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成,等
时间:2017年5月24日上午、中午
地点:唐云增老师家中
访谈人:李家成,李燕,张春兰
整理人:张春兰
校对人:李家成、唐云增
核稿人:胡婷婷
校对完成时间:2017年9月30日
李家成:唐老师,您好! 我们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是什么呢? 就是关于班主任的研究史,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其实已经很清晰了,我们觉得有两点是特别有意义的,第一,是您读书的时候,改分数,后来那位老师的处理方式,给我们很大的启发。第二呢,就是您以前告诉过我们的,通过研读您的书啊,文章啊,其实那条线索是清晰的。现在呢,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或者成立以来,我们这个班主任的发展史。这块发展史呢,我们一直觉得有一个缺陷,就是只有一点点的政策线索,没有丰富多彩的实践和研究线索。然后,我们在读那本书的时候呢,是为什么会填报那个志愿,也是受到班主任影响的。我们想呢,就是找到这历史的亲历者,更多地来了解那个时候的班主任是怎么工作的,他们承担了哪些责任? 对学生的影响在哪里? 然后,就有两个方面向您请教,第一个呢,是您当时读书的时候,从小学,一直读到师范,在这个过程中,从小学到中学到师范,您对班主任还有一种怎样的印象? 然后,当时那些班主任是怎么工作的? 第二个呢,您也说过您自己后来工作,也当过班主任,您那个时候大概是采用一种怎样的工作方式? 有哪些支持,外部条件如何,当时的条件是怎样的? 我们有(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向您请教,觉得这一段历史不清晰,然后,每一个人讲,就像您刚才探讨的一样,中国班主任的当前的制度是不是只来源于苏联?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我们现在呢,也想再补充一点,改革开放,哦,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实实在在的班主任的工作是怎样的? 就像您保存了那么多的资料一样,现在我们想多一点,理一理反映那个时代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材料。所以,这也是我们这次来想要向您汇报的内容之一。您觉得这样一种考虑吧,怎么样能够更完善一点?
唐云增老师:实际上,这个昨天您跟我说了之后呢,我跟老太婆也聊了一下。因为她比我年龄(小),我们在师范读书,她比我低一级,(但)都在1949年前学校里读过书的,(我)1936年生的,1943年进小学一年级……
李家成:那是在常熟?
唐云增老师:这样的,现在张家港市,乡下。
李家成:那时就已经有新式学校了吧?
唐云增老师:对,新式学校。
李家成:乡下就有了?
唐云增老师:对,当时其实,特别是比较发达的地区啊,都是一个乡有一个中心小学。我们就在乡里的中心小学读书,这个中心小学里面,一般有6 个班级……
李家成:一般总共是6个班?
唐云增老师:是6个班级,所以,当时它不叫班级,叫年级。
李家成:因为就是1个班?
唐云增老师:对,因为就1个班,班主任不叫班主任,叫级部主任,因为1个年级只有1 个班级,很少有人读书啊,生源都很少的。这是一个中心小学里面……
李家成:好了,现在我们还原很多可能不清晰的认识了,原来一说级部主任,当时,我自己的印象中呢,他就像现在的年级组组长。
唐云增老师:不是,他不是年级组组长,因为人数少,就一个年级1个级部主任,其实他那个级部主任,就等于是现在的班主任。
李家成:那是1943年吧? 1943年入学的?
唐云增老师:嗯,1943年。
李家成:后来到您毕业都是这种情况?
唐云增老师:是这种情况,完整的,我读了。这个1个乡就1个中心小学,在乡下,就相当于现在的镇,是一个中心,一个乡,这个小地方还有村,那么,发达地区的村,有村校。村校呢,一般是一到四年级,所以,有六个年级的班级,叫完小。村校一般是一个班,就有四个年级。
李家成:复式班? 就是我们后来的复式班?
唐云增老师:嗯,复式班。这样,就是看孩子的多少,也有4个班的,但是,如果是村小往往只有1个班。
李家成:就是四个年级,一到四年级都有?
唐云增老师:对。由一个老师上课,那么,当时的编制呢,叫6室8教1工友。就是一个乡中心小学,有6个班级,叫6室。
李家成:6室? 教室的室?
唐云增老师:对,1个工友,这一套的编制1.5(注:这里指编制比例1∶1.5,即一个班配1.5个教职工),现在我们的学校,有的到三点几了。
李家成:那级部主任就是8个教师中的构成? 8个教师中选?
唐云增老师:6室8教1工友,一共9个人,有6个是班主任。
李家成:明白了,校长也算吗?
唐云增老师:校长也算,我们学校的那个校长不当班主任。
李家成:这个校长是8个人中的1个人吗?
唐云增老师:一共当然是9个人嘛。
李家成:哦,总共就这9个人?
唐云增老师:对! 6室8教1工友,这样。
李家成:那您当时读到五年级的时候,……
唐云增老师:我六年级,读完了的。
李家成:哦,读完了的,那后来其他村校的学生过来以后,还是这个编制?
唐云增老师:那么就是农村里面的四(年级),要上五年级了,要到我们这里来了,好像还是没有两个班,还是一个班,就是大一点。
李家成:大一点了,就是人多一点了。
唐云增老师:因为农村里面从四年级上五年级,也很少有要上学的。一般上到初小,也就好了。
李家成:哦,毕业了,进入社会了,能理解。
唐云增老师:很少有人到中心小学去读书。
李家成:那您小学这6年有几位级部主任呢? 或者班主任呢? 是每一年换一个?
唐云增老师:就3个,小学一二年级一个,中间一个,高年级一个,分开的,不一样的。
李家成:那个时候的级部主任,您还能记得起来的工作,主要有哪些呢? 即相当于班主任的工作。
唐云增老师:班主任呢,一个是学籍管理,二个是成绩报告。那时也有成绩报告单,那个成绩盖章既要班主任的章也要校长的章,所以,那些东西它保存到现在都是文物了啊。这样,就是学籍管理,我们当时没有特别的什么思想教育,就是公民课,有公民课。
李家成:公民课一般由班主任来担任?
唐云增老师:嗯,班主任。纪律,成绩,偶尔有家庭访问。
李家成:也有偶尔的家庭访问?
唐云增老师:嗯,偶尔的家庭访问。这里有一种什么情况啊,有一种老师他是本地的,比较有文化的,来学校的,地方上比较有文化的人士。
李家成:有被聘为老师的,是吗?
唐云增老师:对,来学校的,其中的有一部分,不负责任。
李家成:他们属于8 个人中的一员吗? 还是属于额外的? 像现在的校外的……
唐云增老师:就是在那9个人里面的。
李家成:哦,都是在9个人里面。
唐云增老师:为什么不负责任呢? 比如说,历史,花7个礼拜,也就是课7个礼拜就都讲完了,余下来的一半时间都是讲故事,然后考试,他就把考试的内容发给我们,要我们背出来。师范学校里毕业来的老师,比较负责。
李家成:那个时候,无锡或者哪里,比如说常熟,都是有师范学校的吗?
唐云增老师:有师范学校的,都是派下来的,包括体育老师。
李家成:比较专业了啊。
唐云增老师:比较专业。昨天你和我说了,我把这些回忆起来了。
李家成:那个时候的班级教学是跟现在类似的多人教,还是一两个人教,像“包班”一样呢? 您还有印象吗?
唐云增老师:它是这样上课,比如,我们到了六年级,班上有四十几个人。
李家成:班主任会上一部分课,然后,还有其他几位老师一起来上吗? 就像现在一样,一节一节这样排下来的吗?
唐云增老师:一节节的,跟现在的一样,这样上课、退课,上课、退课。比如,英语课,五年级英语课这个教法,班主任,是数学老师,他也是英语老师。第一节课他在黑板上写“g-i-r-l”,girl,“女孩”。教这个,我比较笨,这四个字,怎么有五个字呢? 一直不懂,这个girl。
李家成:呵呵。
唐云增老师:这个太难了。那时候的教学方法,都是比较粗糙的。
李家成:毕竟是那个年代嘛,能教英语,我已经觉得很惊讶了。小学五年级就教英语了!
唐云增老师:那么,作文呢,小学二年级就有作文了。是老师教的,不会开头,我就看旁边一个同学,他怎么开头,我怎么开头。后来被老师发现了,我们开头都是一样的。
李家成:那当时有您印象比较深刻的班主任吗? 对他工作的方法啊、策略啊,或者是失败的教训啊,有印象吗? 那时肯定都比较粗糙吗?
唐云增老师:我们这个教室啊,可以看到操场,这个教室与教室之间不是隔一块场地吗? 从那个办公室出来,我看到他(班主任)捧着一叠这个课外作业本,放晚学要布置回家作业嘛。作业本,作业本上有一根打人的戒尺,红漆的。如果看到戒尺,就知道这一天有谁要倒霉了,这一天没有的话,我们就很开心。
李家成:哦,看得出来的!
唐云增老师:打手心是经常的,我呢,比较老实的,有时候也要错一点题,那么,打得轻一点,或者让旁边的同学打我,很轻的。有的同学,错得厉害的,那打得很厉害。管理上面,是比较粗糙的。
李家成:那组织不组织一些校外或者课外的活动呢?
唐云增老师:课外活动是这样,哪个年级,我不记得了,反正比较高年级了,要举行这个防空演习,逃难,说好了,下午一点钟,敲钟,要背着自己的书包,奔到操场上去,不仅要到操场上去,来不及跑的要躲到自己桌子底下,这是一种防空演习。还有一个呢,我们学校里面有合作社。
李家成:学校里有合作社?
唐云增老师:什么事情呢? 我们每个小朋友要剩下零用钱,这个就是陶行知的办法,开一个小店,自己参加管理。
李家成:这套应该是杜威的。
唐云增老师:现在才知道,我们有的这个店,当时是陶行知、杜威提倡的,教育要联系生活,因此,那个学校里要有店,有小商品,要做事。
李家成:然后,大家轮流参与管理?
唐云增老师:这个可能是一部分人去。我没有能够去管理。
李家成:呵呵,那个时候,您还不是很突出的人物。
唐云增老师:可能有一部分人去管理的。这一点,我感觉非常好。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呢,关掉了。怎么关掉了呢? 有一个老师,老是到里面去吃小核桃,他把东西吃光了。
李家成:这样的老师可不负责任啊。
唐云增老师:店里面有本子、铅笔、小核桃、棒棒糖什么的,这些东西就是让你学习怎么生活的嘛。
李家成:那您有印象当时有没有班干部啊?
唐云增老师:有的。
李家成:有的啊,那怎么管的呢? 怎么组织架构的呢?
唐云增老师:班干部就是班长啊,我一直没有能当上,我没有当过。
李家成:呵呵,您到中学才当学习委员、体育委员还是……?
唐云增老师:到了中学,到了初二,初二以后,初二之前没当过。
李家成:那小学阶段,这个班级组织是怎么架构的?
唐云增老师:好像没有什么大的构成,也有班长,但是好像没有什么,我感觉可能都是老师包办得比较多。但是有文艺汇演,文艺汇演时,小学里面,各个班级都要有节目的。有体育比赛……
李家成:欸,体育比赛,这些应该就是班主任会组织参与的。
唐云增老师:有体育比赛,当时是不是叫运动会,我记不得了,反正有体育比赛。有篮球比赛。有文艺汇演,有的班级的节目还是由老师跟同学一起演的,印象很深的! 譬如,有一个节目,这是一个舞台,这里有窗,演的是那个老师从窗户上跳出去。呵呵,这样的。
李家成:这样就印象深刻。
唐云增老师:还有演讲比赛。村校的,会来中心小学参加演讲比赛,有一年,演讲比赛时,村校的一个女学生,就把我们中心小学的打败了。她得了第一名。嗯,演讲比赛。
李家成:欸,也有这种情况啊。大致是这些活动?
唐云增老师:有一次,我在南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看到它的一个接待室里面,墙上挂了四张照片,有一张照片呢,是小主人会。
李家成:小主人会议?
唐云增老师:小主人会议,骨干会议。
李家成:哦,南师大附小啊?
唐云增老师:嗯,接待室里的墙上挂了四张照片,一张照片就是小主人会议,还有一张是篮球比赛,还有一张是木工,木工厂里面。
李家成:在做工作啊。
唐云增老师:在做工,那个时候,木工厂。但是我们小学里面没有木工厂。我们有手工课。
李家成:手工课?
唐云增老师:但南师附小的那四张照片里面有,它有木工厂。
李家成:我来找熟悉的人去了解一下。
唐云增老师:还有一张我记不得了,反正有四张照片,很珍贵。所以,假如我们发动一些老师,特别是年龄大一点的,估计还能给抢救一点东西的,这些照片很珍贵的。
李家成:我们想向李老师(唐老师的夫人)请教的呢,就是我们班主任这个历史发展过程啊,有很多我们这一代已经不清楚了,就像您刚才讲的这个级部主任,我们看书就会觉得,级部主任嘛,就是年级主任。
李老师:年级组长。
李家成:但是班主任跟年级组长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们之前并不知道。
李老师:当时年级组长,就是5个班级,有一个组长,它就是,数学的,有数学组长,语文的,有语文组长,有两个的。
李家成:那是不是李老师,您读的小学,更大一点? 跟唐老师不一样?
李老师:我是中心小学的。
唐云增老师:那你们一个年级有几个班呢?
李老师:1个班。
唐云增老师:那就一样的!
李老师:6个班级,9个老师。
李家成:哦,那就是一样的!
唐云增老师:一样的! 6室8教1工友。
李老师:好像一个还是烧饭,扫地的。有一次我们考常识课,问我们学校有几个班级啊,有几个老师啊,反正我们都考出来了的。不记得了,到底有几个老师。
唐云增老师:她在无锡的后宅中心小学。
李老师:鸿山。
唐云增老师:你们那里有一个东塘街小学,村校。
李老师:那个小学,是村校。我父亲送我去的是中心小学。第一次去的时候,中午回来吃个饭,就不认得了,这个学校。不认得了,就回家,我没有去,我说爸爸……
唐云增老师:它在乡下,最乡下的地方。
李家成:不太好找。
唐云增老师:她上学的地方是中心,中心是镇里面。
李家成:那个时候也要交学费吗?
李老师:有的,几毛钱。
李家成:呃,也是需要有一定投入的。
李老师:有的。我爸爸是养蚕宝宝的,养蚕,卖掉茧子的钱就来交学费。
唐云增老师:我们是免的,我们家里比较困难。
李家成:哦,也有减免这种情况的。这个现在都还差不多。
李老师:我教的学生,当中有不少减免的,那个时候。这个无锡师范附属小学,那个班级里面,有减免。一共三块钱学费,有的交一块(钱),有的交五毛(钱),有的三块(钱)全部交,有好几个都是这样。
李家成:李老师工作应该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吧?
李老师:1959年,1959年到1993年。
李家成:我们刚才在向唐老师请教,关于小学段的班干部的问题。
李老师:班干部有的啊。有班长,有中队长。
唐云增老师:小学里面呢?
李老师:小学里也有的啊,我当学习委员的,呵呵。
唐云增老师:那1949年之前呢?
唐云增老师:你那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李老师:我1949年前上了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半年,二年级下半年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了。所以,那一次呢,我回家去,哎呀,部队来了,大家觉得,军队,怕的呢。就从另外一条路上逃回去,结果一看,哦,不要紧,是人民解放军来了。在那个街上,敲锣打鼓,大家都说不怕的。我们就照样去上学了。那时候,国民党撤的时候,怕的。要抓夫啊,什么。
唐云增老师:你要回忆一下1949年之前的。
李老师:1949年之前也有班长的。但是,我一年级不大清楚。反正周老师我现在还记得。还有一个尹老师。
李家成:也是您当时的班主任?
李老师:嗯。所有小学里面教过我的老师,我都记得的。二年级就是钱老师,三年级就是杨老师。
李家成:那唐老师当时没有当上班长,没有当上班干部,所以,班干部做些什么,您有没有印象呢?
李老师:喊“起立”。老师来了,喊起立、敬礼、坐下。班长好像是做这个事情。学习委员,我记得是帮大家默生字,还有,有的时候,要出一块墙报,学习委员去,负责。老师也没有调来调去,后来就是好像到了暑假,民国时期的那个老师好像调走了。很凶的,那个钱老师,怕他的,他要打学生的手心,后来,调走了。
李家成:那个时候有戒尺的。
李老师:嗯,有戒尺的。我记得学两位数的乘法的时候,第一次,好像,我错了一道题,打了一下手心。我周围有一个同学,他错了五六道题,就打了五六下手心。最横的,最调皮的,要按在那个讲台上由老师打。我们这种比较乖的,就稍微轻轻打一下,意思意思。那个再怎么说都不听的,错得很厉害的,今天做了错了明天做了还错的,要按在那个桌子上打。
李家成:那这种,我们刚才了解到的是小学段的一个情况,它的班级啊、老师的配置啊、所做的内容啊。到了中学,唐老师当时是直接读的初中,还是中断了?
唐云增老师:我是中断了。我是1949年的时候,六年级结束,然后,在家里种地。种了三年地,到1952年才读的。
李家成:重新去的初中了?
唐云增老师:对。
李家成:李老师是?
李老师:我没有中断,1953年进的初中。
唐云增老师:还有一个,你,1949年以后,几年级了?
李老师:二年级。半年啊,四月二十几号,割麦子,麦子还青的时候,解放军来了呀,四月二十几号。
李家成:对,您当时也是读的六年制的?
李老师:是的。
李家成:那到了初中以后有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呢?
李老师:初中开始没有去上,因为读不起。也没有什么学校了,它不办了,只有一个补习班,在荡口镇,5月份,补习班招生了,就招60个人。我就去考了补习班,到10月份,才去上课的。之后就去后宅上。
唐云增老师:几年呢?
李老师:1953年到1956年啊。
李家成:哦,1953年到1956年。然后,唐老师是1952年到1955年?
唐云增老师:对,我是1952年到1955年。
李老师:他是休学的那种。我只中断了一个月,因为当中去考试的时候,我们是无锡县人,结果呢,我们的老师不知道,让我们全到苏州去考试,结果苏州一个也没有取,为什么呢? 人家不招无锡县的。所以,大家都没有上学,大家都没有去。
唐云增老师:就是,什么感觉呢? 比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也毕业了。到1952年,上半年春天的时候呢,我要到这个小学去补课,补习。补习就要到自己母校去补,加入六年级的班里去。课本肯定是变了,但还是这样的座位,还是这样的老师、课。考试,几种考试,大考、寒假、暑假。这种制度没有变。
李老师:1949年以后呢,就是不打人了,老师不打了。1949 年之前要打手心,之后就不打了。
唐云增老师:我们进了初中以后,我们那些老师,文化水平都比较高的。好像都是大学毕业的。
李家成:哦,那个时候就大学毕业了?
李老师:反正我们的老师,有教地理的,有教语文的,有教音乐的,还有教英语的。英语不怎么样的,我好像只学了一年。
唐云增老师:当时中学很少啊,中学不像小学一个乡就有,我们是一个区才有,一个区,好多个乡呢。
李家成:那这个初中会不会像刚才讲的一样,一个年级就一个班呢?
唐云增老师:不是啦。
李老师:两个班。
李家成:哦,李老师进的中学是两个班。
唐云增老师:我进的这一个中学,开始是一个班、两个班。后来像你们一样,有的地方,又来了一些学生,所以,编了一个丙班,后来又来了一个丁班。
李家成:哦,甲乙丙丁。
唐云增老师:对,初一年级一共4个班。
李老师:我们也一共4个班,初二2个班,初三1个班,我们初一1个班。
唐云增老师:我们这里是这样,到了1952年的时候,我们初一有4个班。(www.xing528.com)
李家成:4个班就开始有班主任这个名字了吗? 就正式叫班主任了? 原来一直是叫级部主任的?
唐云增老师:嗯,对。
李家成:也就是1952年,您读书的时候?
唐云增老师:对。
李老师:班主任有的,我们就叫班主任。小学里没有的,小学里一个年级就一个班,四年级和二年级还有一个复式班。
李家成:那您那个班的班主任怎么称呼? 就叫班主任吗?
李老师:叫陆老师。
李家成:就叫老师? 这样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班主任呀!
李老师:晓得的,他专门来给我们上早会课的。做操要来看,放学的时候要排队,他看我们排了两条路,要去班级看看的呀。
李家成:所以,我们都知道,他是主要负责我们班的?
李老师:嗯,知道!
唐云增老师:提到这个事情呢,我就想起来了,在1949年之前的小学里面,有六个镜框,相当于现在的六面流动红旗。六个镜框,比如说整洁、纪律,各对应一个镜框,那个东西就是班主任负责的。要负责扫地啊、检查啊,什么。因为我不是干部,我不太清楚,反正有六个镜框,校长要在每个礼拜的第一天早上开会,开会时,校长讲话的最后一个内容,是上一个礼拜的六个镜框,哪家的? 然后,每个班级派代表领这个镜框回来,挂在教室的墙上。
李家成:哦,这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啊。李老师:这个我们没有。
唐云增老师:这个也是管理制度嘛。
李家成:对。
李老师:我只记得在学校的一个很醒目的地方,每一个年级表扬一个人。最后面,一年级,有我的名字。呵呵,因为我是一年级,刚刚进去。
李家成:那个是很光荣的。
唐云增老师:这一段,做这一段,真的很有意义。
李家成:那当时的早会,李老师提到的,是李老师的学校有,唐老师的学校不一定有,对吗?
李老师:好像都有几分钟老师要讲的。
唐云增老师:嗯,班主任每天要布置课外作业,放晚学以后回家去做的课外作业。
李老师:每天放学的时候要唱歌的,老师要教这个歌的。
李家成:哦,唱歌。这都是由班主任来负责的?
李老师:嗯,唱完就是排队、回家。还有几个学生,打扫完了教室,再走。
李家成:那个时候,教室卫生都有的?
李老师:都有的。
唐云增老师:打扫卫生,分工的。我为什么记得呢? 四年级,考美术,美术课,我们的美术老师从家里搬来一盆盆景,青松的盆景。往桌子上一放,“今天考试就考这个内容”。哎呀,我望来望去,那四个脚,盆子不是肯定有四只脚吗? 画四只脚呢,这个盆子肯定倒出来了。其他学生都交上去了,只有我没有交。后面扫地啊,唰唰唰,扫过来了。我被灰尘包围了。我就记得有这么一件事,呵呵,那时候就有扫地啊。
李家成:有趣,有趣。
李老师:1949年以后,我们吃过饭以后有一段时间,有20分钟,是抄写,上中下三个等级,每天一篇大字,一篇小字。我有一件事记得很清楚,写小字,很简单,就写“一九五一年”。
唐云增老师:写字课。
李老师:三年级有作文了,我记得。老师带我们去劳动,种菜啊什么的,要我们做记录,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什么工作,叫我们两个人一起讨论以后写出一篇作文。这是1949年以后了。
李家成:这挺好的传统。
唐云增老师:还有写毛笔字。
李家成:嗯,我也看到,唐老师现在很多字也还是毛笔写的。
唐云增老师:我和孩子说,将来假如有用的话,这个保留时间长。那么,用这个水笔呢,有两种,一种是容易化的,我在画图的时候呢,有一种水笔写在纸上,水一放上去,它就化开了;还有一种不容易化的。
李家成:哦,初中以后,有四个班,甲乙丙丁。
唐云增老师:初中以后,这个班文化水平高,人数少。
李家成:对,那个时候就属于很高的学校等级了。那也是三年带下来吗? 由一个老师带?
李老师:不一定。有的换的,有的不换。我换的,初一一个,初二一个。
唐云增老师:多数是换的。
张春兰:还是一个老师教所有学科吗?
李老师:初中不是的,小学嘛,也不。小学,我们历史有历史老师,地理有地理老师,数学有数学老师,语文有语文老师。
李家成:那还是分科的。
李老师:对,分的。
唐云增老师:这个已经是比较发达的地区了。假如不发达的地区的话,一般就是一个老师直接教到底。低年级,一共就1.5嘛,编制,所以班主任要教语文课,还要教数学课,是包班的教师。
李老师:那时候,一到三年级都是包班的啊。
唐云增老师:初中啊,进去时是1952年,所以,那个老师呢,教育思想,都比较端正。没有出现1949年之前那种7个礼拜把历史课讲完了,剩下的时间都讲故事,那种情况。
李家成:那么,当时他们负责的工作也跟1949年前类似是吧? 没有明显差异? 纪律啊,卫生啊,成绩啊。
唐云增老师:没太多差异。
李老师:成绩嘛,不好就留级。
李家成:当时像您说的,您填志愿的时候,志愿填报呢,就主要由班主任来指导?
唐云增老师:班主任指导的,考学校。呵呵,你们也是这样的?
李老师:是的,考学校。初中毕业的时候,我说我不行,现在我要去做工人了。老师说,去做老师,去考个师范嘛。我说我不做老师,我不会说话。我本来想考个纺织学校,去做工人,后来,老师劝我,考师范。所以,我考了无锡师范啊。
唐云增老师:到了初中以后,你年龄也大了嘛,懂了。所以,当时有班长、副班长啊,有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都有了。科代表,也有了。我们班上还有篮球队,因为我们班主任是比较开明的。
李家成:所以,自己班可以做跟其他班不一样的事情? 那时候就可以了啊?
唐云增老师:嗯,我们有篮球队。
李老师:我记得初中里面啊,我们吃饭要唱歌。下午一点钟到一点半,由文艺委员领着唱歌。《雅鲁藏布江》啊什么的,都是那时候学的。
唐云增老师:我真的感觉,这个没有什么差别。
李家成: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啊。
唐云增老师:教育的内容,教育思想,这方面,端正,有变化。但是一般的管理,我感觉没多大变化。
李家成:对,那么,当时,您刚才讲的有篮球队啊,然后,也会有一些活动吗?
唐云增老师:文艺汇演,我们也组织过。我们班不是很团结,我们班的节目怎么办呢? 结果,我就扮个女的表演,呵呵。我们当时还有劳动,春天,就是现在这个天啊,秧苗出来了,秧苗上面有虫的,我们要把它去掉。
李老师:而且要记(录)的,谁最积极,就拿那个本子。我们去看虫子的卵,还有稻子成熟的时候,也有虫,我们把有虫的拔掉,拿到学校里面,数有几根。有的时候,集体一道出去。
唐云增老师:去宣传。
李老师:交公粮。那个时候,我记得很清楚的。
李家成:也是由班主任带着去做这些工作的吗?
李老师:有的时候,一个学校派一个老师去。不是每个班级都去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回家,爸爸妈妈要我帮着收稻子,我说我忙得不得了,要去宣传。
唐云增老师:是不是台湾现在还是这样子?
李家成:台湾,我上一次去了,主要看的是小学。然后呢,我现在基本上弄得比较清楚,他们叫班级导师,也有叫级任教师的,但是,事实上,我自己研究下来,觉得本质上就是我们现在的班主任,只是名字不一样。这一点呢,我基本上已经比较确定。中学那块呢,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去访问。了解下来的情况,应该跟我们大陆是一致的。所以,我现在就是想用一点一滴的方式来使之清晰化。我上一次遇到一个美国教授,跟他讲我们在做的班主任研究,他也给我提供了一个线索,以后要去追踪的,就是意大利。以前我们不知道意大利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他说他有朋友在意大利,意大利的中小学,他说,有点像我们。上次,唐老师您去参加我们上海的会,有一个冰岛的教授,她讲报告的时候,当时您还没来,当时您是有其他事,所以后来赶过来的。那个教授讲他们学校怎么运作的,我听下来觉得很像我们国家。现在,我还没来得及去访问。
唐云增老师:乌克兰、俄罗斯这个嘛,肯定是像的。
李家成:现在我正一点一点使之清晰化。中国台湾,我已经比较清楚了。美国,我比较明白它是怎么回事,跟我们不一样。然后,像意大利、冰岛,还有我们大学一个同事说,法国,现在也在做类似我们这样一个改进的方向。这三个国家,是我们听到的,别人说很类似于我们的。不再像以前,我们一说,好像苏联解体后,只有中国是这样的。可能还有其他国家也有。因此,我也在做这种国际比较的一点准备。
李老师:现在的班主任就是管得太紧了! 孩子吃了饭没有自由! 像以前我们在学校里面的时候,我们校长,丁谷怡老师,要我们都出来活动,就是一定要活动,不能有一个学生留在教室里。
李家成:这是您工作以后了,对吧?
李老师:是的。现在,我退休了回学校去看,孩子们吃了饭以后,都在那里看书,做作业。
李家成:这个有点反常。
李老师:我们那个时候,下课以后,是要去检查的,每一个班级出一个学生,校长说,你到2班、3班去检查,整个四年级你检查一下,哪个班还有学生躲在教室里做功课,校长要批评的,一定要出去活动。
李家成:李老师您是1959年参加工作,一直到1993年吗?
李老师:对。
李家成:那您是哪一年开始当班主任的呢?
李老师:从一开始当到1993年。
李家成:一直当到1993年?
李老师:嗯,没有停过。
李家成:啊,好了不起!
李老师:嗯,1993年没有,最后两年,学校领导照顾年纪大的,只教一个班的语文,再带一点其他副科,不当班主任。后来呢,校长带我去了另一个校区,在那里工作了三年,又做了三年班主任。
李家成:那您在1959年到1960年的时候,是怎么当班主任的呢? 做过哪些工作,或者说,当时哪些事情是班主任管的?
李老师:1959年进去以后呢,我就住在学校。校长说给我一个二年级的班,二年级嘛,教三门课。早会课,早餐以后的15分钟,早操,中间两节课以后要做一个眼保健操,中午吃了饭以后要在教室里看好学生,有作业错了就叫他订正,没有完成的就叫他完成。有点小事要出去的,可以。那个时候,孩子们中午都要回家吃饭的,陆陆续续来,下午组织上课。语文数学都是我上。吃了饭以后呢,还有一个集会,就是夕会课,朝夕相处的“夕”。总结一天的情况,好的表扬表扬,差的说说,批评批评或者怎么样。基本上就是这些工作。
李家成:那有没有班主任的会议啊?
李老师:有啊。由学校领导来给班主任开会,一个星期一次例会。星期一上午的最后一节课,要布置一周的工作。我们早上起来还要学习的,校长抓得很紧的,要学习毛主席著作。
李家成:所有的老师吧? 不一定是班主任吧?
李老师:是的,所有的老师,不吃早饭就开始学习,半个小时,学习毛主席著作,或者学习政策什么的,都要学习的。吃了早饭再进教室。
李家成:那李老师在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您印象中起伏变化较大的转折点有哪些呢? 比如,哪一年,哪一个阶段,突然,班主任工作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改变? 不一定是您个人的,可能是整体形势上的。
李老师:“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就变了。
李家成:那个时候就瘫痪了。
李老师:就有点乱了。一个老师一班到底,语文也是,数学也是,图画也是,体育也是。光教语文数学也不行的啊,你还要带学生去上体育课。篮球啊,或者是做游戏啊,反正是一班到底。一天,从早到晚,两年多都是这样。
李家成:有两年多都是这种情况,到了后期就好一点了吗?
李老师:到了1970年以后仍然照旧,所以,有一个班级我就一直带到他们毕业。这些学生对我的感情也很好,一直要叫我去聚会。
李家成:那倒是。
李家成:那时候,学工学农。先下去学农,喂猪啊,捡稻穗啊,都要去。到厂里去做工,要记(录)的。学农时,解放军来了,我们还要一起去学军。学工、学农、学军,都有的。忆苦思甜,讲过去怎么苦。
唐云增老师:“文化大革命”那个时候,属于特殊情况。
李老师:那个时候,课本考试啊什么也不大好。
唐云增老师:1949年之后的老师,包括班主任,也要去的。一个学期,到乡下劳动两个礼拜。
李家成:每个学期都要?
李老师:嗯。每个老师都要去。我们带了被子什么的,都住在乡下。
唐云增老师:去劳动,一般是农忙的时候。
李老师:割麦子、插秧、割稻的时候,都要去的。
李家成:唐老师,您工作的时候是哪一段?
唐云增老师:我就是1960年。1958年,从无锡师范学校出来,由于政治的原因,让我们师范生提前毕业去当老师,所以,事实上,1958年春天,我就已经当老师了,当班主任了。没有什么培训不培训,反正进去就要当班主任。
李家成:然后,到了1960年,又去读书?
李老师:1958年下半年就去读书了。
唐云增老师:到江苏教育学院读书,1960年就出来工作了。
李家成:哦,重新工作了。
唐云增老师:到中学工作,无锡六中,上地理课,(兼)副班主任、中队辅导员。
李家成:当时辅导员跟班主任是两个系列?
唐云增老师:两个系列,但是一个人。
李老师:除非他有历史问题。这种情况就不能做辅导员,只做班主任,这种情况很少。
唐云增老师:第二年,是正班主任。上15节地理课,(兼)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团委副书记。
李家成:那唐老师您当时做班主任印象最深的工作有哪些呢?
唐云增老师:一般是正常工作那一些。
李家成:所以,就是纪律、行为管理、班级活动的正常开展?
李老师:学校里面,什么朗诵比赛啊,唱歌比赛啊,这些你自己要组织,要去训练。年级组的五六个班要比,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总归是想争取好的。还有课外活动。
唐云增老师:体育活动。
李家成:就是从1960年就有的?
李老师:我们进去就有的。除了体育活动以外,下午还有课外活动。下午的活动课,专门要到操场上去晒太阳,要活动的。打羽毛球、打乒乓球啊,那个时候不能留学生在教室里,全部要到外面去。老师跟学生一起活动,要玩好多游戏,体育老师带着大家,那个时候,学生很开心的,老师也开心。
唐云增老师:还有劳动。住到农村去,特别要到贫苦的人家去,跟农民同吃同住。班级里面要关注成绩差的同学,特别是贫下中农的学生。我专门带了一个学生,跟他同吃同住。
李家成:哦,就是带有一种特点了。
唐云增老师:当时不叫差生,就是比较差一点的学生。
李家成:那时有没有一些比较流行的思潮啊?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啊,那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可能影响比较大?
唐云增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要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时,就是《乡村女教师》,一部电影。还有马卡连柯,那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李家成:就有了啊?
唐云增老师:是的。
李家成:就是您开始工作时就知道马卡连柯了?
李老师:对。苏霍姆林斯基,不大知道。后来才知道。反正校长跟我们学习,就是学的马卡连柯。
李家成:当时是介绍他的思想,有没有翻译过来的他的东西?
李老师:好像没有,就是校长给我们讲讲,没有材料。
李家成:哦,也就是说,1959年的时候,马卡连柯的思想已经影响大家了?
唐云增老师:其实,除了马卡连柯,还有其他的一些苏联教育思想。我是怎么知道班集体的呢? 有一段时间,没有事情干,我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里的书一本一本看,看到有一本书,《儿童教育心理学》,苏联的,里面有一节,是提到班集体的。哦,集体教育,不叫班集体。后来,我想,哎呀,我们这个班级啊,已经有理论了! 当时呢,很努力,很积极,经验型的。所以,我跟张聪聊的时候,我说当时真的属于一种经验型的。还有这本书……
李家成:哦,列维托夫,维列鲁学派的。
唐云增老师:我当时看到这些书,就发现人家不是讲班级,而是讲集体了。我们都还属于经验型的。
李家成:那李老师,您当时还有什么印象? 除了《乡村女教师》、马卡连柯,当时有没有国内的有名的班主任?
李老师:霍懋征啊。
李老师:我们那个时候学习霍懋征,还有一个南京的,斯霞,她还来过我们学校,穿了个青衣服,围了个白丝巾。上海嘛,就是倪谷音,要晚一点。
唐云增老师:这里一本,保加利亚的。另外,这是我写的与学生同吃同住的文章,《从一个留级生的进步想到的》,登在《辅导员》杂志上。
李家成:1965年。
李老师:本子都烂掉了,呵呵。
李家成:这不是倪谷音吗? 跟您同一期的。这就是一师附小(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的老校长。
李老师:倪谷音给我们讲讲座啊。
唐云增老师:刚才讲的这个变化,是政治的原因,对中国的教育啊,真的变化还是1978年,它是对人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是了不得的。
李家成:那个时候对班主任工作的重大影响是在什么方面呢?
唐云增老师:这种眼界,这种教育思想的开放,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年以前,很多东西,我们都不敢想。真正要创造什么东西,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李家成:那唐老师您还有没有印象,在20世纪60年代,像斯霞、霍懋征老师啊,是班主任的典范,还有没有其他的呢? 也包括马卡连柯和《乡村女教师》,还有没有影响当时班主任的一些思潮和人物?
唐云增老师:上海有个毛蓓蕾。
李老师:南京长江路小学的王兰。
李家成:我读过毛蓓蕾的书。这就是当时比较被认可的班主任。
李老师:是的,需要学习的。
李家成: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
唐云增老师:毛蓓蕾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
李家成:唐老师您读到关于班集体的那本书是在哪一年?
唐云增老师:1967还是1968年的样子。我们叫“好班级”,还没有“班集体”这个名字,一看,就觉得,哎哟,人家这个“集体”都提出来了,“集体”有几个条件都提出来了。所以,当时,马卡连柯也是其中一个。
李家成:其中一个,不是全部的。
唐云增老师:对。
李家成:所以,那个时候的班主任工作有常规,也还有一些思想,有一些榜样,被当成一个比较专业的工作。
唐云增老师:对。我们正式提出班集体这个概念,已经到1983年了。没有这本书的启发,我也提不出这个。国内的班集体建设呢,其实是很早有人提了,但变成一个群众性的研究,这样在一个大会上正式提出来,是在1983年。
唐云增老师:就是我感觉,这么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特别是对人思想的解放,人可以去想,敢想,敢做一点事了。
李家成:李老师您当班主任的时间比较长,那么,您觉得班主任比较好的地方在哪里? 有问题的地方又在哪里? 因为,现在这方面的讨论也比较多。
李老师:好的地方呢,我觉得对学生的感情很深,容易做学生的工作。因为,你对学生了解啊,了解他的学习情况、态度、脾气、生活环境,包括他的家庭,爸爸妈妈对他的要求。跟学生接触得比较多,对他讲呢,他比较容易听进去。一般科任老师不大了解情况,对他发火什么的,他容易反感。好的就在这里,比较听话,感情深。因为,他毕业以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班主任。现在他们五六十岁,想到的就是我们这些班主任。
李家成:对。
李老师:难的呢,好像比较累,辛苦。因为方方面面都要关心的,甚至有些时候家庭里面的事情也要来找班主任。从早上一起劳动,打扫卫生到各个科你都要关心。比如,我教语文,数学我也要关心关心。像数学不大好的,或者成绩不大好的,你要跟家长联系,要沟通沟通。外语,哪几个学生不大好的,要跟家长沟通沟通。他在生活、品德上不大好的地方,比如,贪小便宜啊什么的,也要沟通沟通。这种工作呢,比较细,就是要多花力气。比较累,做班主任非常累,我觉得。
李家成:对,压力大。
李老师:对一个学生呢,是比较全面,比较了解。几十年以后再见面,我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他们很惊讶,很感动。因为相处时间长嘛,有的学生甚至说,跟班主任老师相处的时间比跟爸爸妈妈还要长。上一次见到1973届,小学毕业的学生,四十多年了,我跟他聊天,说你爸爸是个裁缝,妈妈是个工人,还有一个哥哥是个瘫子,后来他16岁时去世了,你小时候写毛笔字的时候用几根毛,我当时说你怎么可以写毛笔呢,快扔掉,你还记得吗? 我说我都记得。他眼泪都掉出来了,他说您什么事情都知道! 我比较了解他。有的学生都五六十岁了。这一届学生,上一次有的从美国啊什么的回来以后,第一次看见他们,他们都说李老师记性很好! 因为我跟他们熟悉啊。
李家成:我觉得这些信息都非常宝贵。因为能够确认班主任这个岗位它的价值、它的重要性。
李老师:但是,我那个时候也蛮喜欢当班主任的。比如,我上了语文课,还要去兼两节体育课,我就觉得很难,因为对他们不大熟悉。班主任就是往门口一站,基本上教室里就没有什么声音了。跟他们感情比较深,家长也对你比较好。
李家成:那个时候的夕会和早会都是由班主任自由组织的?
李老师:学校有规定的,星期一要提这个礼拜的要求,星期二是卫生讲座,星期三是读报纸,星期四我记不得了,星期五是一周总结。
李家成:唐老师当时好多文章,其实,您当时在做辅导员、班主任的时候已经开始做研究了吧? 您那个个案学生,后来您做的调查研究,都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对吧?
唐云增老师:我那个调查研究啊,是在1979年。
李家成:1979年,您是在做教师,还是在做教研员呢?
唐云增老师:在学校。我1983年才离开学校到教科所。
李老师:班主任呢,责任比较大,要全面关心学生的安全、健康、成绩等。比如,穿衣服,有时候体育课,小朋友不懂的,衣服一下子脱掉,等到上课,要叫他穿上衣服。既要做爹,又要做妈。
唐云增老师:钟启泉把除了中国以外的班级管理资料都整理出来了,所以,了解外国的班级建设,就要看他的书。
李家成:我有一个朋友,叫熊华生,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还是《班主任之友》杂志社的,他准备建一个“班主任博物馆”,那样就可以提供一个平台,或者通过一种方式,把有关班主任的宝贵资料保留下来。这个全国也没有。您在育红(小学)那里保存了一部分材料,对吧?
唐云增老师:没有,都搬回来了。您知道,有一个叫“老课本博物馆”的,它收集的起点,也是1862年。是中国现代学校的老课本,不是以前的,它的起点也是1862年。
……
唐云增老师:嗯,要保存一点东西。你们对班主任这一段历史的梳理也很重要,现在,我们写文章,往往就一带而过。
李家成:是啊,我这次主要是来汇报我们做的一些工作,同时呢,也对一些信息做一些记录,后面,我们还会访问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一些老师,看一看有没有共性,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江苏会不会跟东北有区别? 会不会跟广东有区别?这个也可能会去探索一下。这个工作呢,我觉得它是实实在在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现在呢,没有这方面的材料。像刚才李老师讲到的同学会啊,我们有一个同学叫李伟,他跟研究生一起做的,特别好。怎么做的呢? 比如说,李老师带过的一个班,20年、40年聚会,聚会的时候,就是对这些原来的学生做一些了解,如你对李老师当时做班主任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你觉得那时候李老师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甚至是到现在的影响在哪里? 这个材料呢,那个同学做过一次,做得特别好。但是,这个材料呢,还只有一次,还没有太多。唐老师也可以留意一下,也可以在您的团队中找人来做这样的研究。因为这样的话,像李老师的学生,已经五十岁、六十岁了,他们现在如果还记得住,李老师做过什么,指导过什么,这一定就是有几十年的影响了。这就能证明哪些班主任的工作,哪些班主任的方式,是非常有意义的;哪些是会被学生忘记的。这样的东西呢,我们现在非常非常缺。如果有多一些的调查报告的话,那我们就有道理说了。也是用一个几十年的积累来说明一个班主任对这个班学生的影响,非常有意义。
唐云增老师:留下痕迹了!
李家成:对,否则的话,虽然大家也会记得班主任,但是,到底记住了什么,就不知道了。现在我们就是想积累一些素材,再去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分析。像刚才李老师讲到的,这种交往,感情深,对他的了解,这些都具有很大的教育学的意义。如果不做的话,可能老师们更多关心的是教学任务,更多关心的是成绩、高考,而不再是人的方方面面的发展。所以,我们就想做一点这种相对比较务实的工作。除了参与实验学校,培养一些班主任以外,也想做这样一些历史研究。之前您问我我国台湾地区的情况,这方面的研究我肯定要继续做。小学,我弄得比较明白了,后面可能会去关注中学。然后,我也可能去探索冰岛、意大利、法国的教育情况,到底有多少区别。我想,我用一段时间,应该是可以慢慢讲清楚这些事情的。讲清楚一件,是一件,总比我们以前什么都不懂好。
唐云增老师:但是,我们也要尊重,尊重美国等其他国家的教育制度。有没有可能把我们中国目前的班级制度,其实,根子还是班级授课制,从班级授课制发展到班级教育制去?
李家成:对,这个也是我想跟您汇报的。关于教育班的问题,在做讲座、培训等的时候,我现在都会专门把它拿出来讲。就是说教学班、行政班、教育班的概念问题,这个概念如何清晰化,是当务之急。现在,大家脱口而出的都是行政班、教学班这些概念,没有形成一个教育班的意识。把这个概念讲清楚,我觉得也是很有意义的。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