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反思是班主任成长的重要机制,但不是所有的学习和研究都指向班主任的发展,只有真正立足班级生活重建的具体研究与反思才有利于促进班主任的发展。
在学生方面,要优化节点班会,组织学生反思生成。活动过程有诸多环节,包括选题确立、方案策划、动员组织、现场实施、总结分享等,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各种问题,也会形成相应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鼓励班主任高度重视这些过程性的节点,积极召开节点性班会,组织学生在班会中进行反思和研究。一方面,通过组织相互讨论,聚焦活动本身的困难与问题,找到推进活动的渠道与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班会中的研究与反思,将活动体验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个性品质。事实证明,这种节点性的班会对学生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在教师方面,则是围绕具体活动展开。班主任需要学习相关理论著作,学习前人的经验,更需要与同事一起开展研究,研究学生,研究班级,研究学生的成长需要,研究班级的实际,还要研究活动开展的内容、形式、过程,更要在活动过后,通过共同的活动研讨梳理活动本身的经验与不足,提炼相关经验,形成文字和相关成果,甚至还需要对成果进行宣传推介,与别人进行分享。这种延伸性的研究活动,对教师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更加丰富了班主任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思维品质,对班主任起到了真正的促进作用。林小燕在“我是文明小天使”课后反思中说:(www.xing528.com)
这节课给了我当头一棒,活动的前期开展得非常顺利,孩子们勇敢地迈出校门,承担起了小公民的责任,可在汇报课上孩子们的表现有些异常,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与往常的活泼可爱,大胆自信截然不同,即使我花了全身的力气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无济于事。我不断地思考着:为什么孩子们会表现得那么拘谨那么胆怯? 课后我做了调查,原因是多元化的,但最关键的是我对孩子的认知水平缺乏透彻的分析了解,也就是对学生的解读不够,设置的问题难度过大,孩子们跳一跳还是摸不着,从而导致胆怯、拘谨。通过这一次活动我深有感触:学生需要≠成长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