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聚焦班主任发展:内觉与融合的探索

聚焦班主任发展:内觉与融合的探索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认为,需要从促成各时代精神融合、着力唤醒班主任“内觉”这一核心战略入手,重建班主任发展生态,可具体从三方面展开探索。因此,班主任们觉得“制度是僵硬的东西”,很难产生情感的共鸣。班主任制应该是中国的,是班主任的,是学生的。当然,班主任制要避免成为“僵硬的东西”,过程中还要保持开放的状态,接纳动态生成。

聚焦班主任发展:内觉与融合的探索

凝思班主任的“五十年”与“十年”,我们需要传承熠熠生辉的过去,我们也需要认清千疮百孔的现实。因此,班主任发展生态具有更新之必要。本文认为,需要从促成各时代精神融合、着力唤醒班主任“内觉”这一核心战略入手,重建班主任发展生态,可具体从三方面展开探索。

1.形成方式:从外部激发走向内部生成

据前文调查显示,当前的班主任制度大多依靠外部支持:国家颁布的一项项政策、上级部门签署的一份份文件、学校制定的一条条规章……因此,班主任们觉得“制度是僵硬的东西”,很难产生情感的共鸣。班主任更多执行自上而下的任务,班主任自主发展的空间有限,没有真正形成激发班主任内动力的激励机制和共同愿景。然而,恰恰只有内心的认同才能让制度真正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变革班主任制度的形成方式。

宏观层面,需要专家学者、教育官员增强学术研究的立场,以专业的方式来厘清、建设、生成期待。例如,让班主任感觉繁琐和疲累的真的就是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吗? 那为什么有的老师辞了班主任还在自觉做着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等班主任工作? 为什么有的老师辞了行政职务却要求“就让我做好一个班主任吧”? 那一个个来自各方的检查、需要上交的材料、需要在班主任支持下完成的家长社会问卷……我们需要来厘清这些是否为班主任制的构成。班主任制应该是中国的,是班主任的,是学生的。

学校层面,一是通过问卷、访谈等,聆听班主任的需求,加强上下互动、民主决策,让班主任也成为制度制定的主体;二是加强对中国班级和班主任岗位的特性研究,以及区域、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现状的整体背景分析,从而促成与班主任相关政策、文件、指令的校本转化,让班主任感受到学校的班主任制度是“有我的”“属我的”“为我的”,触发其价值认同感。当然,班主任制要避免成为“僵硬的东西”,过程中还要保持开放的状态,接纳动态生成。

2.内容结构:从点状成事走向整体成人

大部分地区、学校的班主任制度大同小异,常常是政策要求的复制与细化。而一些学校所谓的个性化创造,又往往是从一个个问题出发,如当班主任与副班主任发生矛盾时,出台《正、副班主任工作职责》。再如,当班主任抱怨无法胜任研究工作时,再补充研究能力的培训版块。这样的制度呈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再者上级部门时常下达需班主任配合完成或开展的活动文件,班主任自然以规范执行为第一要义,从而容易陷于繁琐的工作之中。从前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班主任不太愿意担任其工作,原因包括繁琐性、事务性的工作充斥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评价体系不完善,时代所带来的新挑战等。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激发班主任的内生长力呢? 首先,我们要加强系统思维,将愿景规划、管理方式、团队建设、素养培育、评价激励等各个与班主任相关的元素整合起来,搭建整体框架,形成制度体系。这样,变解决问题的“堵”为统筹引领的“建”,让班主任拥有更多创造的空间。其次,我们要跳出以强化职责、规范来实现“无事”或“成事”的狭隘视野,回归班主任是“教育工作者”这一根本角色,认识到班主任工作与中国教育变革的关系,如果联系到当前的家校合作、教育治理、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建设等,时代价值就会逐步彰显[9]。我们需要读懂时代精神对班主任的发展需求,提升班主任“研究学生”“综合融通”“学习力”等专业能力素养[10]。我们也需要读懂班主任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精神需求,以丰富、个性、动态的制度思维推动每位班主任幸福感的获得……

3.内涵发展:从“单兵作战”走向“带团成长”

从对退休教师访谈中的“五十年”,到教师问卷调查中的“近十年”,都折射出“单兵作战”是长期以来班主任开展班级建设工作的主要模式,尽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都建立了多样的班主任制度,但也因为着眼于事务的分割而无法消除班主任的“有心无力”感。这需要我们开启教师团队建设的新视角。

笔者所在的C市L小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拓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班主任模式:班级成长导师团。基于学生立场,将学生眼中“最能帮助我成为好孩子”的人——家长、任课教师、学生干部等聚集在一起,以班主任为核心,以家庭和学校为两翼,以社区共建为底色,打造家庭、学校与社区为一体的学生成长团队,共同开展班级岗位建设与学生组织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班级主题活动及主题班队会等,以实现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多层次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也开发了相应的运行机制、评估机制,推动了学生领导下合作开发的“班级午间项目课程”,家校社多力驱动、多环交融的“小学生综合创生式幸福作业研究”等品牌项目的形成。

事实证明,为促进学生健康和快乐成长,建构一个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发展共同体,强调不同教育生活中的责任人与合作者意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综上所述,面向未来的班主任发展生态,需要在追溯中激扬“纯粹”与“自觉”的精神底色,需要在现状的审视中激发专业“智慧”、建立有效“保障”,需要在不断的反思与重建中促成时代气质的相互滋养、教师团队的融合共生……愿这样的研究与努力,能让每个教师都具有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和专业自觉,让每个班主任都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让具有中国个性的班主任制绽放应有的独特魅力!(www.xing528.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5/201001/81878.htm.,2009-08-12.

[2]张聪.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卓越班主任生成:现实障碍与解决策略[J].教师发展研究,2017(3).

[3]刘永存.卓越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突围[J].教师发展研究,2017(3).

[4]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冯建军.他者性:超越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6(8).

[6]冯建军.人格本位的班主任专业化[J].教育科学研究,2015(6).

[7]李家成.论班主任研究学生的能力——聚焦班主任的专业能力之一[J].思想理论教育,2013(4).

[8]李家成.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9]李家成,李艳.班主任研究的知识创生与积淀状态报告[M]//中国班主任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10]同[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