作题为《时间管理与班主任职业生涯规划》、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迟毓凯副教授作题为《基于心理学的学生问题处理策略》、《班主任之友》杂志社副主编熊华生教授作题为《班主任制将走向何方》、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作题为《恒心与智慧》、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李家成教授作题为《追求班主任研究领域的知识创生、积淀、传播与转化》的专题发言。

六位专家的专题发言,有宏观有微观,有理论有实践,有现实有理想,以问题和问题解决为导向,紧扣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高屋建瓴地给与会班主任以实实在在的指导。如李季教授讲从普通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到专业班主任的成长过程,提出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守望麦田、等待花开的事业。李教授在发言中强调:关注是一种心理需求,关注是一种情绪态度,关注是一种自成长方式。再如王栋生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教育故事,向老师们传达了他的教育管理观念与教育理想,引发老师们的深思。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看得见的培训、带得走的能力。

每位专家专题发言后,都安排了专题研讨环节,围绕专家发言的内容将研讨推向高潮。研讨嘉宾多为《班主任之友》封面人物,他们都是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有着丰富的经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用生活化的语言,引理论,谈案例,对专家的观点给予补充和诠释,现场张弛有度,大家亦思亦感,有层次,有深度,有效果。

一天半的学习,是教育观点的分享,是教育思想的碰撞,是教育智慧的交锋,老师们对此次笔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期待第五届笔会的再聚首!

附1

三段追随,三种蜕变

杨雪梅

2018年7月29日,南京,这已是我第三次参加《班主任之友》笔会。那份乍到的生涩和初次带队的无措早已在编辑们盈盈的笑意和亲切的问候中褪却,整个人,整颗心,瞬间便有了归属和方向。

在班友论坛的这个场,我总有触动,总有收获,也始终没有忘记让自己成长,让蜕变发生。

一、起步

2016年,恰逢身处特殊教育的我处于个人成长迷茫期,我不知道在一片贫瘠中自己能做些什么,成长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听闻《班主任之友》笔会将于曲阜召开,从未出过远门的我背起行囊,便贸然地去赴会。那一年,两个人,两番际遇,改变的是我挺立于教育中的姿态。

晚间的沙龙上,王晓春老师讲起了他自己的一段成长经历。在学校里,当别人都在家长里短的闲聊中消磨时光时,他却一次次将书和笔作为自己最长情的伙伴。从不理会别人的指点非议,他说:“说够了,他们自然就不说了!”他也从不在意“王晓春有病”这样的中伤,他说:“终有一天,那些人会连我的背影也望不到!”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只要想成长就永远都有路可以走;原来,即便身处荒野,我也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来让自己成长。那一刻,迷茫中的我拨开眼前的迷雾,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另一种可能。

另一番触动来自李家成教授,他在《在现在,播下未来的种子》报告中说,当下班主任工作的发展,理论层面令人担忧,实践层面又迷惘重重,但我们却可以在当下埋下实践创新的种子,以不断拓宽的教育视野、不断生成的实践智慧、不曾停滞的理论建设,让班主任专业发展有着更加美好的朝向。一番话,安抚的是我那颗为孩子们难有成长、为班级管理难有建树而焦躁的心。在班级管理中,我开始用文字梳理琐碎,用思考丈量脚下的路,用长远的目光审视成长;我也开始相信,我播下的种子,早晚会开花,不是在现在,就是在未来。

二、成长

2017年的常州笔会,当我站在时光的节点上回望过去那一年所走的路,才惊觉,自己竟有了飞速的成长。带着上一次笔会的思考,我潜心阅读,专注于用文字思考教育;我不断尝试,持续让耕耘在笔下开花。近百篇教育文章的发表、特约记者、专栏策划等做梦都不敢想的机会,一次次降临。而且,我也顺利地通过了威海市名班主任的考核工作。回首来路,我深知,是上一次曲阜笔会,开阔了我的教育视野,明晰了我的教育方向,让我开始有了自我成长的底气。

常州的夜是有温情的。车次原因,到达的时间已近夜深,万万没想到的是,好几位编辑还在那里候着。何星编辑笑着迎上来:“你是杨雪梅老师吧!”我一怔,感动之情油然而生,杂志社的编辑给了我灯火下最温暖的守候。

常州的夜也因为陈雪娇编辑的陪伴让我有了别样的收获。她告诉我,杂志看中的不单单是老师的文笔,更看中一篇文章是否有深度的思考,是否在做法上有可行性,是否能给读者以某种教育启示;她鼓励我,虽然特教的文章受众面窄,但只有多写多投,才知道差距在哪里;她还对我的文章提出了非常中肯的修改意见……我的教育写作,开始将思考指向了纵深处,也开始带有了浓浓的人性关怀。

三、发展

2018年,我的身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我的身后,站立的是一个团队和几十颗渴望成长的心。

20个人,从山东半岛的最东端浩浩荡荡地奔赴南京。会场上,我看到的是我的团队成员们无比专注的学习态度:他们说,这样的心灵洗礼竟是好多年没有过的了;他们说,走出来后,才发现自己的班级管理就是低着头拉车,早就忘了抬起头来看看前方的路;他们说,在这样的一场视听盛宴中,自己有了全新的成长方向,要做学生心灵的“点灯人”……还有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开始期待着下一年与班友论坛的倾情相约了。

这次笔会,再次见到了吴非老师。老人家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教师应当有智慧,否则他的工作很难有价值,这智慧就来自永不停歇的学习与充电。”他还说:“一个学校最可怕的状态就是,一群愚蠢的老师在辛苦地工作。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绝不能人云亦云。”想起了之前读吴非老师的书,我曾经随手敲打下了这样的文字:“希望自己能够在教育田地里植两株玫瑰。一株植于学生的心田,以爱为根,以良善为枝干,以感恩、悲悯的情怀为芽叶,让独立自由的思想在心灵之树上开出富有人情味的花朵;另一株我会植于自己头脑间,用阅读去滋养它,用思考去浇灌它,用笔间流动的清泉为它涤去这漫天风沙中积下的尘土,然后等着它热烈地绽放。”2018年南京的盛夏之约,更加坚定了我植下头脑间玫瑰的信念,我相信当它盛绽之日,我便具有了专业自主的意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找寻到了专业研究的方向,而不是做人云亦云的应声虫。

三次出走,三段追随,三种蜕变! 与《班主任之友》的缘与约,开始了,便不想再错过!

附2

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立交桥”——《班主任之友》南京笔会有感

马景才

班主任怎样才能成长得更快? 这是许多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共同面对的问题。有人说,班主任前几年成长很快,等到基本适应班主任工作后又很快进入瓶颈期,以至于以后的班主任工作都在原地打转或者徘徊不前。如此发展下去,看不到希望也没有成就感,自然会进入倦怠期,以至于出现不愿意再当班主任,甚至觉得带班是一种累赘,根本体会不到当班主任的新鲜感和幸福感。你是否也有这种感觉? 可能很多班主任深表同感。找到班主任快速发展的途径成为跨越班主任发展瓶颈期的关键

《班主任之友》在南京举行的笔会似乎帮我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次笔会见到了许多优秀的一线班主任,诸如陈宇、于洁、钟杰、梁岗、樊晓薇、张玉石、耿玉苗、李竹平等,更见到了许多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者——高校教师,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李季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的齐学红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的迟毓凯教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熊华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家成教授;见到了德高望重的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还见到了《班主任之友》的编辑们。本次笔会实在是大开眼界。我发现,班主任成长除了班主任自己的实践和探索,还有两个重要的途径。

一、高校教师的理论指导

班主任工作看似与高校教师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高校教师是班主任工作的观察者和研究者,甚至是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推广者。他们的科研团队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他们的实践团队和班主任一起进行着主题式实践研究,他们的权威平台和超高人脉也为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推广提供了便捷。

(一)观察与研究

高校教师是班主任工作的观察者和研究者。他们利用自己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观察和研究一线班主任的教育实践与成长经历,分析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的得失,进而提炼出科学的教育实践理论。然后将这些教育理论用于对一线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理论体系。最终这些来自实践的教育理论还是用来指导班主任工作。一线班主任得到这些理论指导,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会使自己的教育实践更加科学有效更加系统化。因此,高校教师的理论指导也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条件。

比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李季教授通过观察研究一线班主任,并根据每个班主任自身的实践特点为其量身打造了理论体系,使众多班主任获得了专业成长与发展,乃至成为名班主任。如主打“叙事式走心班会”的高飞、“关注行为细节,主张以爱育爱”的何汝玉、“关注心灵语言,做心理同龄人”的张玉石、“关注激励成长,让希望重生”的钟杰等,以至于李季教授说他几乎带出了一个“广东军团”。

(二)团队与实践

高校教师大多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这些团队在进行着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研究,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甚至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价值,因此高校教师的团队往往会邀请一线班主任加入,确定研究对象和目标,分工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研究。一线班主任能够加入这样的团队,和高校教师一起进行研究、探索,接受指导,在专业发展方面一定会如虎添翼。

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家成教授,他的团队里不仅有高校老师,还有诸多一线班主任。他特别强调实践,让加盟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确定实践主题,然后用心去做,并定期汇报成果。实践过程中高校教师和一线班主任也会有互动和研讨。这些做法就促进了一线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与成长。来自重庆沙坪坝小学的普通班主任张成珺,在李家成教授的团队里做“你好,暑假!”系列专题,就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获得了很好的专业发展。

因此,一线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或成果能得到高校教师的认可与支持,让其利用高校的平台和人脉进行平台推广,一定会影响深远。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也会突飞猛进。

二、杂志平台的交流与推广

作为全国第一本班主任专业期刊,《班主任之友》举办的这次笔会,让我感受到,专业杂志也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平台,特别是知名期刊一般都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优秀的作者群体以及资深的编辑群体。作者与读者的交流、作者与作者的交流、作者与编辑的交流,都在进行经验分享。作者和读者都来自班主任群体,甚至编辑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者,因此在同一范畴内进行分享、交流,优势互补,对于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则具有促进作用。再加上杂志封面人物的榜样力量、公益论坛的经验成果推广,一定会在班主任群体中产生更大的积极影响。

(一)专题交流,经验分享

班刊每期的“治班锦囊”“诗化教育”等栏目有班级管理学生教育中各方面难题的探讨与经验分享;班刊每期的“案例评析”栏目和不定期的专题研讨以及寒暑假的大专题合刊,则有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某一专题或某一难点进行的探讨和集体交流。读者和作者在分享交流中,解决了实际问题,提升了彼此的教育实践能力,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智慧,进而获得了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二)封面人物,榜样力量

班刊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封面人物的评选与刊登。入选封面人物的都是非常优秀的班主任,甚至是名班主任,都在某个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绩,善于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变成文字,影响更多的班主任。通过刊登封面人物,彰显榜样力量,以期影响更多的班主任,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三)公益论坛,成果推广

颇具影响力的班刊还有一个推广项目,那就是公益论坛或者笔会。杂志通过举办大型论坛或笔会,召集优秀作者、一线班主任、高校班主任研究领军人物共同探讨班主任工作,剖析教育实践中的得失。杂志社、高校教师,再加上媒体的宣传,一定会将班主任工作中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推广,使之影响更多人,为众多班主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进而推动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班主任之友》举办的这次南京笔会,就影响了我以及像我一样的众多班主任,使我们在班主任专业发展方面又进了一步。

班主任的实践探索是前提和基础,没有班主任的实践探索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根本就无从谈起;高校教师提供的是理论指导,旨在使班主任工作走向系统化、科学化,是对班主任工作的优化与提高;杂志平台提供的是交流与推广,让优秀者互相学习,让学习者更优秀,主要起到促进作用,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人。三种成长途径相互联合,一主两辅,即以“班主任的实践探索”为中心,以“高效教师的理论指导”“杂志平台的交流与推广”为两个基本点,共同搭建班主任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三维立交桥”,使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与成长步入快车道。

附3

愿汲金陵活水,得一渠清流——2018《班主任之友》南京笔会有感

李 慧

参加完《班主任之友》第四届公益论坛暨南京笔会,大师们的声音始终在脑子里回旋。但一直不敢提笔,因为感受太多,心情太激动,每次一提笔,感觉脑子里就有许多念头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不知从何说起。现在虽然落了笔,仍然是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请勿笑话我这种高山仰止之心情。

一天半的笔会,如半亩方塘透出一鉴明亮欣然的光,高手与大师们云集,且歌且舞且徘徊,在这三尺杏坛践行了怎么做教育。

陈宇老师语不惊人誓不休:要谨防“植入”,到底什么叫植入!?熊华生教授提出了班主任制将走向何方?

吴非老师的发言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方向。他告诉我们:

班主任是一盏灯。灯是什么? 灯是光明,是温暖,是方向,是彼此清醒的状态,是陪伴。……班主任工作琐碎复杂,但是责任却是无比的重大。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各异的正在成长的孩子,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校园里逐渐形成,没有哪一个职业能有如此的潜力,在某种程度上,班主任的智慧关乎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民族的未来。

智慧是什么?(www.xing528.com)

丰富的知识,心怀爱恋,因材施教。这就是智慧的真谛,也是此次笔会大师们告诉我们的班主任之道。

理论学习是班主任丰富的知识库的必需。熊华生教授在《班主任制将走向何方》的发言中,没有回避提倡取消班主任制的另一种声音,但更是从班级的功能,班主任岗位职责与待遇,落实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班主任专业化,班主任制改革路径等几个方向,让我们深深意识到班主任的价值,以及班主任必须要走的专业化路径。

李季教授告诉我们:理论有何用? 拥有未必称为巨匠,没有注定要成为矮子,拥有未必就大气,没有肯定缺少底气。

迟毓凯教授和齐学红教授教我们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生和自我管理。

当我们气急败坏地为一个屡教屡犯的学生贴上问题学生标签的时候,你也许并不明白他的童年发生过什么,以及他的智力基因和他的生长环境情况,只有你深刻地了解了他,才会发现,他不是想犯错,而且他有可能都不懂你为什么那么气急败坏! 这时候,你除了爱还需要有耐心,更需要懂得一些心理学的“套路”。

一个每天用许多低廉的饰品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高中女生,被老师和全班同学鄙视,我在一次无意的谈话间知道她成长在一个异常艰苦恶劣的家庭,她是想把自己最美的样子展现给大家,但并不知道自己的打扮是浅陋粗俗的。在这样信息发达的时代,一个高中女生不能对美有正确的认识,这让人不敢相信,但它又是真实存在的。我庆幸当时没给她贴上浅薄的标签,而是去探求到了表象背后的原因,才使自己没有陷入对学生错误的认识之中。

心理学是班主任的必备功,更是班主任的职业必修课。

迟教授告诉我们:做班主任要懂心理学。你在对学生讲着大道理的时候,你希望影响并改变他的认知,但是你不知道强大的游戏团队正在和你争夺学生的心,他们动用了七十多种心理学理论来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软件,你在对着孩子絮絮不休的时候,他的心已经被游戏掳走。这时候,你需要与学生共情,培养自尊,逐级提要求,多元化鼓励,活动引领。以上“套路”,加上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保障,爱与责任为基础,对问题学生,至少可以解决大半的问题了。至于“套路”用尽,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让时间来淡化一切,放弃,置之死地而后生。

套路吗? 是迟教授的诙谐幽默。他只是用生动的讲述告诉我们请从学生认知入手去探索学生思想里错误的认知,不限于表面地解决问题,这是认知行为疗法。为孩子们规划愿景和适时真诚地表扬,这是马斯洛五级需求理论的教育运用……心理学为班主任工作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能更加清晰地看到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现象背后的原因,探索这扇窗后面的东西,应成为班主任一生的学习追求。

管理自己的时间,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齐教授为我们班主任打开的另一扇窗。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班主任常感累而无功,原因在哪? 齐教授引导大家思考:我们是否有意识地管理过自己的时间呢? 时间管理是人生规划的具体化,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规划的重要内容。能不能合理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直接关系生命的状态与质量。管理时间的前提是对自己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工作状态有自我觉察的能力。而这种自我觉察的能力是许多班主任所缺乏的。

我们常被要求按照学校和年级的规定按部就班,领导也经常强调班主任要紧随学校和年级的指挥棒转,不能随意创新。那我们如何来思考? 在抱怨里是无法进行班主任工作的。这是齐教授的观点,也是我的感受。

学做一个会管理时间的班主任,爱上自己的工作,工作更有智慧,你的班主任生活也会更幸福。

学会学习和研究。这是笔会上李家成教授交给我们的第三种方法。

作为班主任领域的泰山北斗,一天半的笔会,李教授坐到最后,他听完了所有的发言,做了满满的一本笔记,坐在他的身后,我们只感到汗颜。他告诉我们:坐到最后的动力,是愿意和大家一样地努力学习,是因对这个领域的热爱。

怎么学习? 李教授用现身说法告诉我们:每一次的学习一定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总结,有内化,有提升,有深入的研究,能创生出新的研究,而不是每次都从头开始。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回望去年,如果你感觉不到从前的幼稚与无知,那么你今年就没有进步。学习需要总结,需要回头,但总是频频回首,沉浸在当年勇的光环里人是不会进步的。我喜欢李教授的“创生”这个词,先得有思想的改变才能有新事物的生长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没有一个班主任一生不会遇到问题学生和问题学生问题的反复,掌握“套路”固然重要,但永远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心怀爱念,不偏不倚对待学生更为重要。

“心有爱念气自华”,静心平和生智慧,利益面前能守拙。教师注定清贫,没有坚定的内心,如何守清贫? 吴非老师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做班主任,要对得起孩子们洁净的内心,就要做无欲之千仞,绝不跪着教书。选择做教师,就注定一生与富贵无缘,与名利无缘。只有守住信仰,才能去除贪念。马斯洛告诉我们人一生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能在学生的爱与尊重中实现自我价值,还有什么比这种成就更让人着迷的呢?

一个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往往难以估量,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一盏灯,在一言一行中照亮孩子的心田。

有一个女生,成绩中等,相貌平平,不仅自己走出了农门,还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创业,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事业。她告诉我,不论在哪谈到对她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她都回答是我。我很好奇,我究竟是怎么影响她的呢? 她说:“您在我的期末评语上写过一句话:上天可以给你美丽的外表,却不能给你智慧,想要幸福的女孩子,一定是美丽与智慧并存。”应该是我在期末评语里很随意写下的鼓励,我并不知道它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做班主任,最无形的智慧应该就是积极向上的姿态,这需要我们有高尚的人格,儒雅的风貌,平和的心态,像大师们那样的睿智与豁达。努力做一盏温暖的灯,安静地照亮对世界还有些迷茫的年轻的生命。

李季教授、迟毓凯教授、齐学红教授、吴非老师、熊华生教授、李家成教授,六位专家,多维阐释,思考与践行,怎样做班主任。永远走在学习与思考的路上。

在2018年的8月,我曾和一群热爱班主任工作而且经验丰富的同行一起交流学习,大师们的指导和点拨,更坚定了我努力的方向。我亲爱的战友们,可敬的大师们,《班主任之友》的编辑们,你们都将是我以后工作的源头活水,来成就我以后更加幸福的班主任工作,谢谢你们!

附4

心情速记

戴姣(湖南省宁乡市巷子口南轩中学):参加笔会之前,我们在南京笔友群里联系到了同在湖南的各位老师,建立了南京参会微信群。还未开启南京之行,我们已经在群里火热地聊起了工作、生活。大家都自由地发表各种见解,我没料到仅在这个群里就已经有三人成为《班主任之友》的封面人物:刘令军老师、卢望军老师、黄雅芩老师。2天的会议,6名专家的专题发言,35位封面人物的互动研讨,300名一线老师的积极参与,让我在这两天里进入了头脑大风暴阶段。李季教授和迟毓凯教授的专题发言,不时地勾起我对以往工作的回忆与反思,也点燃了我理论学习的欲望。短暂的交流与相聚,让我们更有勇气和信心走向明天。我不会忘记,在南京,《班主任之友》这盏明灯点亮了我的班主任生涯,愿我也能更好地照亮学生前行的路,照亮更多前行的人。

洪敏亚(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坐上火车的那一刻,内心涌动起“将要赴一场伟大的约会”一样的感觉,我会收获哪些新思想、新见解? 时间过得很快,两天的学习很充实,我见到了许多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全国各地的、优秀的一线班主任,基于对班主任的热爱和生命的自觉,每个人焕发出来的精气神都无比温暖和亲切;专家教授们精彩的讲座不断地冲击着我,让我感受着学术的深刻意义与教育的无穷魅力。所有的参会者都认真聆听专家讲座,积极参与沙龙、互动交流,由于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所有话筒几乎都需要“抢”才会有机会给你使用。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元的场,在这个会议的“小场”中,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人,听到了很多有思想的话,我知道“骄傲”和“自卑”都是不可取的,唯一可以去做的就是强化和修炼自身,并带着身边的伙伴一起去阅读理论、去耐心实践、去历练素养,基于各自的班级现状、对日常化的班级生活投入关注,用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多一点同伴式的、有深度的互动交流,在成就每个学生的同时成就每个班主任自己。

郑涛(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听了将近两天的精彩报告,我不禁问自己:此次笔会主要谈论了或者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随着对笔会内容的梳理和消化,我认为此次笔会与其说是在讲“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班主任能力修炼”这一主题,不如说是通俗地回答了“班主任如何自我发展”这一问题。李家成教授的报告《追求班主任研究领域的知识创生、积淀、传播与转化》直指要害,“班主任研究领域已经不乏动人的故事,但更需要有深度的理性思考和担当;教育转型需要的不仅仅是小聪明,而是教育的大智慧与大境界”。是的,班主任光有教育故事还不够(虽然教育故事是班主任的宝贵经验财富和研究基础),还需要对教育故事进行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研究,还需要自觉地学习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对教育故事进行思想的提炼或者批判。

龚天羽(江苏省苏州市星洋学校):金陵首府,在六朝的兴亡中涤去了富贵的浮华,沉淀下“天下文枢”的美誉;《班主任之友》,陪伴班主任走过三十四载的风风雨雨,赢得了“教师智囊”的口碑。这次南京之行,我的心情无比忐忑。早上8点刚过,《班主任之友》的编辑似已久候了,上前签到,汪主编起身让座,说记得我的名字,对任何人而言,被“记得”都是一件温暖的事情。笔会为媒,天南海北的教育人欢聚一堂,能有机会与教育观点迥异的老师交谈、碰撞,是更大的幸福和成长的机会。两天的情景一幕幕像电影一样在我面前流淌,主持人睿智的发言,专家们精彩的报告,编辑们辛勤的付出,以及在场老师的欢笑和热泪,让我不禁感慨相遇的美好、“爱所不能,仍旧爱”的执着、“化规定动作为自选”的胸襟以及愿做“一盏充满智慧的明灯”的情怀,写到这里的一刹那,我才感觉到,这场笔会让我重遇了自己,其实一个人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感谢《班主任之友》,让我们有机会以班主任的名义,赴一场熨帖生命的盛会。

附5

班主任,我们的爱可以更美——2018年《班主任之友》第四届公益论坛活动感想

洪敏亚

2018年《班主任笔会》第四届公益论坛暨南京笔会活动于7月30日—31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班主任能力修炼”。受杂志社的邀请,我如期赴约。

因为有发言的任务,又因为将要面对一群有名的班主任及研究专家,为了让自己更有底气一点,我把学校本学期班主任必读书目《中国班主任研究》重新翻开,再一次认真地细读了一遍。虽然记不住多少内容,但是至少我的脑海中对许多专家关于当代中国班主任研究的总体情况有了一点把握,曾经思考并撰写过文字的关于“班级是什么、班主任是什么”的理解,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比自己所思考的深刻得多、富有学术性得多的积极的表述。对于自己将要在沙龙部分发言的内容也做了认真的思考。坐上火车的那一刻,内心涌动起“将要赴一场伟大的约会”一样的感觉,激动、兴奋、期待,我会收获哪些新思想、新见解?

时间过得很快,两天的生活很充实,我见到了许多熟悉和不熟悉的、全国各地优秀的一线班主任,基于对班主任的热爱和生命的自觉,每个人焕发出来的精气神都充满着温暖和亲切;专家教授们,如李家成、李季、齐学红、迟毓凯、吴非、熊华生等的精彩讲座不断地冲击着我,让我感受着学术的深刻意义与教育的无穷魅力。班主任,是一份多么伟大光荣的事业,又是一份多么严肃而历史使命重大的教育岗位。

班主任,爱与责任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这份能力需要修炼。

一、关注研究

“关注”是一个动词,但是当我们理解成一个“关注点”的时候,它可以是一个名词。一个班主任,你的日常生活样态仅仅是应付着上完所有的课,程序化地过完一天吗? 我们在关注什么呢? 广东教育学院的李季教授谈道:关注点就是班主任专业成长聚焦点,关注是一种心理指向,是一种情绪指向,是一种自成长方式,优秀的班主任总是“我以匠心事主业”,充满着生命自觉;关注点还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杠杆点,一线班主任在关注什么,往往是基于我们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折射着班主任的观点、能力与视界。他说,普通班主任关注热点难点现象,优秀班主任关注热点难点背后的原因及化解的原理。他还说:“班主任善于关注很重要。善于关注才能金石为开。然而,比关注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基于什么原理来关注。前者是教育智慧,后者是理论修为。普通班主任把理论看作灰色或人云亦云,优秀班主任把理论看作银灰色,多用原理性理论。”[1]作为一线班主任,可以关注的点很多,日常班级的学生交往、家校沟通、亲子关系、品德发展等,基于新时代的“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等都是大有作为的工程。“关注”是一把双刃剑,儿童缺乏关注不好,对他们过度关注也同样不妥。“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摆渡人》)我们可以质问自己的成长,也同样可以质问自己当下的实践,我们能为儿童的生命做怎样适切的引领? 科学地去做一些关注,并且付诸实践地进行研究,我们的爱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有智慧。

二、生命叙事

几乎当了班主任的老师都知道,班主任“怎一个忙字了得”。那么在忙碌的工作中班主任该如何进行时间的管理,职业生涯又该作怎样的规划呢?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齐学红教授的报告让我眼前为之一亮,我发现她基于一线教师的“生活素描”研究与思考说到了自己心坎上。班主任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创生自主发展的空间,班主任完全可以以饱满的热情将制度中若干“规定动作”转化为“自主动作”,而教育反思则是一个教师自我觉察及角色定位非常好的途径。她说,一个人的时间意识就是生命意识,在当下网络时代,我们不要指望一朝成名,做所谓的“名班主任”,而应该努力让自己的工作变得“优秀”,作为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要负起这份责任,要常常问自己,对自己负责了吗? 对学生负责了吗? 有成长吗? 齐教授还说,班级教育的创生点是从教师立场到儿童立场,班主任要用专业的态度、眼光去对待日常的工作,让一个个实在的问题与真实的事件变成我们可以研究的“课题”[2]

对于孤陋寡闻的自己来说,这是第一次看到齐教授,而之前编辑部让我选沙龙的话题时我却是首选这一个,所以在聆听的过程中特别有感觉,因为自己二十八年的教育生涯就是这样过来的。我一直基于一线的教育实践在做常态化的研究,我用行动研究法关注我的班级、我的教育教学,甚至我自己真实的内心发展。于是我用“教育随笔”的方式洋洋洒洒地写了二十多年,至今数来有28本,虽然很是粗糙和零散,但是无比真实、珍贵,因为我真实地直面我的教育,直面我的内心,我不为他人写作,而是为自己的人生而书写。在沙龙环节,我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管理的原则:精打细算属于自己的时间(有计划有统筹)、抓大放小与学生达成默契(不要事无巨细去管理,问题很多的班级一定不仅仅是学生有问题,而是教师的正能量不够强大)、永远相信“亲其师信其道”(不是占了学生的时空就是赢得了时间)。作为一个老师所谓的职业规划——不是规划的规划——也不是图名图利的规划:只要永远想着要当一名优秀的老师,那么他就会用复杂性思维去迎接“实践”,然后广泛深入地去“阅读”来丰富理论的不足,进行基于个体实践后的“教育反思”,最终我想成长一定是水到渠成的。

身边的老师们,我们每一天都在实践着,与我们的学生朝夕相处着,不知道有多少鲜活的故事在其中发生着,我们在乎了多少,又思考了多少? 研究其实就在这样的点点滴滴之中,生命的叙事如此重要又如此简单。

三、拓宽思路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迟毓凯的报告精彩纷呈,幽默风趣的表达让会场笑声不断,在忍俊不禁中又带着深刻的思考,让我感到心理学的魅力,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更多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脑科学等知识,那么我们对于学生的了解会更多,对于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指导性会更加科学有效。迟教授讲了一般问题的处理策略与心理问题的处理策略。一般问题中有跟品德相关的,也有跟心理相关的。作为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化解矛盾的时候,可以用很多“套路”,关键词有:理解、赞美、承诺、强化、情绪、关系等。有老师在沙龙环节质疑“套路”好不好,迟教授及许多老师都认为我们老师只要是建立在对学生“尊重”与“真诚”的基础上,那么拥有足够的“套路”将是智慧的表现。面对具体的心理问题,迟教授谈到了很多策略,可以:追根溯源,聚焦原因;转换观念,重新认识;行为塑造,以身带心;聚焦解决,寻找例外;聚焦美德,发挥优势;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聚焦当下,心流VS.正念;聚焦资本,提升韧性……[3]

由于对该领域比较陌生,所以吸收的知识与自己的理解都非常肤浅,我也深知在当下,教师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两大领域,如果有机会,我们需要多多弥补这方面的知识,让职业倦怠远离我们,多一些生活的情趣与职业的幸福感。

湖北教育科学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教授、《班主任之友》杂志副主编熊华生与大家交流了“班主任制”的问题。鉴于国内有学者提出班主任制可能走向消亡,也可能走向完善的问题,熊教授认为:班主任制一定是走向完善的,因为中国班级存在的本意是教学,也是管理单元,还自然形成了生活的共同体,是一个生活的家园,是学生校园生活的第一环境,学生首先存在于教室,其次才存在于学校。中国班级是一个理想的雏形社会,里面有着真实、丰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教师实现教育理想的平台,优秀的班主任总是能够用智慧的方式指点学生的人生、感悟自己的人生、实现教育的美好价值。熊教授曾经在《中国班级的特性》一文中引用李镇西校长做过的演讲中的一段话:“在生命的河流里,教师走进了孩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如河流一样不可逆转,而且每一天的风景都不可预知——或令人欣慰,或令人惊叹。”中国班主任有许多优势,正如李家成教授多次提出的观点,班级建设是与学科建设同样重要的领域,它的内容不仅仅只有德育,还有很多如生命情态的养育、合理行为方式的形成、新型个体与群体的构建、新型公民的培养等,班级充满创造性,是每一天都在成长的生命共同体[4]

当我们拥有了更广阔的视界,更丰富的智慧,更专业的素养,那么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一定可以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了。

四、恒心智慧

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的报告听来心情有些沉重,他以一个退休的长者的身份,满怀深情又语重心长地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的值得思考的故事,同时告诉大家——优秀的教师是学生的精神标杆,他是“一盏灯”,同时也是“点灯人”,点亮少年儿童的心灵。这就需要他有恒心,有智慧。不要因为我们老师或者学校制度等的错误,给一个个孩子带去可怕的未来。老师首先应该是有思想、有情趣的人,然后才能去培养有独立思想、有生活乐趣的学生。学生要有课外,教师要有业余,光有勤奋是不够的,勤勉与智慧要结合,说真话、做真人是系关学生未来人生的大事,决不可含糊。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非常重要,他说:“坦诚地面对学生。教师不要向学生宣讲自身无法接受的东西。学生看出‘言不由衷’,他就有可能对全部的教育产生怀疑,而这种怀疑未必能有效地培育正常思维,有可能形成情绪对抗,也有可能形成玩世不恭。”“班主任应当比一般教师善于学习,在实践中有创新和发现。班主任必须是‘学习者’,有独立思考精神,不人云亦云,不是应声虫。知识有限、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必然无法应对突发事件。”吴非老师强调班主任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保护个性的基础上才会有班级的整体和谐。一个班级要淡化竞争意识,不要鼓励学生争强好胜,更多地关注合作交流。学生的友情是一生中最珍贵的情感……[5]

聆听吴非老师的讲座,让我联想到两位名人和他们掷地有声的话语:教育家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近代伟大学者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或许在吴老师看来,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不跪着教书》的尊严,如此,一个民族才有希望。

五、积淀创生

促使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想要在回家后的第一时间整理我的收获的动力源于李家成教授的一番话语,他对教育强烈的责任担当与学术使命感震撼着我。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教授曾经多次来常州指导班主任工作,我和周围许多班主任都聆听过李教授既高屋建瓴又亲切关怀式的点评,这次李教授的话语似乎特别激动,仿佛在向当代所有的班主任们大声疾呼,要有“知识的创生能力”。我们的班主任们(我想同样包括所有的老师),往前走的路在哪? 提出的问题在哪? 领域的贡献在哪? 教育需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李教授是基于一线研究的学院教授,始终扎根于全国各地多项研究之中,学生寒暑假的研究、乡村班主任的研究等。在报告中他多次表扬了全国各地扎扎实实在班级、学校搞研究探索的一线班主任,虽然年龄、性别不同,但是他们的实践都值得大家学习。因为他们都在实现着班主任研究的“开疆拓土”,不是仅仅做资料的搬运工,不是仅仅在给学生布置作业,他们是新型教师的领导者,推动着系统的更新。在知识的创生、积淀、传播和转化上,李教授有这样一些建议:建立班主任研究的知识体系,让每一份贡献都能物尽其用;不忘前人贡献,延承历史,发展新识;加强国际比较,贡献中国知识[6]

两天活动现场秩序非常好,所有的参会者们都认真聆听专家讲座,积极参与沙龙,互动交流,由于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所有话筒几乎都需要“抢”才会有机会给你使用。会后,与跨区域专家、老师交流的氛围也比较浓厚,杂志社细心周到的策划和服务得到了广大老师的肯定。

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元的场,在这个会议的“小场”中,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人,听到了很多有思想的话,我知道“骄傲”和“自卑”都是不可取的,唯一可以去做的就是强化自身的修炼,并带着身边的伙伴一起去阅读理论、去耐心实践、去历练素养,基于各自的班级现状、对日常化的班级生活投入关注,用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多一点同伴式的、有深度的互动交流,在成就每个学生的同时成就每个班主任自己。

班主任是爱的事业,当我们试着去修炼上述诸多的能力并拥有足够的情怀与理性的时候,生活也好,班级也罢,相信我们自己可以爱得更美!

说明:[1][2][3][4][5][6]参考了专家讲座的内容,其中[4]还参考了《中国班主任研究》一书中熊华生的《中国班级的特性》一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