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价值观、善行、责任等伦理议题,理应遵守教育的伦理规范,如使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核心价值观;正直、诚实地履行专业责任;保护所有学生的人权;避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接受所有因自身行为而带来的责任或义务;致力于利他行为高于个人私欲;通过研究和学习寻求专业有效性的改进等。
道德教育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独特性,也有不同的伦理诉求。在处理班级教育的有关困惑时,需要同时考量它的伦理正当性。例如,对于班级失窃问题、学生旷课问题、班级冲突等,如果采用主题班会继续教育,主题班会的主题选择是处理问题还是教育学生,立足班级治乱还是促进发展,是立足“善行”还是加强“责任”? 除了考虑主题选择的一般因素外,这就需要从伦理视角进行思考。另外,在形式上,事务性班会与教育性班会有不同价值,要兼顾关系伦理、责任伦理和价值伦理三方面的教育,做到“成事”与“成人”的统一,在“成事”中“成人”。此外,在实施班级变革的过程中,也要进行班级教育伦理的理性思考。例如,走班教学虽然顺应了高中教改的时代变革,但还需要高度关注由于走班带来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对出于学习能力与兴趣差异带来的“留班儿童”要体现充分的尊重与关怀,在制定班级规则时要充分体现这些学生的需要与诉求。由于走班教学而导致消失了的“同桌的你”以及学生直接交往减少现象,班主任更应该重视班级“公共”伦理与“共同”伦理精神的培育。班级蕴含着东方集体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班级变革要坚守班级道德教育立场和集体主义价值,走班只是实现课改的手段,其核心价值仍然是集体主义教育。就走班教学的班级变革而言,不仅要体现班主任对走班教学的伦理领导,也要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公正、利他与关怀等伦理素养。
[1]魏国良.学校班级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斯图亚特·雷切尔斯.道德的理由[M].5版.杨宗元,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同[3]译者序.
[5]肯尼思·A.斯特赖克,乔纳斯·F.索尔蒂斯.教学伦理[M].4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樊浩.教育的伦理本性与伦理精神前提[J].教育研究,2001(1).(www.xing528.com)
[7]同[6].
[8]董昕.论教育善的实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
[9]徐莉.实现价值领导的八个步骤[J].领导与管理,2010(1).
[10]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1]王洪明.班主任制:回归抑或超越? [J].现代教学·思想理论教育,2016(5B).
[12]沈伟.和优秀教师一起读马卡连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13]Herbert A.Thelen.The Classroom Society: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Experience[M].London:Croom Helm,1981:100.
[14]同[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